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月亮(通用12篇)
撈月亮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會看拼音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插圖,理解課文,能正確回答課后第2題,會復述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育學生遇事多動腦,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童話故事《撈月亮》。(板書課題)
2.“撈”是什么意思,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誰撈月亮?為什么撈月亮?怎樣撈?撈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2.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撈月亮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問題,現在我們就仔細讀課文,看看猴子們到底為什么要撈月亮,怎樣撈的,結果怎樣?
請按下面的學習方法讀書。
(1)找出對應的內容讀一讀。
(2)畫出重點詞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集體討論。
(1)指名讀1—4自然段,說說猴子們為什么要撈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發現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們大叫,準備撈月亮。)
提示:大家看看,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詞,請拿筆畫出來。(跟著,也跟著,大家跟著)想想他們叫之前,動腦筋想了嗎?(沒有)從哪看出來的?(“一看”接著就叫起來。這些詞說明它只看了一下,沒仔細看清楚就叫起來)其余的猴子呢?(都和這個小猴子一樣,沒有認真動腦筋,看一眼就跟著叫起來)他們叫時什么心情?(小猴子驚奇、焦急,其他猴子著急)大家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到他們很焦急?
試讀、自由體會、教師指導、指名讀。
回憶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找、畫、說、讀。
(2)那么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結果怎樣?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再學。
學習5—6段時,教師要半扶半放,幫助學生找出“倒掛、拉住、接、伸”,看圖解釋一下這些詞,說說他們按什么順序排列,為什么這樣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己說說撈的結果,指導朗讀,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見了”時他們伸著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達出來。
四、再讀課文,體會中心。
1.提問:剛才同學們仔細讀了課文,知道猴子們并沒有撈到月亮,那他們為什么沒有撈到月亮?錯在哪?(提出問題)(因為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里的月亮就叫起來,大猴子該想一想,老猴子更應該動腦筋了,數它有經驗,可它們都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喊,急著到井里去撈月亮,結果是水中撈月一場空,白費勁兒。它們錯就錯在,遇事不動腦筋,就盲目跟著去做。)
2.揭示學習方法:
(1)自己再從頭到尾讀課文,小聲說一說。
(2)小組討論。
(3)全班討論。
五、學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從)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看圖復述故事。
三、綜合練習。
1.組詞。
掛( ) 到( ) 候( ) 勞( )
娃( ) 倒( ) 猴( ) 撈( )
2.填寫并回答問題。
(1)填空:猴子們( )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 )在樹上,( )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 )著,( )另一猴子的腳。猴子們就這樣( )一直( )井里頭,小猴子( )最下面。
(2)猴子們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倒掛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撈月亮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規范書寫。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猴 附 掉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 新課。
1、請學生觀察:
教師從講臺桌上拿一支筆,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拿)
教師從地面上撿起一張紙,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撿)
教師板書:“撈”,讓學生說說什么意思?
2、揭示學習內容:在撈后面加上兩個字:“月亮”,全班齊讀。月亮怎么能撈呢?現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
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跳讀)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1)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猴子 咱們 附近 倒掛 井里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撈: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勞”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猴:左右結構。左邊是“反犬旁”,右邊是“侯”字。注意與“候”字區分。
掉: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筆是橫。
附:左中右結構。中間是單人旁,右邊是“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3)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加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勞——( )——( ) 力——( )——( )
到——( )——( ) 自——( )——( )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10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 1 2 頁
撈月亮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規范書寫。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猴 附 掉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引趣,導入 新課。
1、請學生觀察:
教師從講臺桌上拿一支筆,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拿)
教師從地面上撿起一張紙,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撿)
教師板書:“撈”,讓學生說說什么意思?
