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月亮(精選12篇)
撈月亮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規范書寫。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猴 附 掉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引趣,導入 新課。
1、請學生觀察:
教師從講臺桌上拿一支筆,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拿)
教師從地面上撿起一張紙,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撿)
教師板書:“撈”,讓學生說說什么意思?
2、揭示學習內容:在撈后面加上兩個字:“月亮”,全班齊讀。月亮怎么能撈呢?現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
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跳讀)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1)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猴子 咱們 附近 倒掛 井里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撈: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勞”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猴:左右結構。左邊是“反犬旁”,右邊是“侯”字。注意與“候”字區分。
掉: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筆是橫。
附:左中右結構。中間是單人旁,右邊是“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3)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加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勞——( )——( ) 力——( )——( )
到——( )——( ) 自——( )——( )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
10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培養理解句子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讓學生讀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
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去大膽的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通過讀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
就怎么說。
2、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知識:
1、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附 咱 倒 另 伸
2、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詞語:(教師出示卡片)
3、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里月亮的影子后,以為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叫了起來,別的猴子也不動腦筋,跟著叫了起來,他們到井里去,結果月亮好好的掛在天上。)
二、學習:
1、學生根據學習提示進行自學,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學習。
投影打出學習提示:
1)自己默讀課文,在書中標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與同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讀課文,而后說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見大家進行交流。
師生共同歸納問題:猴子為什么要到井里?
他們是怎樣的?
他們撈到月亮了嗎?
……
3、重點學習一至四自然段:
1)學生小聲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組織好語言,做好發言的準備。
2)學生間開展交流:(在交流時:先讀出有關的語句,而后說明自己讀懂的地方。)
教師參與以下幾個地方的交流:
1)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體會小猴子為什么這樣叫?
2)誰跟著叫起來了?后來呢?
3)進行比較:猴子叫起來的這四節中,哪些話是相同的?哪些詞語不同?進一步加深體會。
板書:
4)指導學生朗讀:
a與同桌一起分角色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在哪應加重語氣,結合有關語句談自己的想法。
b 聽配樂朗讀,結合自己讀書情況找出問題。
c師生間分角色讀書,大家進行評議。
4、五至七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標出不懂的問題。
2)在小組內交流,組長負責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問題。
b小組內解決問題。體現學生間的互動學習。
c提出共性的問題,參加全班交流。
(讓學生親手制作教具,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猴子的圖片,標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邊讀書邊粘貼,知道哪個猴子在上哪個猴子在下。)
三、開展交流活動:
1、通過讀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啟發想像:
1)老猴子抬頭一看,喘著氣說了什么?
2)小猴子、大猴子及一群猴子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這些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展開豐富的想象。)
四、總結:
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們以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們就想辦法,依次倒掛起來,想把
月亮撈上來,因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結果什么也沒有撈到,月亮仍然在天上。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就怎么說。
五、布置作業 :
1、聽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給這篇課文續加結尾(選做)。
板書設計 :
探究活動
想一想,當老猴子發現月亮仍然掛在天上的時候,大家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討論,再演一演。
撈月亮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會看拼音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插圖,理解課文,能正確回答課后第2題,會復述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育學生遇事多動腦,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童話故事《撈月亮》。(板書課題)
2.“撈”是什么意思,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誰撈月亮?為什么撈月亮?怎樣撈?撈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2.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撈月亮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問題,現在我們就仔細讀課文,看看猴子們到底為什么要撈月亮,怎樣撈的,結果怎樣?
請按下面的學習方法讀書。
(1)找出對應的內容讀一讀。
(2)畫出重點詞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集體討論。
(1)指名讀1—4自然段,說說猴子們為什么要撈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發現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們大叫,準備撈月亮。)
提示:大家看看,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詞,請拿筆畫出來。(跟著,也跟著,大家跟著)想想他們叫之前,動腦筋想了嗎?(沒有)從哪看出來的?(“一看”接著就叫起來。這些詞說明它只看了一下,沒仔細看清楚就叫起來)其余的猴子呢?(都和這個小猴子一樣,沒有認真動腦筋,看一眼就跟著叫起來)他們叫時什么心情?(小猴子驚奇、焦急,其他猴子著急)大家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到他們很焦急?
