《 狐貍和烏鴉》教案(精選14篇)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貍對烏鴉三次說的話。
2.理解課文的寓意。
3.學會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課文和教師的范讀,初知課文大意,并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生字,識記字形,抽讀詞卡。然后從整體入手,提出問題,以問促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接著部分深究,通過提問,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最后回歸整體,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明白課文所含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導,重在抓住重點詞句段,以問促讀,以讀促說,以說助讀,以此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出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過狐貍的一些故事嗎?誰知道狐貍的本性是什么樣的?(狡猾)你們見過烏鴉嗎?它和別的鳥,如黃鸝、孔雀、百靈鳥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嗎?它的叫聲好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狐貍和烏鴉的故事,看看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帶生字的詞語,看拼音多讀兩遍。)
1.檢查自學情況。讀下面句子,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烏鴉在大樹上做了個窩(wō),狐貍住在大樹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貍對烏鴉說: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就差(chà)多了,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jǔ))吧!
(3)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唱起歌來。哇(wà)她剛一張嘴,肉(ròu)就掉(diào)下來了。
2.抽讀生字、生詞卡片。(先帶拼音讀,然后再去掉拼音讀。)指導學生學會生字詞。
窩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幾句掉下來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課文講了一只狐貍騙取了烏鴉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課時
二、分段讀講課文,重點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經過。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段有幾句話?從這里你知道什么?(兩句話。知道烏鴉住在樹上的窩里,狐貍住在樹下的洞里。他們是鄰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讀課文23自然段。
思考:烏鴉與狐貍的故事是怎么發生的?找出最能說明原因的句子。(烏鴉找到一片肉,高興地站在樹枝上,狐貍見了直流口水,想吃這片肉。點撥直流的意思。)
3.重點講讀47自然段。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思考:
(1)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每次都是怎么說的?為什么這樣說?
(2)烏鴉每次聽了狐貍的話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應?結果怎樣?
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點撥,結合看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狐貍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貍暗暗打主意,想鬼點子,讓烏鴉張口把肉掉下來。)
狐貍對烏鴉說了三次話:
第一次:笑著是裝出一副笑臉,您是你的尊稱,為的是討好烏鴉。
第二次:稱親愛的烏鴉、問孩子好,表示親近、關心,再次討好烏鴉。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會唱歌,為了奉承,別有用心地吹捧使烏鴉張口。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
第一次:不作聲,覺得狐貍的話雖然好聽,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烏鴉有點動心了,但還是怕丟了肉,還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極了,高興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結果烏鴉受騙了,狐貍的騙局得逞。
4.朗讀指導:結合教師上述點撥之處,理解課文,體會狐貍和烏鴉各自的心情,讀出不同的語氣:
狐貍:第一次,尊敬、問候的語氣。(討好)
第二次,親近、關切的語氣。(獻媚)
第三次,夸獎、贊美的語氣。(巴結)
烏鴉:表現是愿聽好話,越聽越高興,讀哇時,聲音要適當放低、拉長。
第三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1.同學二人分角色朗讀。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讀。
有條件的班級,可帶頭飾,進行課本劇表演。
二、理解寓意。思考:
1.課文中寫了一只怎樣的狐貍和一只怎樣的烏鴉?
2.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什么道理?(這是一只狡猾的狐貍和一只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烏鴉。懂得別有用心的人做壞事,總要采用狡猾的欺騙手段,花言巧語,阿諛奉稱,如果你只喜歡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騙上當。)
三、識記字形。
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肉:共6筆,和內相比較記憶。
差:半包圍結構,和著相比較記憶。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24題作業,并能感情朗讀課文。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選自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設計意圖:
低段閱讀的第一課時教學要立足語文特點,彰顯兒童立場。立足“字”和“文”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多種渠道自主識字,快樂識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所述內容的大概;積累寫字方法,開展實實在在的寫字指導。落實了課時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整堂課的教學進行得扎實而富有成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5個為二類字,會寫3個字。認識2個偏旁,同時習得識字、寫字的方法。
2.學習并積累詞語。如一棵大樹、眼珠一轉等。借助課文插圖、聯系上下文及生活經驗,理解積累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好狐貍說的三次話。
教學難點:
多種渠道學習并積累詞語,寫好“轉、賠、差”三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揭題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兩位好朋友。它們是誰呢?
(貼圖:狐貍)他是誰呀?小朋友真聰明,一眼就認出是狐貍。
出示詞卡:狐貍
(1)誰能讀準他的名字。
(2) “貍”單獨讀第二聲,誰來讀?
(3)在這個詞里讀輕聲,齊讀。
2.還有一位朋友,她是誰呢?(貼圖:烏鴉)
出示詞卡:烏鴉(讀詞語:我們一起呼喚烏鴉的名字。)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課《狐貍和烏鴉》這個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過渡:狐貍和烏鴉可是故事的兩位主人公。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讀了故事就會知道的,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書翻到68頁。
(一)自由讀全文
讀書之前,老師想提醒小朋友做好兩件事,小耳朵可要仔細聽!
1.標自然段序號。
2.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遇到長句子,多讀幾遍。
(二)檢查讀詞語
1.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2.檢查二類字的讀音。(課文中有一些生字寶寶急著要和你們單獨見面,誰能讀準它的字音。)
Piàoliù chán
漂溜饞
3.讀準含有二類字的詞語。(生字寶寶真淘氣,又來到詞語中,還能認識嗎?) Piào liù chán
漂 亮一溜煙 饞得直流口水
(1)自由讀 (2)教師指讀
4.出示四字詞語。(課文中還有一些四字詞語等著咱們去讀一讀呢)
Zhū zhuànméi
眼珠一轉 沒有回答
Péi liǎn
賠著笑臉 看了一眼
yao yao
搖搖尾巴 唱了起來
(1) 借助拼音自由讀一讀
(2) 去拼音讀詞語
老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小秘密:讀詞語時,要能邊讀邊想象畫面,就能把詞語讀得更有意思。(生自由練習)
(3)個別分角色讀詞語,兩邊比賽讀。
5.教學書寫“轉”。
(1)記字形;(2)教師強調關鍵筆畫“提、豎折撇”;(3)電腦書寫“轉”;
(4)教師范寫。(5)學生描紅、臨寫。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過渡:小朋友讀準了生字新詞,這兒還有一個詞。
出示:一棵大樹
(1)記字形:你想怎樣記住“棵”?
