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說課稿
一、教學內容說明
《金色的腳印》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的道理。學生很喜愛這類的文章,而且學習過不少類似的課文,在這一點上,課文和學生的生活貼近。但是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人應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了教學重點難點,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二、教學設計思路和特點
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倡導自主、自讀、自悟的個性化閱讀,進行閱讀能力訓練。
本課有七個教學步驟:
第一:導入新課。
我用談話的句話開頭,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出問題。然后出示狐貍的圖片并簡介狐貍,引出學生對狐貍故事的回憶,并讓學生聽故事《狐假虎威》,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
第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里我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三自”為主線,實踐課標理念,努力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與落實。
“三自”:即“自主閱讀”、“自主測試”和“自主評價”。本環節的學習活動,主要由這三個板塊構成。
第三:精讀體會,深入探究。
初讀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精讀課文。復習讀寫例話《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提出自己的見解。這里強調“學習方法自由”、“學習內容自由”,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這個環節設計我注重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溝通。并讓他們通過自主的交流、匯報、朗讀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從而體現“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這個環節里我還設計了“難點解析”利用課件展示突破難點。
第四:精讀課文,自主探究。
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貍一家的親情
這里我設計了一個思考題:(課件展示)
老狐貍為營救小狐貍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學生紛紛找到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冒著生命危險給營救小狐貍;為陪伴小狐貍,蝸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師再充滿激情地提升:這種陪伴,這種照顧難道和我們呢人類不是一樣嗎?是啊,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這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下面讓我們用人類的語言去表達狐貍一家的心聲吧。
五,再讀悟情
用人類的語言去表達狐貍一家的心聲(課件:傷感音樂)
孩子們沉浸在狐貍一家的親情中,老師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包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涌動的情感:當我們讀著課文的時候,一處處令人感動的情景浮現在眼前,句子中包含著多少狐貍的心聲!小狐貍不能言,老狐貍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讓我們用人類的語言替它們說一說心中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