2、揭示學習內容:在撈后面加上兩個字:“月亮”,全班齊讀。月亮怎么能撈呢?現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
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跳讀)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1)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猴子 咱們 附近 倒掛 井里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撈: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勞”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猴:左右結構。左邊是“反犬旁”,右邊是“侯”字。注意與“候”字區分。
掉: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筆是橫。
附:左中右結構。中間是單人旁,右邊是“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3)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加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勞——( )——( ) 力——( )——( )
到——( )——( ) 自——( )——( )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
10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培養理解句子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讓學生讀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
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去大膽的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通過讀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
就怎么說。
2、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知識:
1、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附 咱 倒 另 伸
2、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詞語:(教師出示卡片)
3、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里月亮的影子后,以為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叫了起來,別的猴子也不動腦筋,跟著叫了起來,他們到井里去,結果月亮好好的掛在天上。)
二、學習:
1、學生根據學習提示進行自學,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學習。
投影打出學習提示:
1)自己默讀課文,在書中標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與同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讀課文,而后說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見大家進行交流。
師生共同歸納問題:猴子為什么要到井里?
他們是怎樣的?
他們撈到月亮了嗎?
……
3、重點學習一至四自然段:
1)學生小聲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組織好語言,做好發言的準備。
2)學生間開展交流:(在交流時:先讀出有關的語句,而后說明自己讀懂的地方。)
教師參與以下幾個地方的交流:
1)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體會小猴子為什么這樣叫?
2)誰跟著叫起來了?后來呢?
3)進行比較:猴子叫起來的這四節中,哪些話是相同的?哪些詞語不同?進一步加深體會。
板書:
4)指導學生朗讀:
a與同桌一起分角色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在哪應加重語氣,結合有關語句談自己的想法。
b 聽配樂朗讀,結合自己讀書情況找出問題。
c師生間分角色讀書,大家進行評議。
4、五至七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標出不懂的問題。
2)在小組內交流,組長負責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問題。
b小組內解決問題。體現學生間的互動學習。
c提出共性的問題,參加全班交流。
(讓學生親手制作教具,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猴子的圖片,標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邊讀書邊粘貼,知道哪個猴子在上哪個猴子在下。)
三、開展交流活動:
1、通過讀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啟發想像:
1)老猴子抬頭一看,喘著氣說了什么?
2)小猴子、大猴子及一群猴子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這些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展開豐富的想象。)
四、總結:
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們以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們就想辦法,依次倒掛起來,想把
月亮撈上來,因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結果什么也沒有撈到,月亮仍然在天上。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就怎么說。
五、布置作業 :
1、聽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給這篇課文續加結尾(選做)。
板書設計 :
探究活動
想一想,當老猴子發現月亮仍然掛在天上的時候,大家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討論,再演一演。
撈月亮 篇4
然后請你給故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出示大屏幕,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聽完了故事誰來給故事起個名字?(撈月亮)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6課撈月亮。老師板書課題。請學生讀課題。(指名讀和齊讀)
二、初讀課文,復習會認的字。
1、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想不想也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要想把故事講好,就必須要把課文讀孰。對了,生字娃娃你們和他們交成好朋友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
教師出時生字圖片,會讀的同學舉手讀,其他同學大聲齊讀。教師邊把要認得生字中要注意的地方講給同學。
2、開火車記生字。
三、 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大家都是記字小能手,相信你們一定會把課文讀熟的。趕快來讀讀課文吧!邊讀邊想課文給我們介紹了那幾種猴子?課文文給我們介紹了四種猴子。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
2、剛才大家大家讀課文的時候,有的同學悄悄地告訴我他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你們想聽嗎?(找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把你認為有趣的地方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4、找同學說說自己認為有趣的地方。不動腦筋跟著亂叫、利用特長倒掛著撈月亮。(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5、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叫起來;也跟著叫起來;跟著叫起來。從而揭示猴子們遇事不動腦筋,別人怎樣說自己就跟著怎樣說。
四、讀了課文,你想對可愛的猴子們說些什么?
孩子們,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想對可愛的猴子們說些什么?
教育孩子們(遇事要動腦筋,才不會做出傻事)。貼紙條揭示道理。
五、續編故事。
聽了大家的話,這些猴子們會怎樣說,又會怎樣做呢?
