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記》教學設計
四、品讀重點段落,學習寫作方法
1、出示自學要求:
仔細閱讀7-11自然段,思考:
(1)按照敘述順序,作者依次介紹了哪些鳥?
(2) 你喜歡哪一段文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指名回答第一題:按照敘述順序,作者依次介紹了青鳥、知更雀、蜂雀、小鳥家庭。
3、學生匯報第二題,教師相機點撥,師生達成共識。
第7自然段:
(1)指名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我喜歡第7自然段,是因為這段文字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山中鳥的美麗和種類的繁多。
(2)點撥:青鳥就是翠鳥(出示翠鳥的畫面)它的羽毛十分鮮艷,作者愛青鳥僅僅是因為它美麗嗎?(還因為青鳥報春早)從哪看出青鳥報春早?(讀有關句子:“雪未化盡,鳥兒已成群地來了。最先的便是青鳥”“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征,我看最恰當不過了,因為青鳥的鳴聲中,婉轉地報著春的消息。”)從中體會到青鳥帶給作者許多欣喜和希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1)指名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我喜歡第8自然段,是因為這段文字寫出了鳥的玲瓏嬌小以及作者對小蜂雀的喜愛、憐惜與友好。
(2)點撥:作者對這些早早來報春的小鳥們傾注了更多的關愛,當長著紅胸脯的知更雀出現時(出示知更雀的畫面)作者會做些什么?(觀察它的動作,欣賞它鮮艷的顏色:紅——白——綠)
寫蜂雀(出示蜂雀畫面)作者突出了什么?(小)從哪些詞句中看出?(“無可苗條”、“竟要比花還小”)它體長只有5-6厘米,體重只有3克左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小的鳥。作者對于這么小的鳥又是怎樣做的呢?(讀有關句子:“我在山亭中有時抬頭瞥見,只屏息靜立,連眼珠都不敢動。我似乎恐怕將這弱不禁風的小仙子驚走了。”)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作者對小蜂雀的憐愛之情)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連眼珠都不敢動”、“ 弱不禁風”、“小仙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第9自然段:
(1)指名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我喜歡第9自然段,是因為這段文字寫了鳥清脆的叫聲及鳥與春的關系。
(2)點撥:當許多毛羽艷麗的小鳥唱著輕美的歌飛來的時候,作者在做什么?(“倚枕傾聽,使人心魂俱靜”領略“以鳥鳴春”的境界。“心魂俱靜”生動地突出了鳥兒歌聲的輕美,滲透著作者對鳥鳴的情有獨鐘。)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1)指名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我喜歡第10自然段,是因為這段文字寫了鳥溫馨的家庭并由此將心比心,聯想到自己父母對自己的牽掛從而對雛鳥及其父母的愛意更濃。
(2)點撥:作者流連于青山綠水之間,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鳥最相親愛。找出直接表達作者對小鳥愛的語句。(出示:“我愛自己,也愛雛鳥;我愛我的雙親,我也愛雛鳥的雙親。”)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
再找出間接表達作者對小鳥愛的語句。(“我常常去探望小鳥的家庭,而我卻從不做偷卵捉雛等等破壞它們家庭幸福的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不僅真心地愛護這些鳥兒,還呼喚別人保護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