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記》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山中雜記》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間在山中養病時寫的。這篇課文寫了作者在山中所見到的許多可愛的動物和昆蟲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它們給作者帶來了無限的樂趣,也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文章思路清晰,在具體的描寫過程中,表現了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尊重、平等和欣賞的情感態度。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動物的平等、關愛、尊重和欣賞的情感態度。
3、學習用詳略結合的手法敘事,用平淡、自然、流暢、親切的語言敘事,了解直接表達和間接表達的特點。
4、聯系自己觀察小動物、養小動物的經歷,體會作者與動物在一起的樂趣,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學重點:品味作者描寫動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愛和從動物身上尋找到的樂趣。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在病中仍然能積極的發現周圍事物的樂趣的樂觀心態,體會作者對動物的平等、關愛、尊重和欣賞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那么,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它給你怎樣的感受?給你帶來了那些樂趣?
2、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動物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同學習冰心的《山中雜記》,感受作者對動物的情感。
3、板書課題:山中雜記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的資料。)
1、作者簡介:除了《小資料》介紹的外,需要補充的是:冰心早年的小說多揭示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代表作有《斯人獨憔悴》等。《寄小讀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體現。詩集有《春水》和《繁星》。
2、寫作背景:1923年,冰心赴美留學,《山中雜記》這篇文章是她留美期間在青山沙穰療養院養病時寫的。原來是一組,共十篇,我們學習的這篇是第十篇。養病期間的冰心,遠離了緊張的學習生活,在綠樹環繞的青山中放飛自己的童心,仿佛回到了童年,盡情地擁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賜予她的發現和感悟。
3、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
溫馴 焦躁 蹣跚 嫵媚 瞥見 憨澀 幕天席地 倚枕傾聽 出其不意 自驚自跳 心魂俱靜 龐然大物 玲瓏嬌小 弱不禁風
(2)重點理解下面詞語:
溫馴:溫和馴服。 瞥見: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本文是形容小鳥。
龐然大物:形容外表上龐大的東西。玲瓏嬌小:細致,嬌嫩小巧。
弱不禁風:形容身體虛弱,連風吹都禁不住。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當席。形容在野外作業的艱苦生活。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在山中所見到的許多可愛的動物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它們給作者帶來的無限的樂趣,也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2、快速瀏覽課文,用筆圈出作者寫了哪幾種動物?各在課文的哪些段落里?(1—2自然段寫馬;3-4自然段寫狗;5-6自然段寫貓;7-11自然段寫鳥;第12自然段寫蟲。)從這些動物身上作者尋找到了那些樂趣?從那些詞句能看出作者喜愛它們,用直線畫出來。
3、作者雖然寫了這么多動物,但各有側重,詳略得當,那作者詳細寫了哪一種動物呢?(鳥)這節課,就讓我們先來細細品讀詳寫小鳥的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