(2)除了說一棵大樹,還可以說一棵
依次出示畫面:一棵小草、一棵白菜和一棵蔥
(3)“棵”與大樹、小草等植物有關系,所以左面是木字旁。
2.過渡:狐貍來到一棵大樹下,看見烏鴉正站在樹枝上,嘴里——
出示:叼著一片肉
(1)讀詞語。(2)叼、肉兩個生字讀得準。(3)再讀詞語。
3. 自由讀第1自然段。
小朋友看,剛剛我們讀的兩個詞語又到第一自然段當中了,小朋友一定能讀好第一自然段。
4.齊讀第1自然段。
(二)學習2—4自然段
過渡:狐貍饞得直流口水,他會對烏鴉說些什么呢?請小朋友在2—4自然段中找到狐貍說的話認真讀一讀。
1.自由讀2—4自然段。
(1)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
(2) 逐步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話,指導將句子讀通讀順。
狐貍第一次對烏鴉說——
出示:親愛的烏鴉,您好嗎?
評價:多么親切的問候呀!
狐貍第二次對烏鴉說——
出示: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評價:多么貼心的問候呀!
狐貍第三次又對烏鴉說——看,這次說的話變得——
出示: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
a.讀準紅色的詞語。b.讀句子。c.教師范讀。D.生再讀句子。
評價:這只狐貍如此夸獎,烏鴉心里像吃了蜜一樣。可是,狐貍是真誠的贊美烏鴉嗎?
2. 逐步出示2—4自然段,指導將句子讀通讀順。
出示:第2自然段
(1) 個別讀
評價:狐貍眼珠一轉,一看就是在想鬼主意。
(2)生再讀。
出示:第3自然段
師:烏鴉沒有回答,狐貍吃不著肉,可著急了!
(1)個別讀 (2)齊讀
出示:第4自然段
烏鴉還是沒有回答,肉還在烏鴉嘴里,快等不及了。于是,狐貍又搖搖尾巴說
(1)個別讀
(三)學習5—6自然段
師引讀第5、6自然段。
四、結合全文,概括特點
1.課文學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狐貍?又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鴉?
2.狐貍到底是狡猾還是聰明,烏鴉是愛聽好話還是笨呢?下節課再討論。
五、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1. 識記“賠”。(偏旁:貝字旁)
(1)(認識“貝”字旁):“貝” 字旁和錢、財有關系。
(2)擴詞練習:損壞了別人的東西,要——賠錢、賠償;不小心踩到別人腳了,要——賠禮。
(3)教師范寫。
2. 識記“差”。 (偏旁:羊字頭)
3.學生寫字。
4. 展示、評價。
六、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課后,熟讀課文,再試著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附:板書設計
11.狐貍和烏鴉 轉 賠 差
烏鴉圖
大樹圖 ?
狐貍圖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體驗聽故事的快樂,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能光聽好話,以免上當受騙
2.能力目標:
能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內容,能大膽創編故事
3.認知目標: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角色的鮮明特征,并能在聽故事過程中豐富詞匯
活動重點:
能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內容,能大膽創編故事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明白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圖片、故事視頻、狐貍和烏鴉的頭飾
經驗準備:對烏鴉的外形有一定了解,有一定創編故事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進行導入
通過謎語進行導入,“黑褲褲來黑褂褂,愛在樹上叫哇哇,有人說它不吉利,其實滅蟲本領大”。以謎底為烏鴉的謎語進行導入,然后引出關于烏鴉的談話,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順利進入我們今天關于烏鴉的故事中。
“據說小烏鴉非常的聰明,是人類以外具有的第一流智商的動物,但是今天故事里的小烏鴉可是糊涂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它辦了哪些糊涂事兒。”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文學作品的內容
(1)學習故事前半段,初步感知故事
教師先根據圖片講述故事前半段,講述完畢后可進行如下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出現的角色有誰?” “狐貍想要干什么呢?”
通過以上提問,引導幼兒對故事前半段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承接故事后半段內容,可進行以下提問:“狐貍為什么想要聽烏鴉唱歌呢?”
(2)學習故事后半段,了解故事大意
教師講述完故事的后半段,講述完畢后可進行以下提問:
“狐貍是真的想要聽烏鴉唱歌嗎?是為什么呢?”“狐貍這樣做對嗎?”
2、教師播放《狐貍與烏鴉》視頻,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經驗
教師播放視頻,請幼兒再次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整個故事,二次講述完畢后,可提問啟發性問題。“烏鴉是怎樣受騙的?”,“它為什么會上當?”。
3、圍繞故事開展相關的語言活動
(1)請幼兒創編故事
“既然烏鴉是一只聰明的烏鴉,那當他再遇到這種事情會怎么做呢?或是如果你是這只烏鴉,遇到這只狡猾的狐貍,會怎么做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故事的創編。
(2)進行角色表演,感受角色特征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游戲,鼓勵幼兒通過語言、動作的描繪,體會狐貍和烏鴉的不同角色特征。
三、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手工區,制作“狐貍和烏鴉”的手工制品,感受狐貍和烏鴉的形象。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教學準備:烏鴉、狐貍的頭飾、圖片。識字卡片。
難點重點:讀書,寫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
師:同學們,老師請來了兩位小客人,是誰呀?(出示烏鴉和狐貍的圖片)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狐貍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請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師:這幾個問題,老師都可以給你們解答。你們是想讓我告訴你們呢,還是你們自己到書里去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書。聽清要求: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現在老師“考考你,你認識這些字嗎?”請你先自己讀一讀,把你不熟悉的字詞找出來,多讀幾遍。
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老師指名讀書。
師:現在老師還想請同學們看著書上的插圖,邊讀課文,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書)
師: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師:同學們讀書有了不少的收獲。還有一些問題在仔細讀課文以后我們也能解決的。
三.講授第一自然段
師:通過讀書我們已經知道狐貍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師:狐貍來到大樹下(在黑板上事先貼好大樹的圖片),看到了誰?
