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精選7篇)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04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精選7篇)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中國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中國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你了解哪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一位外國音樂家故事的課文。(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從這課題你看出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么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么會離開自己祖國的?“我”為什么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話的?)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深淵 霧靄 吶喊 盛滿 疾馳 蠟燭

  維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奮起 肺結核病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霧靄:霧氣。疾馳:馬車奔馳。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亡國:國家滅亡。消逝:消失。肺結核病:慢性傳染病,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導分段。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當時的情景,將抽象的詞語形象地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讀第一段。過渡: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么離別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難忘的。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2)交流: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杯。(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為什么。(4)交流并指導朗讀。

  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著凄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來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這從“突然”一詞可以看出,而且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是老師“特地”為他譜寫的。

  請想象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之情。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說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是何等懇切!想象埃斯內爾此時的激動心情。

  自由讀、男生讀,體會老師語氣之懇切。

  老師把祖國的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肖邦,使他激動萬分,實在感人。

  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思考:埃斯內爾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提示:聯系前面老師說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5)朗讀全段,體會師生之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園,上路了。

  2.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出示:悲憤欲絕(讀)①查字典,解釋“絕”:氣息中止。②說說詞語的意思: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2)引讀: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肖邦是怎樣做的?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系祖國。)(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6)交流。

  理解“徹夜”。(通宵,整夜)

  比較: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讀、指名讀。(7)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朗讀體會肖邦思念祖國的情懷。重讀帶點的詞。

  (8)引讀:所以,“他……時間……可是他……”

  看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著琴聲從他的作品里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9)小結:這一段寫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勢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同桌互背,指名背。

  四、作業

  學生在課堂上質疑的太少,課堂氣氛總是不活躍,看來,作為老師平時應該注生培養他們這一方面的能力。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課前準備(資料摘抄、教具):

  教學掛圖

  教學基本框架(每個階段師生活動的設想):

  一、揭示課題

  1、你了解我國哪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一位外國音樂家故事的課文。

  板書: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3、從這課題你看出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么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么會離開祖國的?我為什么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話的?)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 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病:滿心傳染病,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導分段

  三、 精讀指導

  1、回答:我是誰?文章哪一部分告訴我們的?

  補充介紹:

  肖邦,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便在音樂會上登臺演出,16歲時進入華沙英語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2.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為什么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讀有關語句。

  ①在世界地圖上找出歐洲、波蘭及俄國。

  ②幫助理解:瓜分、深淵。

  (結合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3.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么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⒉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地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地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學難點: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教學設計精品推薦

  對肖邦彌留之際請求的理解。

  教學準備:

  投影片、掛圖。

  擬定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⒈讀通課文。

  ⒉學習生字新詞。

  ⒊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⒈直接板書課題: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⒉針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⒈帶著疑問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⒉指名分節讀課文。

  ⒊對課文內容質疑。

  ⒋再讀課文,自我解決解題時所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分段。

  ⒈讀課文,依據教師提供的事情情節發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結。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體會肖邦強烈地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第3課,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節。

  ⒈提問:肖邦為什么不得不離開自己得祖國?

  ⒉自由讀第一節,思考,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問題。

  ⒊指導朗讀。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教學設計精品推薦,希望對你有幫助!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4

  教材依據: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11冊)的第一單元第3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15-17頁的2至3小節。

  設計思想: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知識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是其它學科的基礎。同時,也蘊含多門學科的知識,其知識覆蓋面之廣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學習語文,就要使學生受到多方面地教育。在教學中通過巧妙地提問,引導學生入情入景,感受肖邦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師生間的深厚情誼。

  2、體會肖邦對祖國得深深熱愛,并能理解相關的詞語。

  3、自己深有感悟,明白愛國的含義。

  教學難點:如何去更好地理解“愛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小黑板。

  2、課前學生收集的有關愛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那些愛國的故事?看誰講得好。

  那他們是用什么行動(怎么)來表達對祖國地熱愛的?

  可見愛國的方式有很多,那肖邦是怎樣來熱愛自己祖國的?

  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二段。

  1、教師提問:通過上節課地學習,你了解到了什么?

  教師板書:

  把 我 的心臟帶回 祖國

  ↓             ↓

  肖邦 不得不離開 波蘭

  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么離別的情景肯定讓人難忘。

  2、學生自由讀文,討論交流文中寫了哪幾個場景?

