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標識》說課稿
通篇文章活躍著思想的生命力,充滿對人情世態的深刻感悟。華麗而不失樸實的語言,讓人回味無窮,如品名茶,靜靜打磨出別樣的心境。
《城市的標識》說課稿
香江路第一小學 薛麗
一、說教材
《城市的標識》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珍惜”中的第三篇主體課文,是當代作家張抗抗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對城市現狀的理性思考,表達了樹是城市的標識,提醒和號召人們要自覺珍愛、保護我們身邊的樹及生存環境,使之與人和諧共存,共同發展。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已有較強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能運用個性化的閱讀方式,來理解感悟作者的獨特感受。小學高段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抓住詞、句、段進行積累,理解,感悟其表達的效果。本課的部分詞句,學生理解起來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學生具有聯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進行思考的能力,學習本課正是培養學生此項技能的有效契機。
三、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學情的分析和課標的把握,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讀準“識、模”等多音字和詞語,積累“遒勁伸展、婀娜苗條、挺拔蒼勁、玲瓏精致”等好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為什么樹是城市的標識 。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4、對城市多胞胎現象進行思考,產生以心去愛樹的強烈愿望,增強保護生存環境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為什么作者要把樹當成城市的標識。
難點:對城市多胞胎現象進行思考,產生以心去愛樹的強烈愿望。
五、本課采用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質疑問難、品讀感悟等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配合板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
六、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二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1、板書“城市”這個詞語,讓學生想象:當你看到“城市”這個詞語,眼前會浮現什么樣的情景。同時多媒體出示城市的繁華圖片。
2、將課題補充完整—“城市的標識”。注意多音字“識”,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勾畫本課的四字詞語。然后請同學一起交流找到的四字詞語。
2、整理學生劃出的四字詞,出示在大屏幕,讓學生邊讀邊分類,并說出分類的依據。
第一組(描寫城市):如此相像 似曾相識 大同小異 一模一樣
第二組(描寫樹): 遒勁伸展 婀娜苗條 玲瓏精致 秀氣堅韌
[此環節讓學生說出詞語分類的依據,區分了課文的前兩部分內容,將詞語教學與課文內容教學有機結合,學生不僅積累了好詞,而且輕而易舉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為后面的閱讀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結合句子,暢談體會
1、請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把感觸深的句子或有疑問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并交流讀書感受。
教師在評價中引導學生提出疑問,發表感想。引導學生從建筑、街道、物質生活三個方面來理解,抓住“連體人”“多胞胎”“克隆”“復制”等詞語體會城市的雷同,抓住重點句子:就好像每個城市的商店賓館,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鏈,把天下各處自家的門臉統一鎖成一個連體人,由此體會城市的雷同和作者的諷刺意味,發表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