師:這只狐貍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它看到烏鴉叼的肉時,會怎樣想?
師:狐貍心里是這樣想的,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師:(指狐貍的圖片)這只狐貍流口水了嗎?誰來幫著添畫口水呀?
師:誰來把狐貍饞嘴的樣子讀出來?
四.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講解課文
1.師:狐貍看見烏鴉嘴里叼著一片肉,讒得——他很想吃到這片肉,于是動起了壞注意。究竟想了哪些壞主意,讀讀2-6自然段。讀的時候,可以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
狐貍說了幾次話,誰來讀讀。
2.你們這樣讀,能騙到肉嗎?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應該怎么讀?
(1)出示: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狐貍在問候——)
讀讀這一自然段,根據前后的語句,說說應該怎么讀?
——眼珠一轉,壞主意上心頭(是真的問好)
親愛,您,——套近乎,取得信任(騙還是動了腦筋的)
指導讀好
烏鴉怎么回答的?為什么沒有回答?
(2)出示: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這是在問候——)
聯系前后文,說說,又應該怎么讀?
——陪著笑臉,使得話更真誠
為什么要問候孩子——騙取信任
指導讀好
烏鴉又怎么回答
愿意和老師一起表演一下嗎?你只要作動作就好
師:你為什么不說話。那你為什么看了我一眼?(左邊做烏鴉,起立;右邊做狐貍)
狐貍也看出來烏鴉有點相信他了,于是繼續來騙。
(3)出示:親愛的……幾句吧!
這次說了真不少,誰來讀一讀。
夸烏鴉什么?符合事實嗎?和事實完全不一樣,這叫做奉承。
夸張一點讀。教師范讀
指名讀,同桌讀
烏鴉聽了這些話,怎么樣?
哇是什么?指導讀好“哇……”(放低,拉長)
烏鴉上當了(狐貍叼……跑掉了)
狐貍心理一定(得意),這句話再讀?
(4)烏鴉心情一定很……我把她請過來,你們想對他說什么?
師:我知道錯了,以后一定不再聽信別人的奉承。小朋友們,你們也要注意,在生活中,有壞人講好聽的,給你好吃的,你也不要上當哦。
(5)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好的教育,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明白這些道理。請小朋友記住大概情節,然后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指導寫字
棵 珠
1.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范寫
3.描紅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教養: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4個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4、知道烏鴉上當的原因是因為喜歡聽好話。
教育:不要只喜歡聽好話(奉承話)。
發展: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學習生字新詞,分角色讀課文,明白課文講述的道理。
(難)在理解的基礎上演一演課文的內容。
教學準備:1、錄音帶、烏鴉 、狐貍、鳥窩、麻雀圖片。
2、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烏鴉和狐貍的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
1、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地方(畫樹)你看這是什么?樹林里不光樹木多,動物也不少,你看,這棵大樹上就住了一只(貼烏鴉圖),烏鴉還在樹上給它的孩子做了個窩;再看看樹底下有個洞,洞里住著(貼狐貍圖)。到底狐貍和烏鴉(板書課題)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你們想去看看嗎?
2、請小朋友翻開書62頁,先自己看看這個故事,看看有什么事發生。(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狐貍和烏鴉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學生匯報,老師相機板書:騙)
師導: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開始的?請小朋友再讀讀一、二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學習課文,感受形象
(一)學生匯報一、二自然段
1、讓學生明確狐貍與烏鴉的關系——鄰居
狐貍和烏鴉都住在哪里?它們是什么關系?它們住得這么近,一定是非常了解對方的
2、知道烏鴉找回一片肉,心里很高興(老師演示烏鴉叼來的“肉” )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導:你瞧,烏鴉叼著肉正高興的時候,狐貍就從洞里出來了,一抬頭就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片肉
1、狐貍怎樣呢?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讀,師導:我聽出來,狐貍真的很饞,很貪吃)你猜一猜狐貍這時候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有沒有哪位小朋友還想讀讀這句話,把狐貍“饞得直流口水” 的樣子讀出來。(自愿讀)
過渡:饞得直流口水的狐貍,就打起主意來。
(二)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狐貍是怎樣騙烏鴉嘴上的那片肉的?請你聽錄音,看看狐貍對烏鴉說了些什么?烏鴉的反映又是怎樣的?請你用“——”和“~~~~”把它劃下來。
2、能找到狐貍說的話嗎?我想找幾個小朋友把狐貍說的話讀出來。(小黑板同時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說話,學生讀)
過渡:大家想一想,像狐貍剛才這樣說,它能得到烏鴉嘴里的肉嗎?