  (1)、指名說,看誰的語言最簡潔。

  (2)、師生交流

  詠唱送別曲

  老師的叮囑

  贈送銀杯

  3、練習朗讀這三個場景,看誰讀的最有感情并讓學生進行點評(注重讀時的表情和語氣)

  4、思考:

  埃斯內爾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肖邦?

  5、朗讀全段,進一步體會師生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

  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老師的叮囑,離開了他深愛的祖國,早異國他鄉,他做了什么?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理解“悲憤欲絕”的意思

  為什么“悲憤欲絕”?

  從中你還可以體會到什么?

  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

  肖邦是怎樣做的?

  從肖邦行動中你體會到什么?

  2、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

  3、交流。理解“徹夜”的意思。

  4、指名讀這一小節,同時思考:他為什么這么做?

  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

  5、小結:

  肖邦用怎樣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

  四、指導背誦

  學生交流記憶的方法。

  五、板書設計:

  把 我 的心臟帶回 祖國

  詠唱送別曲

  老師的叮囑

  贈送銀杯               ↓             ↓

  肖邦 不得不離開 波蘭

  教后反思:

  從設計提問的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學習第四節時,學生竟深有感觸地說:“戰爭帶給人類的只是災難和痛苦。”是意料之外,是以表明對課文的理解在原有基礎上又升華了,同時也讓學生們明白,熱愛祖國的方式有很多,但都需要付出,要始終如一,學得越多,做得也就越多。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

  [教學過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一、 談話導入:

  1、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長河,去感受一位偉大音樂家的熾熱情懷,去聆聽最壯美的旋律。

  2、 讀課題,自由談談感受。

  二、 自讀課文:

  1、 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 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 讀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問題:

  1、 為什么埃斯內爾會以泥土作為禮物送給肖邦?

  2、 面對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為何會流下激動的淚水?

  3、 肖邦那么愛祖國,可他為何不留下來反抗?

  ……

  四、 再讀課文,嘗試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要求學生邊讀邊批注。

  五、 采用多種形式讀懂、讀好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1、 第一自然段,相機理解“瓜分”。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最后一句,注意重點詞“滿懷悲痛”、“不得不”。

  2、 第二小節(重點指導)

  (1) 指導閱讀埃斯內兒的兩句話,感受師生情深,愛國情濃。(采用評讀、議讀的方法)

  (2) 最后一句,在朗讀時指導學生從肖邦的動作、神情“鄭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對祖國的牽掛與難舍之情。

  3、 第3、4小節,引導學生認識肖邦用深愛的音樂表達內心的抗爭。

  4、 第5、6小節,抓重點句“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與祖國的地下。”激發學生理解肖邦對祖國的赤忱之愛。

  六、 輕聲自由再讀全文,檢查對問題的理解,交流。

  老師相機評論,總結。

  七、 默讀,感悟。

  八、 交流感悟。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泥土為什么是特殊的禮物,肖邦為什么要把心臟帶回祖國,兩者之間有什么必要的聯系。

  2、深刻體會肖邦對祖國的摯愛。

  教學準備:小黑板摘抄兩段話:一是肖邦的遺言,二是老師的臨別囑咐。

  教學時間:兩教時

  1、審題自學,初步明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肖邦外出原因。(是戰斗還是逃避)——(英雄—懦夫)

  2、深入體會老師對肖邦的囑咐,“泥土”為什么是特殊禮物,肖邦在國外的工作有無價值?為什么要把心臟帶回祖國?

  教學設計: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義

  1、自學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疾弛、勉勵、特殊、悲憤欲絕、四處奔波、與世長辭、彌留之際、異國他鄉

  2、自由讀課文:讀通句子,將課文讀正確。

  3、分節讀課文,在歸納節意的基礎上,練習分段、合并段意。

  (1)不得不離開祖國       (2)帶著泥土,離開祖國

  (3)思念祖國,忘我工作    (4)與世長辭,請求將心臟帶回祖國。

  4、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波蘭被列強侵占(滄陷),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以奮工作,彌留之際請求姐姐把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5、默讀質疑(疑是學習進程的推進器,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通過質疑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國難當頭,肖邦選擇離開,到底是英雄還是懦夫?

  (2)埃斯內爾老師把“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到底是什么用意?

  (3)肖邦彌留之際,為什么請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

  二、圍繞小專題,展開學習討論

  1、國難當頭,肖邦選擇離開,這是為什么呢?