試讀、自由體會、教師指導、指名讀。
回憶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找、畫、說、讀。
(2)那么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結果怎樣?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再學。
學習5—6段時,教師要半扶半放,幫助學生找出“倒掛、拉住、接、伸”,看圖解釋一下這些詞,說說他們按什么順序排列,為什么這樣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己說說撈的結果,指導朗讀,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見了”時他們伸著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達出來。
四、再讀課文,體會中心。
1.提問:剛才同學們仔細讀了課文,知道猴子們并沒有撈到月亮,那他們為什么沒有撈到月亮?錯在哪?(提出問題)(因為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里的月亮就叫起來,大猴子該想一想,老猴子更應該動腦筋了,數它有經驗,可它們都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喊,急著到井里去撈月亮,結果是水中撈月一場空,白費勁兒。它們錯就錯在,遇事不動腦筋,就盲目跟著去做。)
2.揭示學習方法:
(1)自己再從頭到尾讀課文,小聲說一說。
(2)小組討論。
(3)全班討論。
五、學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從)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看圖復述故事。
三、綜合練習。
1.組詞。
掛( ) 到( ) 候( ) 勞( )
娃( ) 倒( ) 猴( ) 撈( )
2.填寫并回答問題。
(1)填空:猴子們( )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 )在樹上,( )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 )著,( )另一猴子的腳。猴子們就這樣( )一直( )井里頭,小猴子( )最下面。
(2)猴子們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倒掛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撈月亮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規范書寫。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猴 附 掉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 新課。
1、請學生觀察:
教師從講臺桌上拿一支筆,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拿)
教師從地面上撿起一張紙,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撿)
教師板書:“撈”,讓學生說說什么意思?
2、揭示學習內容:在撈后面加上兩個字:“月亮”,全班齊讀。月亮怎么能撈呢?現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
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跳讀)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1)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猴子 咱們 附近 倒掛 井里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撈: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勞”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猴:左右結構。左邊是“反犬旁”,右邊是“侯”字。注意與“候”字區分。
掉: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筆是橫。
附:左中右結構。中間是單人旁,右邊是“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3)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加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勞——( )——( ) 力——( )——( )
到——( )——( ) 自——( )——( )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10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 1 2 頁
撈月亮 篇4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能注意傾聽,并大聲的在集體中講述。
2、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圖片,根據提問完整連貫的講述故事,豐富詞匯:又..又..
3、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四幅,又大又紅的桃子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出示桃子圖片引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桃子?什么動物最喜歡吃桃子呢?
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嘗試講述(出示圖一)
1、圖上有幾只猴子?他們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桃樹?小猴子看到桃樹動作是怎么樣的?心里怎么想的.?(豐富詞匯:又大又紅)
3、幼兒學先利用看圖標的提示觀察事件的發展,完整地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三、幼兒根據提問嘗試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出示圖二)
1、河上有什么?小猴子是怎樣過河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在搶著過河,可以用什么詞說說他們的動作呢?(豐富詞匯:又推又擠)
2、幼兒大膽猜想故事的發展。
提問:它們會聽同伴的話嗎?請你們猜猜故事會怎樣發展。
四、同時出示2個圖標,幼兒根據連續提問用連貫的句子完整的講述圖片(圖三)
1、它們聽了同伴的話了嗎?現在怎樣過河的?同伴又說了什么呢?
這個方法好不好?為什么(豐富詞匯:又快又穩)
2、幼兒仔細觀察事件發展完整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3、出示圖四:小猴子是怎樣爬上樹的?它們吃到了什么樣的桃子、心里怎么想?(豐富詞匯:又香又甜)
4、教師小結。
五、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1、運用接龍的方式講述故事。
2、為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六、教師總結講述方式,并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活動反思
孩子學習了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孩子們能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和好聽的詞匯,連貫的進行講述。每個孩子都講得很棒。大班的目標是要:完整、連貫講述。針對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我們會分析問題的原因,并尋找相對的策略,使每個孩子都能在語言活動中獲得成長。
