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第二課時)
2、記者小采訪:
白骨精:當時孫悟空雷鳴貫耳,你就不怕嗎?
唐 僧:當時山勢險峻,你就沒有想到會有妖精出現要吃你嗎?
你說孫悟空無心向善,那在你心中的“善”是什么?
孫悟空:唐僧那樣誤解你。你不生氣嗎?
(設計意圖:課堂小練筆是高年級必不可少的部分,既能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況,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想像、表達能力。)
(四)、整體感知,總結課文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可用一首詩,可寫一段話。
(五)、作業設計:
1、以課文為材料,寫一篇讀書筆記。
2、圍繞《西游記》的相關資料出一張手抄報。
3、在班級內開展“說《西游記》故事”的活動。
(六)、板書設計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 (三變) 詭計多端
孫悟空 (三打) 疾惡如仇
唐僧 (三攔) 善惡不分
七、教學反思:
《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贊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于識別敵人詭計的斗爭精神。
一、抓主要詞語,延伸課文內容
課本中的《三打白骨精》,是對原著作了一些改編的,有一些很精彩的文字都被簡化了,而我在課堂上就把這些原著的文字呈現出來,使得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對白骨精變成村姑的描述中,只有“美貌”一詞,此時我引導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理解的“美貌”,透過“美貌”,再來看,則能看到美貌下的蛇蝎心腸。盡管在課堂上只是從課本中到原著里小小的“跳越”,卻跳得妙不可言。
二、抓主要部分,引導學生入境。
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重點研究小說的起因、孫悟空“三打”的情節及文中的三個主人公。引導學生交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在理解故事情節、人物心理時,讓學生沉浸于文本之中,依照個人的生活、知識積累,產生獨特的體驗,深入走進語言文字描繪的境界之中,為有效對話做好必要的鋪墊。
三、抓學生朗讀,促進個性體驗
閱讀本是個性化的內化過程,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前理解,親自去思索、去發現、去品悟,從而在閱讀實踐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三打白骨精》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感悟。讓學會在自由的朗讀中,運用比較讀,表演讀等手段,逐漸讓學生走進文本,極具個性化的充滿正義的孫悟空形象也深深印入了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