那我們一起動腦筋想想,狐貍應該怎樣說才能得到烏鴉嘴里的肉。同桌的小朋友先討論一下。
3、我們一起來看看狐貍是怎樣騙烏鴉口中的肉的。它先是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呢?(學生齊讀)
a、這一次狐貍在向烏鴉?(板書:問好)
b、狐貍是怎樣向烏鴉問好的?請你再讀一讀,看看想到了些什么?(自由讀)(突出:想了想,笑著,從而得知狐貍并不是真的想跟烏鴉問好,而是想騙她嘴里的肉)(抽讀,小組讀)
c、小朋友讀得真好,你看狐貍為了騙走烏鴉嘴上的那片肉,親切地給烏鴉問好,那烏鴉有什么反映?小朋友你們能演出來給老師看看嗎?(老師演狐貍,學生演烏鴉)師導:烏鴉呀烏鴉,你怎么不說話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板:不做聲)
d、狐貍有沒有把烏鴉嘴上的肉騙下來?可是狐貍沒有灰心,他又繼續想辦法,看看狐貍又說了些什么話?先自己小聲讀一讀
e、誰愿意扮演狐貍?(學生讀狐貍說的第二次話)這一次狐貍問候誰呢?(板:問候孩子)烏鴉的反映又是怎樣的?誰來演一演?這小朋友演得好嗎?好在哪里?(抓住烏鴉的動作“看了一眼,還是不做聲” )(板:看一眼 不做聲)烏鴉兩次的反映有不同嗎?(突出“看了一眼” )說明它怎么了?(有點心動)
小結:看來烏鴉還是挺愛她的孩子的,不過她狐貍的為人,所以還是不做聲
f、狐貍兩次騙肉都不成功,他真的不甘心,又繼續想辦法。愿意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讀狐貍說的第三次話,看能不能把烏鴉嘴上的肉給騙下來。(學生自愿讀狐貍的第三次話)
g、這一次狐貍贊烏鴉什么?(板:羽毛漂亮 嗓子好)誰能像狐貍那樣再夸夸烏鴉?(自愿讀,齊讀)
h、到底烏鴉的羽毛是不是真的比麻雀的漂亮呢?(出示圖片“麻雀——孔雀——烏鴉”對比)那烏鴉的嗓子怎樣,真的好聽嗎?(聽鳥叫聲與烏鴉叫聲對比)
i、(指板書)狐貍說的這些話和事實一樣嗎?這都說明了狐貍其實都在說什么話?(假話、好話)(板:好話)可是烏鴉聽了卻非常高興,結果就(板:上當)了。從哪里看出她上當?能演一演嗎?(請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狐貍和烏鴉)我們一起看看烏鴉是怎樣上當的(板:得意唱)
j、(問扮演烏鴉的學生)烏鴉你這次為什么又得意地唱起歌來呢?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
小結:狐貍實在太狡猾了,為了騙走烏鴉嘴里的那片肉,說的都是些好聽的話,把烏鴉的缺點都說成了優點,烏鴉太愛聽了,結果就烏鴉上當了,嘴上的肉就這樣掉下來給狐貍叼走了。(邊說邊板書:掉下 叼走)
故事到這里也講完了,小朋友你們愿意當小演員演一演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同桌的小朋友先試著演演看(學生同位演)
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都演得很好,老師也很想演,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再演一次嗎?誰愿意演狐貍?請站起來。誰愿意演烏鴉?老師跟你們一起演烏鴉。(師生合演三次話)
三、總結課文
1、學習這故事以后,你知道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嗎?那你想對烏鴉或是狐貍說些什么呢?
2、剛才看到小朋友讀這小故事讀得這么起勁,現在老師也很想讀讀,我們一起讀好嗎?邊讀邊感受一下烏鴉上當受騙的經過。(師生齊讀全文)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6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話常駐騙上當,不能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想得到的東西。
3、會給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運用句式和標點符號;
2、難點:能讀出狐貍的不同語氣;感悟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關鍵:抓關鍵詞句體會,朗讀。
教學準備:課件、頭飾等
一、復習檢查:
1、看拼音寫詞語。(3號生寫在小黑板上,其余學生做在練習紙上。)
(完成后各小組的1號與3號互查,2號與4號互查。)
2、選擇其中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話。(可根據各自的能力選擇詞語的多少)
二、讀議課文2-3自然段
是呀,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是圍繞著一片肉而展開的。
1、出示圖片:誰能看圖說說烏鴉和狐貍對這片肉各有什么表現?(讓生自由說)
2、文中哪幾自然段就在寫這幅圖意?(2-3)自由讀2-3自然段,想想分別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3、練習朗讀。
此時此刻,烏鴉會怎么想?狐貍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讓生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三、精讀4-7自然段
烏鴉想保住肉,而狐貍卻想騙取這片肉,它們各有什么表現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最想讀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學習提綱學習討論。
小組學習提綱
(1)讀讀4-7自然段,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
(2)議一議,你對這只狐貍有什么看法,并說明理由。你對這只烏鴉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貍說的話和烏鴉的話應該怎么讀,并試著讀一讀。
2、集體反饋。
(1)面對烏鴉口中的肉,狐貍說了些什么?
(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語言)
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從哪里看出來?
(學生各抒已見)
適時:狐貍這種使人聽高興,討好別人的話又叫--花言巧語或甜言蜜語。
這三次語言該怎么讀呢?
(指名讀--評議--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2)對狐貍的討好,烏鴉各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出示烏鴉反應的三句話)談談對烏鴉的看法。
提示:烏鴉前兩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愛聽好話)
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3、引出結果。正因為烏鴉愛聽好話,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來,反被狐貍“叼”走了。(掉、叼由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板書:掉叼
4、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練習:
5、分角色朗讀。
四、表演課本劇。
1、學生自由組合,每組三人,進行試演。
2、指名三人上臺表演,其余當觀眾評議。
五、練習
A:1、加標點:
“您好親愛的烏鴉”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唱幾句吧”
2、自己再編三句狐貍討好烏鴉的話。
B:只做第(1)題。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7
一、檢查生字詞。
1、讀生字詞。
烏鴉叼(要注意哪里)肉狐貍抬關饞(寫時要注意什么)
2、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把上面的詞語連起來說說。
(可以調換詞語順序說)
二、提問題。
1、課文是圍繞“騙”字寫的,圍繞“騙”字可以提什么問題?
2、結果烏鴉有沒有上當?可以提什么問題?
三、學習課文。
1、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聽課文錄音。
2、狐貍為什么騙烏鴉的肉?
3、看圖說說烏鴉的嘴饞。
4、課文中哪句話是寫狐貍嘴饞的?
讀課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評價,齊讀)
5、這時候狐貍是怎樣想的?
6、狐貍到底是想什么辦法使烏鴉的嘴巴張開?自由讀4—7自然段。
(1)狐貍說了幾句話?指名讀第一句話,評價。這句話讀時特別要注意哪些詞?再指名朗讀。
(2)指名讀第二句話,問:你特別要注意哪些詞,為什么?