在導入環節中我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圖片,幼兒都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對活動充滿好奇。在第二個環節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嘗試講述,幼兒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都能認真的在觀察圖片,但主體性比較沒有體現到,都是處于老師問幼兒答的形式進行的,幼兒比較被動。在第三個環節中,引導幼兒大膽的猜想故事發展,我在設置問題方面不夠明確,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提問,讓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較少。在第四個環節中,鼓勵幼兒大膽為故事取名字,發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興趣都比較高,多能發揮自己的想象積極的為故事取名字。
整個活動在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幼兒敢說、會說的求知欲望,活動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堂活動幼兒的興趣都比較高,也能跟著老師認真的學習,在活動中幼兒愿意把看到的圖片用完整的話講述出來,幼兒基本上能邊看圖邊完整的講述圖片。
撈月亮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日?""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撈月亮 篇6
一天晚上,月亮又圓又亮。一只小猴子朝大樹底下的水井里一看,咦,井里有一個又圓又亮的月亮。小猴子嚇得撒腿就跑,一邊大聲叫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大猴子聽見了,連忙跑過來看,真的,井里有一個又圓又亮的月亮。大猴子也嚇得大聲叫起來:"不好了,不好了,月亮掉在井里了!"大大小小的猴子都跑過來看,都說:"月亮掉在井里了!我們趕快把月亮撈上來吧。"小猴子說:"我們爬到大樹上,一個接一個倒掛下來,一直掛到井里,就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于是,老猴子用兩只腳緊緊地鉤住了樹枝,倒掛了下來,一個猴子接一個猴子,一直倒掛到井里。最底下的是小猴子,它在下面喊了起來:"行了,行了,夠得著了。"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去撈月亮,井水給它一攪,月亮碎成一片一片的,在水里飄蕩著,小猴子嚇得喊起來:"哎呦,不好了,月亮被我抓破了。"一會兒,井水慢慢平靜了,又出現了又圓又亮的月亮。小猴子又伸手去撈,撈呀撈,還是撈不到月亮。這時候,老猴子忽然抬頭一看,又圓又亮的月亮還好好的掛在天上,就對大家說:"月亮不好好地掛在天上呢,井里是月亮的影子。"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
“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教學反思:
要培養孩子某種興趣并能夠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老師的積極參與對孩子們來說是最佳的鼓勵方式;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表現與展示的機會,是孩子們擁有成功感受、增強自信的最佳途徑;同時成功與自信又會促進孩子自主發展并保持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性,使之不斷探索再獲成功,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撈月亮 篇7
之四
李洪春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不動腦筋,就盲目跟著做,容易做出傻事來。
2.能夠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滲透學法
4.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借助提示,讀懂課文。
教學難點
弄懂重點詞語,學會自學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圖一張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二、標畫出自然段,劃出不懂句子
三、借助提示邊讀邊思考
1.猴子為什么到井里去撈月亮?
2.猴子是怎么撈月亮的?
3.猴子撈到月亮了嗎,為什么?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第二節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幾只小動物,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小猴子)
這節課就學習小猴子撈月亮的一個故事。
板書:11 撈月亮
齊讀:課題
二、學文
請一位學生讀全文
這篇課文幾小段?(7小段)
出示問題
1.小猴子為什么要撈月亮?
哪幾段說的是這個問題?(1~4)
讀1—4小段
板書小猴子叫起來
大猴子跟著叫起來
老猴子也跟著叫起來
附近的猴子都跟著叫起來
它們一個跟著一個叫,月亮是不是掉在井里這個問題弄清楚了嗎?(沒有)
這就是盲目地說。
出示問題
2.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
哪幾段說的是這個問題?(5—7)
讀5—7小段
掛圖:
說說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
什么叫“倒掛”?(老猴子的爪子抓住樹干、頭朝下、勾著另一只猴子的爪子。)
猴子們在沒弄清月亮是否真的掉到井里了就去撈,這是盲目地做。
遇事不動腦子,盲目地說、盲目地做,結果如何呢?
出示問題
3.猴子撈到月亮了嗎?
哪小段說的是這個問題?(7)
讀第7小段
猴子撈到月亮了嗎?(沒有)
為什么沒有撈到?(原來它們撈的是月亮的影子。)
讀全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板書遇事要多動腦,不盲目追從。
三、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撈月亮 篇8
然后請你給故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出示大屏幕,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聽完了故事誰來給故事起個名字?(撈月亮)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6課撈月亮。老師板書課題。請學生讀課題。(指名讀和齊讀)
二、初讀課文,復習會認的字。
1、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想不想也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要想把故事講好,就必須要把課文讀孰。對了,生字娃娃你們和他們交成好朋友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
教師出時生字圖片,會讀的同學舉手讀,其他同學大聲齊讀。教師邊把要認得生字中要注意的地方講給同學。
2、開火車記生字。
三、 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大家都是記字小能手,相信你們一定會把課文讀熟的。趕快來讀讀課文吧!邊讀邊想課文給我們介紹了那幾種猴子?課文文給我們介紹了四種猴子。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
2、剛才大家大家讀課文的時候,有的同學悄悄地告訴我他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你們想聽嗎?(找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把你認為有趣的地方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4、找同學說說自己認為有趣的地方。不動腦筋跟著亂叫、利用特長倒掛著撈月亮。(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5、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叫起來;也跟著叫起來;跟著叫起來。從而揭示猴子們遇事不動腦筋,別人怎樣說自己就跟著怎樣說。
四、讀了課文,你想對可愛的猴子們說些什么?
