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或根據具體語境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語、句子的品析感悟課文內容,豐富對課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國愛國情懷。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生字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下面這些詞語,相信你能讀正確,讀出詞的情義。
2.出示:悲 憤 悲憤欲絕 憂憤
不得不 徹夜 長眠
四處奔波
3.指名讀。要求:正確 有感情
4.你能用這些詞語大致說說文章的內容嗎?
5.再讀詞語,體會情感。
(意圖:這組詞語,不但是文本內容高度濃縮,而且體現了文章的情感脈絡.此環節既復習詞語,又回顧文本,同時促進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探究激動原因。
1.默讀第二段,誰能把這段話讀成兩個字?
(離別 送別等)
2.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有許多送別詩,你能背一背嗎?
3.汪倫借踏歌表達對李白不舍深情,高適以敬酒表達厚重的義。埃斯內爾通過哪些方式來表達心中真情?默讀第二段,思考。
(詠唱送別曲 言語叮囑 贈送銀杯)
4.感情朗讀本段。(扣“特殊”“緊緊”“深情” 指點,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送別詩,聯系舊知,喚醒學生情感體驗,抓住“特殊”“緊緊”“深情”等詞語誦讀,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深情和期望。“淚水溢滿眼眶”的原因水到渠成。一個情真意切的肖邦走進學生的心田。]
(二)扣“疾馳”,悟報國志。
1.上勾下連,悟“疾馳”內涵。
⑴淚水溢滿眼眶的肖邦回首華沙城,不舍、留戀之情在同學們讀中涌動, 既然肖邦如此留戀祖國,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離開,而是疾馳而去?“疾馳”似乎不合情理呀。
⑵僅僅如此嗎?請大家默讀課文三、四段。想一想,離別的18年是怎樣的18年?
⑶他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沒有時間概念了嗎?
⑷這看似不合情理的“疾馳”還告訴我們什么?
(肖邦想盡快投入到為國家解放而斗爭的新的戰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擱等)
⑸那在“回首”和“疾馳”之間你現在感受到什么?
(肖邦對祖國和親人的愛,為國而戰的志向、決心。)
⑹好一腔愛國情,好一個報國志。讀這句話!
[意圖:此環節先將“疾馳”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再聯系上下文,拓寬學生整體領悟語言文字內涵的背景,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觸摸到詞語內涵的質地。最后“回首”“疾馳”之間你感受到什么的追問,從整體上去把脈詞語間內在的微言大義、言中之情,又為下文學生引導學生走進肖邦,感悟其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做鋪墊。一個胸懷報國之志的肖邦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