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讀第三句話,同桌同學討論讀時應注意哪些詞。指導朗讀。
7、狐貍為什么要說三次話,看課文找答案。
(1)第一、二次狐貍有什么表現?
(2)第三次狐貍為什么張開嘴巴?
(3)師: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好聽),所以,我們讀時也要一次比一次……(好聽)。
(4)學生練讀。
(5)指名讀,分角色朗讀。
8、課件演示肉從烏鴉嘴巴掉下來。
用“剛……就……”練習說話,并寫下來。
四、想象說話。
1、烏鴉看著狐貍叼起肉,心里怎樣,怎么想?
2、拼拼讀讀烏鴉留給我們的話。(課后練習)
3、故事還沒結束呢,過了幾天,烏鴉又從外面叼了一塊肉,又遇上了狐貍,這時,狐貍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說:“我認為狐貍挺聰明的”,在這里,我并沒有要為狐貍“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縱,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得出這則寓言故事中蘊含的另一道理: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食物,而不是*欺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受到傷害,也是不可取的。這個道理隱含在課文這中,我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點,把它寓于教學之中,于無形之中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當我把這個看法說出來的.時候,也有幾個同學舉手表示贊同,說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新課標提倡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但“個性化閱讀”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不能背離正確的價值觀。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很多的是非觀念并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狐貍為了這塊肉,的確是想盡了辦法,動足了腦筋,抓住了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特點,想出了這么一個好辦法吃到了這快肉。但老師要讓孩子明白:這樣一來,烏鴉受到了傷害,她的孩子受到了傷害,狐貍為了自己卻傷害了別人,這也是不對的,這種“聰明”不可取,不能學習。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養,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們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朗讀課文,理解狐貍是怎樣騙取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在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四至七段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
VCD,光盤,學習目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記得課文寫了狐貍和烏鴉之間的一件什么事嗎?
2、我們已經知道了烏鴉找到一片肉,狐貍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課文的第四到第七自然段。
3、揭示學習目標。(指名讀)
二、學習第四到七段。
1、看課文錄像,請同學們注意狐貍和烏鴉的每一個動作,注意它們說了些什么?
2、自學課文四到七自然段,找找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都說了些什么?用曲線畫出來。
3、學生匯報。(出示課文投影)
4、烏鴉聽了這三次話,有什么反應?
5、分組討論。
三次話有哪些不同,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說得對不對?烏鴉是怎樣上當受騙的?
①請狐貍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說的話。
②烏鴉為什么不做聲,我們來演一演就懂了,想演嗎?(師生共同表演)
③請兩位同學分別戴上頭飾上臺表演,其它同學想想狐貍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④烏鴉聽了怎么樣?狐貍有什么反應?有沒有聽烏鴉唱歌呢?(齊讀最后一段)
三、.總結全文。
四、質疑問題。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
狐貍喜歡聽,上了狐貍的當。
板書設計:
12 狐貍和烏鴉
饞 得意
騙肉 掉肉
上當了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圖書區有一本《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書,幼兒非常感興趣,經常在一起閱讀并模仿狐貍和烏鴉的表情和動作。為了幫助幼兒懂得故事寓意,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同時鼓勵幼兒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述,并能發揮獨特的想象力進行續編故事,我們開展了語言活動,續編故事《狐貍和烏鴉》。
活動目標
1. 積極參加故事活動,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做事要動腦筋的道理。
2.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擴展詞匯。
3.能對故事情節進行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發揮想象力,創編故事。
活動難點:能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晰的表達與講述。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故事《狐貍和烏鴉》。
物質準備:動畫片《狐貍和烏鴉》、狐貍和烏鴉的圖片、狐貍和烏鴉的頭飾、烏鴉的服裝道具、道具肉、音樂《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過程
一、復述故事,導入活動。
幼兒邊看幻燈片邊講述故事《狐貍和烏鴉》。
二、討論分析
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豐富詞匯。
提問:烏鴉是不是真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那么,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烏鴉),為什么?
引導幼兒運用豐富的、適宜的詞匯說出對狐貍和烏鴉的評價。
如:我認為狐貍是一只狡猾的狐貍,因為…….
三、續編故事
1.續編部分情節。
(1) 觀看動畫片前半部分
當播到狐貍看到烏鴉又得到一片肉后暫停,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提問:這一次,狐貍能得到肉嗎?它還會想出什么辦法呢?烏鴉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用生動的語言講述。
(2)情境表演
出示道具,請幼兒扮演狐貍和烏鴉,邊講述邊表演狐貍騙烏鴉肉的情節。
2.分組講述,續編完整故事。
幼兒分四組,利用道具互相講述各自續編的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引導其他幼兒認真傾聽。
四、討論結束
提問:通過故事,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或問題應該怎樣做?
