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教案
六年級上冊數學(p62——64)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
3,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圓的周長,公式推導過程.
三,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出示圓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邊緣鑲上一圈花邊.要想知道至少準備多長的花邊,怎么辦 請你幫忙想想辦法.
2,你們知道這圈花邊的邊長是什么 (生:圓的周長.)
3,用直尺測量圓的周長,你感到方便嗎 能不能找到比較簡便的方法
二,師生共同提出假設
1,請學生回憶正方形周長和邊長的關系.(邊長×4)
2,師:能不能求圓周長的同時也找到這樣的倍數關系呢 測量圓的什么比較方便呢
生:半徑,直徑……
3,請生先畫幾條長短不一樣的直線作直徑畫圓.師:觀察自己畫的圓,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仔細觀察:分組討論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是否存在倍數關系.
4,師:你估計圓的周長是其直徑的幾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師:你有辦法驗證嗎 生討論
教學意圖:正方形的周長只與邊長這個數有關系,這點與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相似,本環節選擇這一教案內容,用于復習舊知和引入新知,滲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發現規律
1,學生思考后可能出現的以下辦法:
⑴ 用一根線(或紙條)繞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得到圓的周長.
⑵ 把圓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量出圓的周長.
師啟發學生: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以測出圓的周長,但有局限性,那么:我們能不能探討出一種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
⑶ 學生在小組內動手操作,測量進行驗證.
直徑(cm) 周長(cm)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2 6.2 3倍多一點
3 9.1 3倍多一點
4 12.9 3倍多一點
2,小結
a,"圓的周長÷直徑"等于3倍多一點,經過科學家精密的論證,計算發現這個"3倍多一點"是一個固定數叫圓周率3.14159……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在計算時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請學生寫一寫)
b,結合圓周率進行愛國注意教育.
c,師生共同推導計算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意圖:在圓的周長測量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使學生手腦都動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個人實踐及小組合作實踐使學生親而義舉的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學生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探究,實驗,發現新知,這樣的課堂,可以使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提高.
四,實踐應用,拓展新知
1,學生嘗試求圓的周長
d=2cm r=3.5cm d=10cm
2,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cm,它的周長是多少m
3,請同學們畫一個周長是15cm的圓.
教學意圖:設計有坡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已經學過的公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探索的能力.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課后思考:從邊長是4cm的正方形中畫出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cm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c=πd c=2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