  (1)列強瓜分    十分之九     陷入深淵

  (2)滿懷悲憤  不得不

  簡介肖邦。他是如何發揮才華,為祖國工作的經歷。

  2、老師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贈送給肖邦呢?

  (1)通讀第二自然段,劃分場景

  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泥土——接受禮物——登車疾馳

  (2)理解老師的話

  “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祖國呀!”

  “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3)此情此景,肖邦的表現是什么呢?

  ——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

  (4)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什么呢?

  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

  老師對肖邦的厚望:雖然離開了祖國。但不能忘記祖國。

  波蘭人民對祖國的摯愛。

  3、起義失敗,肖邦為什么會悲憤欲絕?他是怎么做的?(想到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肖邦呢?)從中體會到什么?

  “一腔熱血化作了音符”

  “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時間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愛國之情與愛國之曲《革命進行曲》

  4、肖邦彌留之際,為什么要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呢?

  (1)什么時候是彌留之際?此時為什么能“緊緊地握住”姐姐的手?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

  (2)肖邦為什么要求把心臟帶回祖國?其用意是什么?

  (3)出示老師的臨別囑咐(讀)

  體會肖邦臨終遺言,能體會到什么?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4)補充閱讀陸游的《示兒》——臨終遺言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體會古今中外愛國志士的共同心愿:渴望和平、統一。

  三、指導背誦,體會感情,積累語言

  1、熟讀第二自然段,準備背誦(交流記憶方法)

  (告別—送行—叮囑—送禮—受禮)

  2、按自己的記憶方法練習背誦

  (背誦能加深課文的理解,是語言和思維訓練的有效結合。這里不是機械地強記,而是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創造性地記憶背誦。)

  板書設計

  不得不離開

  肩負祖國人民的囑托

  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廢寢忘食地工作

  (肖邦的心愿)                臨終寄托心愿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篇7

  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包括圖片和音頻資料)

  浪漫鋼琴詩人肖邦生平                       肖邦的愛國事跡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 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送別時老師的叮囑以及肖邦的情感變化,教學時,要通過小組討論、感情朗讀等方法帶領學生質疑、理解體會。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2、 學生讀題。教師設疑:課文講述的是波蘭鋼琴詩人、杰出的音樂家肖邦的故事,肖邦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他又在哪里呢?

  3、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文中生字詞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 小組內自讀課文(朗讀方式由組長策劃)

  2、 組內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語的意思)

  3、 組內完成一個小任務:找一個與課題意思相近的句子(記錄在本子上)

  4、 教師檢測生字詞的學習,出示投影

  肖邦 維斯瓦河 疾弛而去 催人奮起

  蠟燭 亡國之恨 消逝 肺結核

  深淵 霧靄 盛滿 吶喊

  5、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詞語的意思

  (三) 質疑討論,學習全文。

  1、 交流小任務,各小組找了哪個句子?各組匯報。

  2、 出示投影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著姐姐的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3、 誰來讀一下這句話,原來課題是由肖邦的一句話壓縮而來的。

  這句話是肖邦在什么時候說的?(彌留之際)在投影上劃線。

  “彌留之際”是什么意思?(重病將死)

  4、肖邦是怎樣說這句話的? 圈點詞語“緊緊握著”“喃喃地”,誰來試讀這句話(比較指導)。

  5、一句話你可以體會到什么?(他深深地愛著祖國)

  6、 那么,他為什么會離開自己的國家呢?小組學習課文,試給課文各段加一小標題(組長記錄,準備交流)

  7、 指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肖邦離國的原因。(小標題:忍痛離國)

  8、 就在肖邦離國的那天,發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讀課文,注意肖邦情感的變化。(小標題:深情送別)

  9、 出示重點句子

  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

  讀讀這句話,體會老師的期盼和叮囑。

  10、 引讀句子。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的對肖邦說。聽了他的話,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從肖邦的淚水中我們看到其實他已經理解、體會了老師的一片心意,此時的肖邦什么也沒說,但從他的淚水中,他有千言萬語,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說些什么?(小練筆)

  11、 小練筆交流。

  (四)布置作業

  1、 抄寫詞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忍痛離國

  深情送別

  肖邦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一、通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依據是什么?