鼓勵幼兒繼續創編出更多更好聽的故事,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繼續創編《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并將創編的故事通過繪畫、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圖書,放在圖書區為大家講述。
2.引導幼兒在表演區分角色講述表演故事。
附
故事《狐貍和烏鴉》
烏鴉在大樹上做了個窩,大樹底下有個洞,洞里住著狐貍,有一天,烏鴉飛出去給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刁了回來,站在窩旁邊的樹枝上,心里很高興。這時候,狐貍也出來找吃的`,他抬起起頭一看,烏鴉嘴里刁著一片肉,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狐鋰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烏鴉不做聲,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不做聲.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得意極了,就唱起歌來。“哇。”她剛一張嘴,肉就掉下來了。狐貍刁起肉,鉆到洞里去了。
活動反思
1.幼兒表現
幼兒對此次故事活動感興趣,情緒飽滿,能主動參與活動,表現出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在表達對狐貍和烏鴉的看法時,每位幼兒都有各自獨特的見解,用詞豐富、語句完整,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聯想,續編出不同版本的《狐貍和烏鴉后傳》,內容豐富、語言生動,使每一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
2.教師組織
教師注重對幼兒相關經驗和知識的準備,注重家園合作,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發展水平。同時,教師與幼兒一起設計、制作烏鴉服飾,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過程,教師圍繞目標,通過啟發性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思維與表達。活動層次清楚,通過理解故事、續編故事(續編部分情節、續編整個情節)、展示故事,使各環節安排合理,層層深入。通過靈活運用集體、分組、個別的形式,讓每一位幼兒都有表達想法和創造性講述故事的機會。
3.存在不足
幼兒還需進一步提高語言表現力,通過語言表情、肢體表情和面部表情,生動的表現創編的故事。因此,今后會通過組織幼兒觀看故事表演、為幼兒創設講述表達的機會(如在表演區表演故事、給中班小班的小朋友表演故事等形式)及與家長密切配合,不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與表現能力。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學習、背誦古詩《花影》及相關生字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學會4個生字,3個認讀字,認識“將字旁”。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并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難點
背誦這首古詩
滲德滲美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準備
語文書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導入:
1、教師朗誦《花影》,把學生帶入情境。
2、我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的《花影》。
二、小組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1、齊讀古詩,糾正字音建立整體印象。
3、自學生字:
(1)讀準字音,想想生字可以怎樣記。
(2)匯報:
上下結構:童;左右結構:影、拾、將;
(3)指導書寫,教師板書。
“將”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將字旁”由“點、橫、提”組成,第二部分:“多”的上半部分,第三部分:“寸”,后兩部分高矮、寬窄差不多。
“影”左寬右窄,三撇之間距離均勻,走向一致。
(4)在書上田字格中寫一寫,教師巡視
3、小組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自學要求:
(1)先互讀古詩,要讀通讀順。
(2)互相說說自己對每句詩的理解。(不必一個字一個字的解釋。)
(3)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一會兒在全班提出,集體解決。
(4)討論:“從哪兒看出是寫花的影子”?
(層層疊疊地鋪在屋前的臺階上,幾次叫書童去掃也掃不掉,剛剛被落山的太陽帶走了,可以一輪明月又送回來了)
4、匯報自學情況,集體解決疑問。
收拾:(shou shi)整理。“拾”輕聲。
教:同“叫”,“使”的意思。
將:沒有實在意義,“送將來”就是“送來”
三指導朗誦:
1、指名朗誦詩,要讀出韻律和自己的感受。
2、教師范讀,比較不同。
3、指導斷句:
(1)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斷句,說明理由
(2)教師根據學生的斷句進行分析:總結出最佳斷句方法。
(3)按照斷句再朗誦,看看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讀古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韻律。
5、請一兩名學生吟誦,生生評讀、師生評讀。
四、指導背誦:
1、填空,幫助背誦。
重重疊疊瑤,
度童。
,
教將。
2、教師背上句,學生背下句,合作背誦。
3、試著自己被下來,看誰背的快。
4、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五、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詞。2、背誦這首古詩。
齊讀古詩
自學生字
寫生字
自學古詩
回答問題
朗誦古詩
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才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狐貍和烏鴉》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對文中人物的分析,展開想象,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貍三次對烏鴉說的話,特別是明白三次對話一次比一次更能夠打動烏鴉。
2.理解課文寓意,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教學準備:狐貍和烏鴉的圖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生字和詞語,讓我們來復習一下吧:
1.投影出示:
(1)找到 洞里 樹枝 您好 親愛的 (讀準字音)
(2)不做聲 差多了 得意 (理解詞義)
2.課文中只出現了兩種動物,通過你對課文的了解、和你平時對這兩種動物的認識,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投影出示)
( 狡猾 )的狐貍 (黑黑的、難看的、聰明的 )的烏鴉
3.師:你們填的真好。那么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嗎?
(投影出示)填空: ( )找到( ),可是又被( )。
師:你們說的都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篇課文中有一只怎樣的狐貍和一只怎樣的烏鴉呢?
二。閱讀理解。
(一)學習1至3自然段。
1.師:烏鴉在大樹上做了一個窩。(板:師畫一棵大樹,指名學生貼上一只烏鴉)大樹底下有個洞,洞里住著狐貍。(板:師在樹干上畫一個洞,指名學生貼上狐貍圖片)
問:狐貍和烏鴉是什么關系?
2.有一天(指名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問:聽了同學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烏鴉找到一片肉很高興,狐貍看見了,饞得直流口水。)
問:烏鴉為什么高興?你能讀出它高興的心情嗎?
理解“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樣?你能做做嗎?)
投影出示填空: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句話。)
這時狐貍會想些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
(二)學習4至7自然段。
1.學生回答后 ,教師:唉,餓死我了,要是能吃到這片肉,那該多好呀。我得想辦法吃到它。有什么好辦法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曲線畫出狐貍的表現;用橫線畫出烏鴉的表現。(學生自讀畫批)
2.學生畫批后投影出示句子,訂正畫批情況(投影出示)
3.教師:現在誰來當狐貍,讀讀狐貍說的三次話?(讀后教師評述:他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嘴里的肉嗎?)
4.根據學生畫批情況,投影出示句子,逐句學習狐貍三次說的話以及烏鴉的表現。
(1)學習狐貍和烏鴉的第一次對話。
1) 出示句子: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烏鴉不做聲。
問:我們應該怎樣讀狐貍的話?課文中給我們提示了嗎?
教師:狐貍在說話前先想了想,又笑了笑,它想什么呢?怎么笑呀?
“您”字一般是誰對誰用?狐貍在這用說明什么?
“親愛的”表示什么?狐貍為什么會這樣說?
