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 教案
教學目標:
1、 讀懂課文,理解“晨鐘暮鼓”“郁郁蔥蔥”“莽莽蒼蒼”等詞語,并積累這些詞語。
2、 學習文中的比喻句,體會老方丈借喻說理誘導弟子的話語。
3、 學習本文形象描寫的方法。
4、 明白一個人成材離不開它所存在的環境,離不開競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領悟本文語句中所蘊涵的道理。
一、導入
1、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游記》中有四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個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們知道唐僧是根據我國唐朝哪個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玄奘成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個故事《生命的林子》齊讀課題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1-3節
1、相傳當年玄奘就在法門寺修行,那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寺廟?自由讀找出寫法門寺的句子。交流談理解(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是一座名寺?你對那個詞最有感覺,請你抓住它談談你的理解。
2、作為一位僧人,面對這樣一座名寺會是什么感覺呢? 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情讀這兩句話。
3、這么一個天下名寺,玄藏還曾一度想離開,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如果此時玄藏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問他些什么?教師板書:走 留
4、你們想了解嗎,老師也想了解,玄奘為什么要離開法門寺呢?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1-3小節,在書上做出相應的圈劃。
5、交流討論
6、玄藏有很大的抱負,可待在這個法門寺想出人頭地容易嗎? 所以他決意要離開。從決意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7、小結:想出人頭地又一時難以實現愿望的玄奘在聽信了別人的勸說之后,決意要離開法門寺。這可以理解,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生活中是很多人都認為寧可做雞頭也不做鳳尾。
(二)學習4——9自然段
1、但玄奘后來為什么又留下來了呢?方丈到底用了怎樣的方法留住了玄奘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4——9自然段,然后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1)問玄奘要做太陽還是燭火?太陽和蠟燭有什么不同? 問要做燭火還是太陽,實際上是想了解什么?(是方丈想了解玄藏究竟想做什么樣的人先問玄奘的心意,更進一步地明確了玄奘的目標。抓住了玄奘的心理,為下面的啟發奠定了基礎。)
(2)接下來方丈是怎樣做的?同樣是松樹,它們有什么不同?(學生自由答)
(3)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指名說。
(4)對呀,你們的認識和老方丈是一樣的,誰來讀讀方丈的話。
a學生大聲讀這段話,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因為松林里有的樹木亂枝縱橫,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有的樹木郁郁蔥蔥,可以做棟梁,老方丈想借樹木成材告訴玄奘道理。我想老方丈借樹木成材的環境告訴玄奘不要害怕競爭。競爭反而有利于成才。)
b方丈的話說得多么的有道理啊,你能學著方丈的語氣讀讀這段話嗎?自由讀——指讀-齊讀
c其實方丈的話沒說完啊,他想說“玄奘啊,假如你……就能成為……,假如你……就只能成為……”請你將方丈心里的話補充出來。
2、你們的悟性很高啊,玄奘是否像你們一樣心中有答案了呢?指讀第九自然段:玄奘聽了,慚愧地說——
(1)你聽出什么來了?
(2)交流討論(慚愧和決心,對這段話的理解)
(3)再讀第九自然段,讀出慚愧讀出決心。板書:方丈以林為喻 勸導點撥
3、“再回頭看看,法門寺還是原來的法門寺 晨鐘暮鼓,香客如流,沒有時間;名滿天下,水深龍多,壓力大。玄奘現在該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