  2、交流,理清文章線索:

  滿懷悲憤,離開祖國——化熱血為音符,鼓舞斗爭——彌留之際,囑托姐姐

  二、再讀課文,感知愛國情感。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讀出感情。

  2、交流朗讀,評議,指導。

  三、精講課文,品味語言,升華情感

  過渡:為什么三部分都有人喜歡呢?(它們都體現了肖邦對祖國強烈的愛。)

  (一)、第一部分

  1、自由讀,說說那些地方寫出了肖邦對祖國的愛,將自己的理解寫在相關語句后面。

  2、交流:(著重理解有關句子及肖邦的感情變化)

  3、練習感情朗讀,練習背誦第2自然段(可抓住詠唱——叮囑——贈杯給學生記憶的支撐)。

  (二)、第二部分

  1、自由朗讀,將自己的理解寫在書上。

  2、交流,并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著重理解好以下句子:

  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吶喊與抗爭。

  他把在亡國的痛苦和……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時間在消逝,……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3、小結。

  (三)、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

  2、說說自己讀(聽)后的感想。

  (1)理解肖邦彌留之際的話;

  (2)當時他才39歲。(理解“才”的多重意思)

  3、練習有感情朗讀,加強體驗。

  四、總結

  1、總結,煽情

  2、播放《革命進行曲》,朗讀全文,體會肖邦“把心臟帶回祖國”至極的愛國情懷。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你了解哪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一位外國音樂家故事的課文。(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從這課題你看出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么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么會離開自己祖國的?“我”為什么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話的?)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深淵 霧靄 吶喊 盛滿 疾馳 蠟燭       維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奮起 肺結核病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病:慢性傳染病,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導分段。  三、精讀指導。   1、回答:“我”是誰?(波蘭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訴了我們?(第一段)     補充介紹: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便在音樂會上登臺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句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2、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為什么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名讀有關語句。       在世界地圖上找出歐洲、波蘭及俄國。      幫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樣地分割。      深淵: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蘭人民遭受的苦難極深。(聯系從書報、電影電視那里了解到的舊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3、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么--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    邦:左右基本等寬。瓦:末筆是點。    馳:左窄而長,右寬而扁。亡:橫要長。    催:范寫。指出注意點。逝:注意筆順。    燭:筆畫安排要勻稱。肺:右邊末筆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指名讀第一段。    過渡: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么離別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難忘的。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2)交流: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杯。    (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為什么。    (4)交流并指導朗讀。      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著凄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來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這從“突然”一詞可以看出,而且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是老師“特地”為他譜寫的。    請想象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    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之情。    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說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是何等懇切!    想象埃斯內爾此時的激動心情。    自由讀、男生讀,體會老師語氣之懇切。    老師把祖國的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肖邦,使他激動萬分,實在感人。    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思考:埃斯內爾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提示:聯系前面老師說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5)朗讀全段,體會師生之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園,上路了。  2、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出示:悲憤欲絕(讀)    ①查字典,解釋“絕”:氣息中止。    ②說說詞語的意思: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2)引讀: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肖邦是怎樣做的?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   (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系祖國。)   (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徹夜”。(通宵,整夜)     比較: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讀、指名讀。   (7)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朗讀體會肖邦思念祖國的情懷。重讀帶點的詞。   (8)引讀:所以,“他……時間……可是他……“      看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著琴聲從他的作品里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9)小結:這一段寫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勢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結: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四、繼續精讀訓練第四段。    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   1、指句讀。   2、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1)什么叫“彌留之際”?    (2)肖邦為什么病得這樣重?    (3)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著”姐姐的手?(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4)朗讀肖邦的話,看看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么。(我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呀,整整18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努力做著一個赤子應該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邊,死后也要長眠于你的懷抱……)   4、引讀第6自然段。    (1)理解“與世長辭”。    (2)讀一讀,比一比,說說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這樣與世長辭了。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當時他才39歲。)      交流,小結: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五、總結課文,朗讀全文。    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板書: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        波蘭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彌留之際的請求

  肖邦簡介

  肖邦: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臺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切入口就在愛國。所以今天教學時,我在讓學生用一句話評價肖邦之后,緊扣“愛國”不放,讓他們找出課文中能證明肖邦愛國的表現來。學生自由讀,深入課文尋找每一個細節,最后得出這些地方表現出肖邦是愛國的:  

  1、悲憤  在亡國這后“滿懷悲憤”;在得知華沙起義失敗后“悲憤欲絕”。  

  2、留戀  在“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時,接過老師的特殊禮物之后“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所表現出來的纏綿。  