教師:狐貍這時候是想討好烏鴉嗎?誰來用笑著、討好的語氣來讀讀它的話呢?請同學們自由練習,一會兒請一位同學來讀。(學生練習,然后評讀)
2)對于狐貍的討好,烏鴉是怎么表現的?(齊說:烏鴉不做聲)
教師:烏鴉沒有上狐貍的當,它這時還是很清醒的,知道……
(2)學習狐貍和烏鴉的第二次對話。
教師:看來這只烏鴉還真是不好騙,我還要想別的辦法。這時狐貍又說了些什么呢?(教師作出冥思苦想的樣子)
1)教師引導:對了,這是一只烏鴉媽媽,它有好幾個孩子,媽媽最愛聊什么?(自己的孩子)。我呀,就跟她聊聊她的孩子,她就會說話了。
投影出示: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不做聲。(學生齊讀)
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你認為這樣說行不行?(指名讀,同學評)
對于狐貍的這種關心,烏鴉是什么表現的呢? 它的表現和剛才有什么不同?
理解“看了狐貍一眼”:烏鴉這樣做說明什么? (有點動心了,可還是沒上當)
2)教師:烏鴉媽媽,難道你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談談嗎?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此時烏鴉的心理活動)
(3)學習狐貍和烏鴉的第三次對話。
教師:看來,我還要想更好的辦法。就不信你不上當。你最愛聽什么呢?
投影出示: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
問:狐貍說的是真的嗎?你是怎么想的?(課件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圖片,播放烏鴉以及別的鳥的叫聲。)現在你看到了烏鴉的樣子,聽到了烏鴉的叫聲。又有什么想法?
那么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樣的表現呢?(理解“得意極了”,讓學生做做樣子,或者談談體會。)
這時烏鴉會想些什么呢?
教師:這次烏鴉可是真的上當了,帶著你的理解讀讀6、7自然段。(指名讀)
(4)烏鴉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找來的肉被狐貍叼走了,這時它會想些什么呢?
5.總結填空:這真是一只( )的狐貍
一只( )的烏鴉
如果學生填起來有困難,可以小組討論:烏鴉找到的肉為什么被狐貍騙走了?
正確填空后問:現在你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嗎?
出示: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莎士比亞
(讓學生讀讀,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6. 兩個同學一組練習朗讀狐貍和烏鴉的三次對話。(指名兩個同學讀)
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嗎?
三。課后延伸:
投影出示:第二天,烏鴉又找到了一片肉,飛回來站在窩旁邊的樹枝上。這時候,狐貍也出來找吃的,發現了烏鴉嘴里的肉……
(請你發揮想象力,想一想會發生些什么?)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烏鴉與狐貍》
2、能夠根據自己的體驗與他人合作設計表演方案,并積極的嘗試各種角色的表演。
3、通過創編與表演,能對烏鴉的得與失有所感悟。
教學重點、難點:
富有創意地進行童話音樂劇的設計、大膽、自信地參與表演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歌曲
第二課時:童話音樂劇表演
教具準備:
CAI課件,烏鴉、狐貍頭飾,各種服飾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問好
二、學習新歌
1、導入
師:同學們,烏鴉與狐貍的故事你們知道嗎?誰來講一講呢?
音樂是怎么講敘這個故事的呢?我們來聽聽
2、聽賞歌曲《烏鴉與狐貍》
我們也用音樂來說說這個故事
3、第一樂段
重點難點突破:
附點:帶讀歌詞,強調附點,并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要用上附點
前倚音:看烏鴉倚樹而立,所以用前倚音
兩聲部學習:分組唱曲,再唱詞,引導學生自己唱時還要學會聽另一聲部的聲音,然后進行調整。
演唱一遍
4、第二樂段
重點難點突破:
變化音:老師范唱,學生聽辯,音變與沒變的感覺,并區分。可設計聽辯游戲,然后再跟音樂唱一唱,加如變化音后音樂形象有什么變化?(狐貍狡猾的形象表現出來了)
換氣記號:標有記號的地方必須得換口氣
下滑音:氣息擴張聲音下滑,表示狐貍夸張的程度大。
整體演唱
5、第三樂段
重點學習后面變化部分,把烏鴉上當,旁觀者著急的心態表現出來。
6、表現
a) 整體演唱一遍
b) 分角色演唱
c) 分組唱,評價哪組唱得好
d) 完整表現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 師生問好
二、 復習歌曲《烏鴉與狐貍》
通過演唱回憶第一課時學過的內容,進入故事情境
三、 音樂劇設計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個性特征,學生思考、討論,積極回答問題
師:歌曲中烏鴉的得意是怎么表現出來的?(演唱相關樂句)
師:這是一群什么樣的狐貍?它是如何誘惑烏鴉的?(聲情并貌的演唱“唱一個吧,唱一個吧”,感悟任務性格,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師:音樂是如何表現烏鴉聆聽狐貍甜言蜜語時的神情的?(演唱小烏鴉越聽越著迷)
師:小烏鴉終于沒有擋住甜言蜜語的`進攻,將奶餅“送”入了狐貍的口里,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會上當嗎?如果小烏鴉在同樣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貍又會怎么樣呢?(討論:狐貍得到了奶餅,可失去了烏鴉對他的信任,教育學生不要欺騙他人)
2、劇情片段表演
師:如果你是狐貍,你還會對烏鴉說些什么樣的甜言蜜語呢?(兩人一組創編烏鴉與狐貍的對白,同時進行這一片段的表演)
師:除了烏鴉與狐貍,森林里還有哪些動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動物并參與進來)
3、 創編
在組長的協調下分組創編,讓學生明白當一個演員和當一名合格的觀眾同樣重要。
4、 分組表演
四、 音樂劇表演
1、音樂劇的人物需要
領唱,合唱演員,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現歌曲
五、 課堂小結
鼓勵學生說說這堂課的收獲,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情況,客觀評價自己,并中肯評價他人。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烏鴉上當受騙的經過。
2、引導學生體會烏鴉聽了狐貍的奉承話后的心理活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投影片、烏鴉和狐貍的圖片以及頭飾。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課文。
2、思考:故事中講的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二、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老師在黑板上板畫故事背景:大樹、窩、洞。
2、樹上有個窩,樹下有個洞,誰能幫狐貍的烏鴉找到各自的家?