孩子們,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想對可愛的猴子們說些什么?
教育孩子們(遇事要動腦筋,才不會做出傻事)。貼紙條揭示道理。
五、續編故事。
聽了大家的話,這些猴子們會怎樣說,又會怎樣做呢?
小組討論,說一說。
六、布置作業。
回家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撈月亮》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人物”不僅含有深刻地寓意,而且給人以啟迪和智慧。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這篇有趣的課文,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并積極投入其中。
撈月亮 篇9
目標: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準備:1、配樂故事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過程: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
“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撈月亮 篇10
之五
李洪春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跟著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懂得課文說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1、猴子看見月亮的影子后在井邊叫嚷;
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掛著撈月亮。
3、朗讀錄音帶。
4、猴子頭飾多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學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卻從井里撈月亮,
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吧。
二、自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
2、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
2、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記憶字形。
3、學生反復讀字生字。
4、用抽讀的方法檢查學生是不是把課文讀通了。
四、書寫生字
個別指導“猴”“倒”“腳”“接”。
五、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指導
六、課堂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本課生字
二、朗讀課文,提出問題
1、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類集中起來,圍繞幾個主要問題分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
2、解答小組里未解決的問題。
三、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想象猴子的神態、動作、和心情,借助插圖體會。
指導重點句子。月亮/好好/掛在/上呢!
四、擴展想象,分組交流
1、聽到老猴子說月亮還好好掛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掛的猴子有什么反應,后來他們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2、許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經成老猴子了,當它的兒孫們一道坐在井邊面對那輪明月時,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3、教師從學生的發言中歸納出本課要讓學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第4題。
六、課堂訂正。
撈月亮 篇11
活動目標:1、感受傳統民間故事的趣味。2、理解倒影與水的關系。3、鍛煉語言描述的能力。活動準備:1、幼兒用書第五冊第9-13頁。2、掛圖《猴子撈月亮》。3、語言磁帶或cd。活動過程:一、邊看幼兒用書,邊聽故事。討論:——教師:為什么猴子們要去撈月亮?——教師:月亮到底在天上還是在水里呢?二、邊看掛圖邊分析再聽一遍故事,探討細節。1、幼兒與好朋友面對面坐好。——請幼兒和好朋友面對面坐在一起,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好朋友的特點。——教師:請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做好,我們來仔細看看好朋友吧。2、說說好朋友什么樣子。——是誰發現月亮掉進水里了?學一學他的樣子。——猴子們是怎樣去撈月亮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月亮被撈上來了,可是為什么又打破了呢?——猴子們后來又發現了什么?他們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三、回到故事的整體,談談自己的想法。——你喜歡這些猴子嗎?為什么?——他們是聰明的猴子還是傻猴子呢?為什么?——夜晚的水里除了月亮的影子,還會有什么影子呢?——要是在白天,小猴子能從水里看見影子嗎?活動延伸:1、在自由活動時間里播放故事《猴子撈月》讓幼兒加深印象。2、進行故事表演游戲,教師可以扮演老猴子,引導幼兒表現故事中的一些細節。
撈月亮 篇12
之七
佚名
教學內容:撈月亮
教學目標 :
懂得遇事不要盲從,要多動腦的道理。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懂得課文要說明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大字課文
教學過程 :
揭示課題,自主提問。
讀了課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文明理。
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講猴子們看見月亮掉在井里?哪幾個自然段講猴子們撈月亮?
指導學習1—4 自然段。
猴子們說了一句什么話?
這句話在課文中共出現了幾次?
“叫”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課文。
看動畫片:為什么它們只看天上并跟著叫呢?說明猴子們怎樣呢?
分組討論,自學5—7 自然段。
看動畫。
自學,分組討論。
快速默讀5—7 自然段。
用筆在課文中劃出“猴子們撈月亮”的句子。
寫出猴子們連接的順序。
(樹)→→→→→(井)
猴子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
猴子們撈到月亮了嗎?為什么?
匯報學習結果。
小結內容,照應前提。
說理總結。
從《撈月亮》這篇課文中,你們知道了什么道理?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