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學案例
(學習第二段)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a、自由讀課文,分別畫出有關介紹麋鹿外形和麋鹿生活習性的語句,然后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b、分小組交流討論。 c、對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多讀幾遍。)
師:請同學們按要求自讀課文,找出來。
(學生自讀自畫,教師巡視,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師: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
吳鈡宇:我認為課文是從角、面、蹄、尾這四個方面來介紹麋鹿的。
師:那你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讀)
師:其他同學的看法呢?
(大部分學生搖了搖頭)
師(板書:角、面、蹄、尾):下面我們從課文中看看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點(引讀)——角……,面……蹄……尾……
師:下面我們從大屏幕去認識麋鹿(課件播放麋鹿圖,師生共同欣賞,進一步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
師:如果你們去動物園,看到兩種鹿,能不能判斷是不是麋鹿呢?
(大部分)學生(信心十足):能!
師:好,請看大屏幕(課件先后出示馴鹿和麋鹿圖),這頭鹿是不是麋鹿,你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紛紛舉手)
陳元利:我認為這不是麋鹿,它站著的時候,角的各枝尖指向前方。
吳秋萍:我是從它的尾巴判斷,這不是麋鹿的,它的尾巴很短,而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
馮少霞:這頭鹿的面不像馬,所以我認為它不是麋鹿。
王春蝶:這頭鹿的蹄像羊蹄,不像牛蹄,所以我也認為不是麋鹿。
……
案例分析:
本環節的教學,遵循著“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文到圖,從課內到課外的順序,了解了麋鹿的獨特的外形,并能運用所學的麋鹿的外形特點去判斷是不是麋鹿。這樣做,既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而后出示“麋鹿”圖,讓學生可以在比較中加深對麋鹿外形特點的理解,更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