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泊船瓜洲)
新教育實驗構建理想課堂有效教學框架 五年級語文人教版 設計人:重塑自我 課題:第 5 課 課題名 古詩三首(泊船瓜洲) 課時數:1 教材解讀: 《泊船瓜洲》一詩,是作者在離鄉途中所作,而從“泊”字看來,作者寫于夜間(古人當時的行船是日行夜泊)而此時的作者是在船上過夜,遠望漸漸離自己較遠的家鄉,可能是在感慨什么時候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在文本中的一二句出現了三個地名:京口、瓜州、鐘山,而鐘山就在南京,詩人出發的地方,也就是詩人心目中的家鄉。瓜州是作者現在的所在之地,雖然京口和瓜州之隔一條長江,但是京口屬于江南而瓜州屬于江北,這樣在作者的心里產生了巨大的距離,前者屬于家鄉而后者屬于異鄉, 這種心理上的分離感是非常強烈的。三四句,也就是本詩所廣為流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吹綠)字傳神的寫出了長江南岸(也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家鄉)的一派春色,站在瓜州去遙望自己的家鄉不免會出現離別的惆悵,而“綠”字蘊含了一種美好的刻畫在內。此時還有一輪明月真真切切的在自己的眼前,而明月正照著作者的家鄉之途。所以詩人油然而生:明月你今天照我離家,什么時候能照我回家?離別,漸漸遠行,家鄉的美麗,離別時的惆悵,返鄉期的遙遠,喚起了作者的游子之情! 學習 目標 a類 1、學會一個生字,注意讀準“間”“數”“重”的讀音。 2、了解王安石的簡介。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課文。 b類 3、感知古詩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古詩詩句的意思。體會“綠“在全詩中的妙用,以及表達的思想情感。 4、通過細讀文本以及背景分析,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以及思鄉之情。 c類 5、明確月亮在古典詩歌中的象征意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特定事物的特定意思。 預習 作業 1、查閱資料或根據先前的知識了解王安石的簡介。 2、查字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找出本古詩的多音字與讀法。 3、在地圖上找出鐘山、京口、瓜州的地理位置,并試著畫一畫。 4、利用注釋以及課外資料試著翻譯古詩。注意“綠”“還”如何翻譯、解釋。 5、搜集幾首關于思鄉情感的古詩。 教學板塊 (注明各板塊解決目標序號及所用時間) 個體學習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