小組討論,說一說。
六、布置作業。
回家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撈月亮》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人物”不僅含有深刻地寓意,而且給人以啟迪和智慧。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這篇有趣的課文,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并積極投入其中。
撈月亮 篇5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并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么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撈月亮 篇6
《撈月亮》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人物”不僅含有深刻地寓意,而且給人以啟迪和智慧。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這篇有趣的課文,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并積極投入其中。
如果學生感到快樂,那么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力爭給孩子們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學習中。課前,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歌聲中走入課堂,用孩子們喜歡的看故事的形式揭示課題,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揭示課文所講得道理時,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在讀中自己悟出道理來。這一堂課自始至終孩子們都沉浸在歡樂中,學習興趣很高,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灘舊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于是我在努力在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中體現這一理念。
這節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識字教學主要是檢查學生對生字寶寶的掌握情況。我用了開火車之以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的把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度,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分角色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在重點詞句上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我也感覺到這節課中有不足之處,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唑的不是很到位,在過渡型語言方面有的話不夠簡潔明了,有的語言用得不太恰當,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制,又是對孩子的回答評價沒有及時跟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加強自身教學基本功的練習,爭取有更大進步。
撈月亮 篇7
之七
佚名
教學內容:撈月亮
教學目標 :
懂得遇事不要盲從,要多動腦的道理。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懂得課文要說明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大字課文
教學過程 :
揭示課題,自主提問。
讀了課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文明理。
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講猴子們看見月亮掉在井里?哪幾個自然段講猴子們撈月亮?
指導學習1—4 自然段。
猴子們說了一句什么話?
這句話在課文中共出現了幾次?
“叫”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課文。
看動畫片:為什么它們只看天上并跟著叫呢?說明猴子們怎樣呢?
分組討論,自學5—7 自然段。
看動畫。
自學,分組討論。
快速默讀5—7 自然段。
用筆在課文中劃出“猴子們撈月亮”的句子。
寫出猴子們連接的順序。
(樹)→→→→→(井)
猴子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
猴子們撈到月亮了嗎?為什么?
匯報學習結果。
小結內容,照應前提。
說理總結。
從《撈月亮》這篇課文中,你們知道了什么道理?
作業 。
撈月亮 篇8
之五
李洪春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跟著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懂得課文說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1、猴子看見月亮的影子后在井邊叫嚷;
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掛著撈月亮。
3、朗讀錄音帶。
4、猴子頭飾多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學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卻從井里撈月亮,
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吧。
二、自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
2、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
2、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記憶字形。
3、學生反復讀字生字。
4、用抽讀的方法檢查學生是不是把課文讀通了。
四、書寫生字
個別指導“猴”“倒”“腳”“接”。
五、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指導
六、課堂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本課生字
二、朗讀課文,提出問題
1、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類集中起來,圍繞幾個主要問題分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
2、解答小組里未解決的問題。
三、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想象猴子的神態、動作、和心情,借助插圖體會。
指導重點句子。月亮/好好/掛在/上呢!
四、擴展想象,分組交流
1、聽到老猴子說月亮還好好掛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掛的猴子有什么反應,后來他們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2、許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經成老猴子了,當它的兒孫們一道坐在井邊面對那輪明月時,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3、教師從學生的發言中歸納出本課要讓學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第4題。
六、課堂訂正。
撈月亮 篇9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
“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撈月亮 篇10
那位撈月亮的母親或許并不知道,她撈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個旁觀之人的迷途之心。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撈月亮的母親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撈月亮的母親閱讀材料
撈月亮的人,是一位母親。
