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
課題: | 1、 | |||||||||
課時: | 三課時 | |||||||||
學習目標 | 知識目標 | 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 ||||||||
能力目標 | 能結合插圖,講解古詩意思.背誦并默寫古詩. | |||||||||
情感目標 |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 |||||||||
教學重點 | 1.理解詩句,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 |||||||||
教學難點 | 理解詩句 | |||||||||
課程資源 | 插圖、音樂、搜集描寫山水的古詩 | |||||||||
教學流程 | 一、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解題。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二、學習《望洞庭》 (一)導入 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三、學習《憶江南》 1、背誦前兩首詩。這一首描寫怎樣的景致呢?怎樣的心情呢? 2、帶著問題讀詩、看圖理解意思。 3、指讀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 4、說詩意,并誦讀。 5、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收獲。6、作業 :背誦《憶江南》
| |||||||||
教學流程 | 二、學習《望洞庭》 (一)導入 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三、學習《憶江南》 1、背誦前兩首詩。這一首描寫怎樣的景致呢?怎樣的心情呢? 2、帶著問題讀詩、看圖理解意思。 3、指讀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 4、說詩意,并誦讀。 5、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收獲。6、作業 :背誦《憶江南》 |
板書設計 |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李白] [唐]劉禹錫 [唐]白居易 鳥高飛 湖光秋月 綠出江花紅勝火 云獨去 潭水無風 春來江水綠如藍 兩不厭 山水翠 江南山水美 |
課后反思 | 利用情境法教學古詩,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引導學生入境,讀詩文捕捉畫面。利用畫面景物描寫,揣摩詩人心里及當時的思想感情,較好地理解古詩,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利用此法,還學習了宋朝徐俯寫的《春游湖》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憶江南》。 但學生表述詩意時,依賴參考資料,自己組織語言的能力還需要加強。 |
相關鏈接 | 詩人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下(今陜西渭南縣),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被白居易稱作“詩豪”。他的許多作品,立意新穎,思想深刻;七言絕句受到民歌的啟發,寫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 古詩推薦欣賞: 題君山(雍 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 一螺青黛鏡中心。 “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古代傳說中堯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游于洞庭之上。 相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