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第二課時)
一、設計思路:
《三打白骨精》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詩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詞兩首(如夢令李清照;漁歌子張志和)》、《螳螂捕蟬》三篇課文組成。編寫的意圖是吸收祖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贊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于識別敵人詭計的斗爭精神。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又是學生所熟悉的故事題材,適合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進行簡要的復述訓練。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發現,理清課文內容,并能按照課文提示簡要地復述課文。
2、通過研究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自主探究人物的特點。
3、在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中產生閱讀興趣,探索閱讀方法。
4、懂得對敵人不能講慈悲,要善于識破詭計,跟他們斗爭到底。
三、教學重點:
比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語句的不同。體會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于識破敵人詭計的斗爭精神。
四、教學難點: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詞語,選擇恰當的句式,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課文。
五、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自主閱讀《西游記》的青少年版,搜集有關《西游記》及孫悟空的相關故事。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文本,暢所欲言
1、孫悟空的故事廣為流傳,你知道哪些有關的故事?
2、過渡: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讀了課文,了解故事的內容,現在,同學們又有什么疑問或有什么感受?
3、說說你對文中的人物有哪些認識?
(設計意圖: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孫悟空的相關故事,鼓勵學生表達其故事內容,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收集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一次走進名著當中去,真可謂“一箭三雕”。)
(二)、深入文本,潛心探究
師敘:話說唐僧師徒四人為去西天取經,歷經磨難。一日他們來到一座大山腳下,但見此山懸崖峭壁,地勢險惡,山林之中不時騰起一團團妖霧。孫悟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啊呀,不好!”欲知后事如何,請看書本分解。
(設計意圖:這段生動、詼諧的開場白,不僅營造了和諧寬松的閱讀氛圍,更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動機此時,學生的閱讀心向在教師的調解與引導下,轉向了誘人的故事之中,他們期待的是一睹為快。)
一探起因
1、多媒體出示課文:悟空剛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發現了。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今天機會終于來了!”
(1)自言自語是怎么說?
(2)指名同學自言自語地讀出這句話
思考:當時白骨精心里是什么感覺?
學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心里頭那高興啊,那叫——不勝歡喜。
再次指導學生朗讀。
2、過渡:說時遲,那時快,白骨精開始變了,一共變了幾次?(板書:三變)她都變成了什么?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描寫白骨精變化的句子,然后交流。
(1)、白骨精第一變(出示多媒體課件)
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特地請他們用齋的。
a說說白骨精第一變變成了什么?(美麗的村姑)多媒體展示村姑
b你知道其他描寫美貌的詞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