在那個川藏交界處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時年六歲的兒子。彼時我還只有二十出頭,心性跳脫,常常只背著簡單的行囊信馬由韁,漫無目的地四處游蕩,那座貧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來到的地方。在一處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隨身攜帶的帳篷,準備在野外過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際,我聽到遠處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聲音。
我頓時睡意全無,連忙小心地坐起身來,慢慢拉開帳篷一角。很快,順著聲響傳來的方向,我看到一個提著水桶的女人領著一個臟兮兮的小男孩,披著漫山的月光從山下走來。
我屏住呼吸,這時已經接近午夜,居然還有人來山上汲水,種種靈異傳說讓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著水桶,一手牽著男孩,兩人一言不發,不疾不徐地走著,只是短短幾分鐘,便在我視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終讓我戰勝了恐懼,我走出帳篷,小心翼翼地循著他們的背影走去。遠遠地,我看到母子倆停下了腳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經確定,這只是一對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著膽子走上幾步,終于聽到了女人說出的話語。
“只有這個時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圓,狗兒莫急,娘給你撈一個上來,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鄉音十分綿軟,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潑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凈了,不像在天上那樣模糊著讓人看不清楚了?”兒子稚嫩的聲音充滿了期待。
女人頓了一頓,說:“狗兒說得對,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兒的眼睛一樣好看。”
聽了母親的話,小男孩笑了起來,奶聲奶氣的笑聲頓時讓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機。
母親用力地從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著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牽著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歸途。走上十幾步,瘦弱的母親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時候,她撫摸著小男孩的頭,再看看天上與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憂傷。
我來到她們的面前。在寂靜的午夜,這對母子竟對我這個不速之客沒有絲毫的不安與恐懼。
我說:“大嫂,我來幫你提水吧。”
女人沒回答我,自顧自地說:“你是剛才路邊帳篷里的游客吧,這山上很涼,收了帳篷跟我們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時再叫醒你的,沒想到你跟著我們上了山。”
我頓時恍然,原來,她早就發現路邊的帳篷和我了,也許只是早已司空見慣,所以沒有刻意多看幾眼罷了。
走近以后,
我才發現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問題。女人對我說:“狗兒眼上有病,長了白瘡,你們城里人叫白內障,我正在攢錢給他治。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給人紡絲線,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剛剛散了工,想起家里沒水,才在這個時候上山。”
或許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問,女人接著說:“狗兒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掙錢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兒了。”
我沒有再說話,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著母子倆下了山。一路來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處的家里。
這個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戶人家,同樣的貧窮讓女人無法得到他人的幫助,可女人跟我說起這些時卻一如既往地平靜。她說,鄉鄰們已經幫了她很 多,不能再麻煩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練地燒水給我喝,然后鋪床,哄兒子睡覺。
我躺在外間屋原屬于男人的床上,聽到了母子倆在睡前的交談。
兒子說:“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個人好像爹啊,個子一樣的高,手一樣的有勁,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樣。”
母親說:“狗兒,快睡吧,睡著了,就能見到你爹的樣子了。再過上半年,咱們就去城里找他, 治好你的眼睛。狗兒知道嗎?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樣好看,娘就是這條命不要了,也要把它從水里撈上來,讓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許是怕打擾,母子倆說話的聲音很輕很輕,我卻早已聽得淚流滿面難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結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時間聯系好醫院,然后找朋友開車來到大山接這母子倆去醫治眼患。面對她們的道謝,我竟羞愧得無地自容。
那位撈月亮的母親或許并不知道,她撈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個旁觀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當時的自己正因為一場懵懂愛情的破碎而選擇了放逐與放縱,卻忽略了這世間還有那么多更加珍貴的事物,譬如四處尋找我去向的焦慮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霧迷失視線的純真心靈,譬如這世間那么多的溫暖與悲涼、傷痛與希望。
(選自20xx年第10期《小小說月刊》,有刪改)
撈月亮的母親閱讀題目
7.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在川藏交界處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對母子,他們雖然貧窮,但具有的精神品質卻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
B.“我”聯系了醫院,讓朋友開車接母子二人去治 病,面對他們的道歉“我”感到羞愧,原因就是我知道得太晚,沒能及時給小男孩治療眼睛。
C.文中人物雖然簡單,但是都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這主要是因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借助了很多的手法,如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
D.“我”聽到遠處窸窸窣窣的聲音,看到是母子二人;在午夜,這樣的母子讓“我”“恐懼”;最后確認,他們只是普通的母子。文章情節跌宕起伏,吸引讀者。
E.文章標題“撈月亮的母親”含意豐富,既指為給孩子希望,母親撈月亮;也指母親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撈起,讓“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8.文中的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分析。(3分)
9.針對文章最后一句話,結合文本和現實對其含意進行探究。(6分)
撈月亮的母親閱讀答案
7.AE(E給3分,A給2分,D給1分,B、C不給分)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我”羞愧的原因并不是“沒能及時給小男孩治療眼睛”,而是因為本是他們幫助了“我”,他們卻來感謝“我”。C并沒有心理描寫。D“跌宕起伏”稍重,可以說“曲折”。
8.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的能力。