  3、思念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  

  4、四處奔波   “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  

  5、至死不忘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整個一節課就在這樣的讀中尋,尋中思的過程中度過。有了今天的基調,我們明天也可以更好地體會作為一個“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來說,肖邦如何“愛國”。再通過讀來品味他的具體行為與思想。  

  第二課時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重點段,第二自然段的閱讀是對學生情感體驗、文本感悟諸多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的問題的一次集中性的對話。所以我在學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脈絡后,重點放在閱讀、體驗、對話這樣的三步驟訓練上。  

  閱讀,讀出肖邦對祖國的愛,讀出對沙皇的恨,讀出與親人的難舍,讀出肖邦臨行前對波蘭的留戀。(找出語言、動作、情感的描述)  

  體驗,你覺得在這一段中那些環節最感人?  

  1、“他們(同學和老師)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著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完成小訓練:為這群不得不分離的親友設計語言  

  針對第一個環節設計:同學說:“即使你遠在他鄉,          ”  

  學生的答案有:“即使你遠在他鄉,你永遠是波蘭人民的兒子。”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永遠會心心相印,我們‘天涯若比鄰’”(我插話:“這位同學還是個中國通。”  

  “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能把我們忘記。”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也會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刻。”  

  “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母親。”  

  ……   ……   ……  

  第二個環節設計: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說:“              ”然后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答案有:祖國,我會回來的!  

  我帶著悲憤而去,我會帶著驕傲而歸的。  

  祖國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老師再見了!同學們,朋友們再見了!  

  沙皇,這里不會永遠屬于你!    

  祖國,我會為你而奮斗的!  

  祖國,我會用我的方式來愛你的!(當時在此又引開了一個話題:肖邦以什么方式來愛國?簡單的討論使學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如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戰士的浴血奮戰,工人農民的辛勤勞作,教師為祖國培育人才等等。從而進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的原因。)  

  ……  ……  

  對話  在充分體驗了當時的情與境之后,我讓學生就“特殊禮物”所含的象征意義進行了討論,同樣答案也是多重的,(這是祖國、這是你的根、這是生你養你的土地、這是波蘭人民、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長江之歌》的影響]、這是你藝術創作的動力……  

  通過這樣幾個環節,學生對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個臺階。  

  這次教學也有遺憾,如果有《即使你遠在他鄉》的音樂,我想效果會更好!  

  第三課時  

  今天的教學中覺得有兩處引得較好:  

  作為愛國的音樂家的肖邦,他對祖國的任何情感都是通過音樂來抒發的,起義華沙失敗了,他創作了《革命進行曲》,試想如果起義成功了,他會如何創作?(有學生說:《革命勝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頌歌》、)就在他們漸漸興奮的時候,我語調沉了下來:“然而,真正的結果是起義失敗了。”讓他們感受了一種情緒的起落。不但沒有沖淡主題,反而使主題的效果更強烈了。進一步再引:“我們中國有這樣的音樂家嗎?”(有:聶耳、冼星海、劉天華、喬羽……)  

  另我將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  

  我抓住了“奔波”這個海面上的“一角”:“為了生計,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爭取一些演出的機會、甚至可能在街頭演奏、做別人家的家庭音樂老師等等)“那么,肖邦又在為祖國奔波什么呢?”(學生真的探尋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尋找在巴黎的波蘭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藝術家們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進行演講;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蘭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惡;他義演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  

  這種“冰山”的追尋使得學生對下文中肖邦對他姐姐說的話理解起來就有了更深的體味。在學生最后的集體誦讀中,這份情感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喃喃地”又使語調變得低緩而深情。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在積極主動地參與,他們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活動,使得他們對這原本陌生的主題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古詩貫穿于課堂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后記  

  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我將古詩穿插于中,讓大家用古詩來詮釋肖邦的愛國情懷,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又使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飽含主人翁摯熱情感的文章,那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愛國情感是沒有距離的。因此,我想到杜甫,想到了陸游,想到了文天祥,我想用他們的愛國情懷去詮釋肖幫的愛國思想。  

  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一段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說:“這時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  

  “不想。”  

  “為什么?”  

