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單元英雄教案
讀第三段,思考:這段講老班長怎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從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長犧牲了,這實際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勞累、忍饑挨餓的必然結果,在他生命垂危時,仍然不肯喝魚湯,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這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在他臨犧牲的時候還說“沒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四、學習課文第4段。
齊讀第4段。
1."擦干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小梁為什么要這樣做?(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小梁當時的感情。)
2.為什么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因為這魚鉤是老班長用來鉤魚給他們吃的,讓他們維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遺物;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卻永遠放光芒。小梁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是為了讓子孫后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受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同時也表達了小梁自己永遠向者班長學習的決心。最后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小結第4段段意:寫小梁把
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保存起來。
五、齊讀全文。
作業(yè)設計
1、查找長征中具有高尚品質的英雄人物,并講述他們的故事。
2、體會“金色的魚鉤”的含義。
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肩負重任
彎鉤釣魚 忠于革命、忠于黨、
老班長 安定情緒 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困難重重
壯烈犧牲
課后反思
蘇武牧羊
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武牧羊》曲的歌詞,約產(chǎn)生于1915年左右,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泛流傳。傳說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內容采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貴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后來又把它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19年二終不屈服。
教學目標:
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并積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詞語。了解“蘇武牧羊”故事的內容。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系,并嘗試有感情地朗讀。了解“旌節(jié)”所表達的含義。感受蘇武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地朗誦全詩,理解詩的思想內容。理解蘇武堅貞不屈的英雄氣節(jié)。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系,并嘗試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構想
在教學前讓學生查找有關蘇武牧羊的資料,了解歷史情況。指導用悲憤、激昂以及崇敬之情讀出。給學生探究和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在文中尋找英雄的氣節(jié),體會這種情感產(chǎn)生的動力。
教學準備
蘇武的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欣賞歌曲《蘇武牧羊》: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