①深愛著自己的兒子。為兒子吃苦耐勞,她為了給兒子治病,去幫人紡絲線,晚上還要去種田。生活貧困仍給兒子希望。她給兒子撈月亮,讓兒子感受生活的美好。②不怨天尤人。因同樣的貧窮,她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她說起這些很平靜,認為別人幫她夠多的了。③善良。她看到“我”這個不速之客并沒有不安和恐懼;并且想下山時叫“我”回她家,因為山上涼。(每點1分)
9.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究的能力。
文中“我”因為愛情的破碎選擇了放逐與放縱,但忽略了自己這樣做會給親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傷害;除了愛情,其實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珍惜。(2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遭遇失敗或挫折,也許有些人會一蹶不振,會選擇自暴自棄,如果我們轉念想想,其實我們還有很多機會,還有很多人在關心我們,也許我們就會釋然。(2分)因此,任何的打擊或失利,都不能成
為我們放縱的借口,因為這個世界很美好,我們的人生會更精彩。(2分)
撈月亮 篇11
目標: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準備:1、配樂故事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過程: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
“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撈月亮 篇12
之三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規范書寫。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猴附掉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引趣,導入 新課。
1、請學生觀察:
教師從講臺桌上拿一支筆,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拿)
教師從地面上撿起一張紙,問:這個動作叫什么?(撿)
教師板書:“撈”,讓學生說說什么意思?
2、揭示學習內容:在撈后面加上兩個字:“月亮”,全班齊讀。月亮怎么能撈呢?現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跳讀)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1)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猴子咱們附近倒掛井里撈月亮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撈: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勞”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猴:左右結構。左邊是“反犬旁”,右邊是“侯”字。注意與“候”字區分。
掉: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右邊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筆是橫。
附:左中右結構。中間是單人旁,右邊是“寸”。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3)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子看到井里有月亮以為月亮掉到了井里,于是猴子們倒掛起來,撈月亮。小猴子伸手一摸月亮不見了,老猴子抬頭一看,發現月亮就在天上呢!)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加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勞————力————
到————自————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
10 撈月亮
撈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培養理解句子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讓學生讀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去大膽的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通過讀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就怎么說。
2、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知識:
1、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附咱倒另伸
2、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詞語:(教師出示卡片)
3、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里月亮的影子后,以為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叫了起來,別的猴子也不動腦筋,跟著叫了起來,他們到井里去撈月亮,結果月亮好好的掛在天上。)
二、學習:
1、學生根據學習提示進行自學,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學習。
投影打出學習提示:
1)自己默讀課文,在書中標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與同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讀課文,而后說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見大家進行交流。
師生共同歸納問題:猴子為什么要到井里撈月亮?
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他們撈到月亮了嗎?
……
3、重點學習一至四自然段:
1)學生小聲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組織好語言,做好發言的準備。
2)學生間開展交流:(在交流時:先讀出有關的語句,而后說明自己讀懂的地方。)
教師參與以下幾個地方的交流:
1)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體會小猴子為什么這樣叫?
2)誰跟著叫起來了?后來呢?
3)進行比較:猴子叫起來的這四節中,哪些話是相同的?哪些詞語不同?進一步加深體會。
板書:
4)指導學生朗讀:
a 與同桌一起分角色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在哪應加重語氣,結合有關語句談自己的想法。
b 聽配樂朗讀,結合自己讀書情況找出問題。
c 師生間分角色讀書,大家進行評議。
4、五至七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標出不懂的問題。
2)在小組內交流,組長負責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問題。
b小組內解決問題。體現學生間的互動學習。
c提出共性的問題,參加全班交流。
(讓學生親手制作教具,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猴子的圖片,標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邊讀書邊粘貼,知道哪個猴子在上哪個猴子在下。)
三、開展交流活動:
1、通過讀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啟發想像:
1)老猴子抬頭一看,喘著氣說了什么?
2)小猴子、大猴子及一群猴子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這些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展開豐富的想象。)
四、總結:
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們以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們就想辦法,依次倒掛起來,想把
月亮撈上來,因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結果什么也沒有撈到,月亮仍然在天上。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動腦筋,多思考,要做好調查研究,不要別人怎么說就怎么說。
五、布置作業 :
1、聽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給這篇課文續加結尾(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