  “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強盜欺凌。不忍心離去。”  

  “是啊。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  

  引入《春望》引讀:“國破山河在……”  

  學生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作為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為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后,悲憤欲絕,心中郁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  

  在此我引入《過零丁洋》。引讀:“辛苦遭逢起一經……”  

  學生起:“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讀到這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之中,用音符來書法自己對祖國的思念和祖國前途的擔憂。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纏身,終于倒下了。要讓孩子真切體會肖邦在臨死前的一句話,讓孩子深刻地體會肖邦的愛國思想,我讓孩子用情地朗讀肖邦最后一句話后,引入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學生起:“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這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詩歌的加入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同時也為這首詩作了全新的解釋。  

  這一嘗試讓我收獲兩點:其一是情感是沒有國界的,就像音樂一樣,那是心與心的感應,心與心的交流。我們首先要走進孩子的心靈,輕輕地打開孩子的心靈,為他們接納心靈而準備。  

  其二,詩歌的積累是為了讓孩子感受中華之文化瑰寶,增強孩子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需要我們理解的是,詩歌是情感的產物,精辟的語言飽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知識的積累,我們要使之“活起來”。讓知識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用知識解釋知識,讓知識既成為最終目標,也成為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和工具。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2

    教材依據: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11冊)的第一單元第3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15-17頁的2至3小節。設計思想: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知識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是其它學科的基礎。...

  •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案

    一、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 小學六年級語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通用13篇)

    課題的教學往往容易被忽略。直覺告訴我課題教學值得思考與研究的空間也很廣闊。1.運用課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教學伊始,學生的課本尚未打開,我就請學生說出課題。...

  • 讓學生真正“觸摸”到語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后感(精選15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11漢王鎮中心小學 黃美芝上完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三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下課的鈴聲響了,師生再見后,我夾著書本剛走出教室,就聽到孩子們喊道:“黃老師,下堂課咱們還上語文課!...

  • 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優秀教案(精選14篇)

    一、 播放音樂,導入新課1、 播放肖邦的《革命進行曲》,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2、 師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曲子是誰作的?課件出示肖邦的畫像,簡介肖邦。3、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與肖邦有關,板書課題。指導書寫“肖邦”兩個字。...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小學六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后記(精選12篇)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課師:請同學們算一算,肖邦從離開祖國到逝世一共有多長時間?生:一共19年。師:那再請同學們讀讀課文,能不能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說一說肖邦的這19年是怎樣的19年?(生自由小聲讀課文3分鐘)師:現在有結論了嗎?誰說...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第二課時學案(精選12篇)

    學習內容:精讀課文第26自然段。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第26節,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2、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重點難點: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品味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肖邦的愛國主義情感。...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蘇教版小學語文國標本六年級第11冊)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2、過程與方法: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品味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肖邦的愛國主義情感。...

  • 品讀課題 突破重點——《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題教學(精選15篇)

    品讀課題突破重點——《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題教學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32《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講述了波蘭被外國占領,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肖邦對祖國強烈...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蘇教版語文十一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第二自然段的閱讀是對學生情感體驗、文本感悟諸多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的問題的一次集中性的對話。所以我在學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脈絡后,重點放在閱讀、體驗、對話這樣的三步驟訓練上。...

  • 拾起《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點滴(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77《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那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的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精選12篇)

    教學設計內容反 思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主備:蔣愛華復備:李曉媛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2、認識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0篇)

    教學目的:1、精讀課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讀。2、通過肖邦彌留之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剖析,以及3、4節肖邦的愛國行動的感悟,體會肖邦是一個愛國者。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重點:1、通過讀,感悟肖邦強烈的愛國感情。...

  • 熟讀、領悟、背誦――《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后記(通用13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20熟讀、領悟、背誦――《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后記《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講述了波蘭被外國占領,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卡1卡2卡3麻豆精品 国产女教师高潮叫床视频网站 | 美女诱惑一区 | 成人看片人aa | 国产精品开放小视频 | 亚洲第八页 | 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播放视频 | 少妇口述偷人好爽的一次 | 免费av视屏 | 一久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白皮肤 | 免费网站看av | 激情婷婷五月天 | 91秦大神琪琪第一部在线 | 91宅男噜噜噜66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白皮肤 | 日本免费黄色网 | 免费观看成年人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码avⅤ | 丰满少妇一级片 | 四季av一区二区三 | 国产OO后高中生在线视频 | 免费女人18毛片a毛片视频 |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视频 |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 | 午夜熟女插插XX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综合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色欲av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va蜜桃一区 | AV在线网址免费观看不卡 | 天天摸天天操天天舔 | 无遮挡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 国产手机视频在线流畅观看 | 好看的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天码无卡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高清视频一区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 91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