(貼圖片,激發興趣)
3、他們一個樹上,一個樹下,是什么關系?他們互相了解嗎?了解什么(板書:鄰居)
過渡:是鄰居就應該和睦相處、互相照顧。狐貍和烏鴉這對鄰居相處的怎樣,讀下面的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三、學習二、三小節
1、聽老師讀2、3小節,學生思考:烏鴉找到一片肉,是怎么帶回來的?狐貍出來了看到了什么?他回怎么想?
2、問:烏鴉找到一片肉,是怎么帶回來的?(圖片顯示)它的心情怎樣?找到描寫烏鴉心情的句子多讀兩遍。
3、烏鴉找到一片肉,為什么不馬上喂她的孩子,她站在窩旁邊的樹枝上干什么?(創設情境,發揮想象,為學習下文作鋪墊)再次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烏鴉急于炫耀的高興心情。
4、烏鴉叼著肉被誰發現了?“直留口水”是怎樣流?(圖片演示)引導學生邊說邊表演狐貍饞嘴的樣子,并指導反復朗讀。
過渡:此時,饞嘴的狐貍已經開動了他狡猾的小腦筋,那么,他又想出了什么鬼注意呢?
四、學習四——七小節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每次都說了什么?用——畫出來。
2、問:狐貍三次分別說了什么話?三次話有什么不同?(投影顯示狐貍三次問話進行對比,整體感知狐貍騙肉的花招。)
師:狐貍的三次問話一次比一次動聽,真是說到烏鴉的心坎上去了,那么烏鴉聽了這么迷人的好話,又有哪些反應呢?用“——”畫出來。
3、創設情境,反復朗讀狐貍說的三次話,體會狐貍的狡猾,烏鴉是怎么上當受騙的。
(1)指導讀狐貍第一次和第二次對話。師:烏鴉為什么不做聲?我們來演一演(師扮演狐貍,生扮演烏鴉)
師:小烏鴉,為什么我第一次問好,你都不吭聲?而第二次問您的孩子好嗎?你又看了我一眼?你們心里是怎么想的?
指導朗讀。
過渡:狐貍的詭計兩次都沒有得逞,他能善罷甘休嗎?
(2)重點指導朗讀狐貍第三次對話。
A同桌同學一人讀狐貍的話,一人讀烏鴉的反應。
B同桌同學一人扮演狐貍,一人扮演烏鴉,表演體會。
C選兩名同學扮演狐貍和烏鴉,其余同學扮演大法官,看狐貍的話是真是假。
問法官:你覺得狐貍這樣說是不是他不了解烏鴉?狐貍的目的是什么?
問狐貍:法官的判斷對嗎?為什么?
問烏鴉:聽了法官的話,此時你心里又怎樣?
再次演示烏鴉唱歌,肉掉下來。
五、學習最后一小節。
1、那么,狐貍最后聽烏鴉唱歌了嗎?為什么?齊讀最后一段。
2、師小結:狐貍叼肉動作之迅速,說明他早已作好準備,討好的目的根本不在聽歌。烏鴉上當受騙了。
六、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烏鴉丟掉叼著的肉,原因是什么?
2、學習了狐貍和烏鴉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設計:
烏鴉 不做聲 看了一眼 得意極了
狐貍 您好 孩子好嗎 羽毛真漂亮
嗓子真好
《 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4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詞。
1、讀生字詞。
烏鴉叼(要注意哪里)肉狐貍抬關饞(寫時要注意什么)
2、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把上面的詞語連起來說說。
(可以調換詞語順序說)
二、提問題。
1、課文是圍繞“騙”字寫的,圍繞“騙”字可以提什么問題?
2、結果烏鴉有沒有上當?可以提什么問題?
三、學習課文。
1、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聽課文錄音。
2、狐貍為什么騙烏鴉的肉?
3、看圖說說烏鴉的嘴饞。
4、課文中哪句話是寫狐貍嘴饞的?
讀課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評價,齊讀)
5、這時候狐貍是怎樣想的?
6、狐貍到底是想什么辦法使烏鴉的嘴巴張開?自由讀4—7自然段。
(1)狐貍說了幾句話?指名讀第一句話,評價。這句話讀時特別要注意哪些詞?再指名朗讀。
(2)指名讀第二句話,問:你特別要注意哪些詞,為什么?
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讀第三句話,同桌同學討論讀時應注意哪些詞。指導朗讀。
7、狐貍為什么要說三次話,看課文找答案。
(1)第一、二次狐貍有什么表現?
(2)第三次狐貍為什么張開嘴巴?
(3)師: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好聽),所以,我們讀時也要一次比一次……(好聽)。
(4)學生練讀。
(5)指名讀,分角色朗讀。
8、課件演示肉從烏鴉嘴巴掉下來。
用“剛……就……”練習說話,并寫下來。
四、想象說話。
1、烏鴉看著狐貍叼起肉,心里怎樣,怎么想?
2、拼拼讀讀烏鴉留給我們的話。(課后練習)
3、故事還沒結束呢,過了幾天,烏鴉又從外面叼了一塊肉,又遇上了狐貍,這時,狐貍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說:“我認為狐貍挺聰明的”,在這里,我并沒有要為狐貍“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縱,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得出這則寓言故事中蘊含的另一道理: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食物,而不是欺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受到傷害,也是不可取的。這個道理隱含在課文這中,我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點,把它寓于教學之中,于無形之中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當我把這個看法說出來的時候,也有幾個同學舉手表示贊同,說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新課標提倡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但“個性化閱讀”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不能背離正確的價值觀。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很多的是非觀念并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狐貍為了這塊肉,的確是想盡了辦法,動足了腦筋,抓住了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特點,想出了這么一個好辦法吃到了這快肉。但老師要讓孩子明白:這樣一來,烏鴉受到了傷害,她的孩子受到了傷害,狐貍為了自己卻傷害了別人,這也是不對的,這種“聰明”不可取,不能學習。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養,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們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