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
【要求】:
教學設計主要考查項目:教學目標、學情分析、評價方案和重點突破的核心環節預設。
提示:目標是指預期的學習結果/行為變化,它決定了教學活動的方向,并確定了教學評價的依據。
目標的敘寫一般包括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如:
o 學 生 能 在5分鐘內, 朗 讀 完課文,做到 正確、流利。
o 主體 條件 動詞 程度
“學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起點。
“評價方案”指檢測學生是否已達成目標的評價活動方案。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三分鐘內,朗讀完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對文章中的精彩細節描寫學生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能自主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做到正確流利。
借鑒以下論述:根據我們實驗的情況,并借鑒國內外專家研究的成果,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出的“有一定速度”,應確定如下有效速默讀的指標二年級100~150字/分;三年級,150~200字/分;四年級200~270字/分;五年級,270~300字/分。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基礎好的學生或部分優生,當然應該高于此要求。(朗讀速度略低于此標準)本文不計標點共571個漢字。
2.學生能夠自主識記文中生字,做到會讀、會寫。能夠借助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聯系已有知識、聯系已有生活經驗等理解文中的生詞,其中“悲憤欲絕”的“絕”字的意思和“與世長辭”的“辭”的意思要能夠寫得出。
3.學生能夠抓住文中的典型事例,關鍵詞句,通過辯、說、寫等形式,感悟肖邦的愛國之情,做到正確,同時富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困惑:作為語文教學的“道”這樣的教學目標如何外顯為“表現程度”?這應該是這樣的教學目標設定的最大難點,這一目標的設定懇請大家指點)
學情分析:
在朗讀上,學生已具備初步的朗讀能力。只是在如何結合文本內容,把握文本基調,讀得有感情這點上需要教師引領。
在閱讀上,愛國對于學生是一個不陌生的主題,難的是他們不熟悉肖邦這一個人,不懂得一個音樂家究竟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學生也能夠圍繞文中的關鍵詞句說出自己的初步感受,說出對人物的基本看法,只是有時會產生偏頗,需要教師引領。
在寫作上,學生已具備識記、理解生字詞的基本能力,只是對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寫作特色等處于不明朗狀態,需要教師點撥,喚醒,指導。
評價方案:
1.依據目標一,組織評價時可采用抽測或者普測的形式,來判斷目標的達成度。
2.目標二,可采用聽寫,看拼音寫詞語,詞語解釋等書面形式進行檢測。
3.目標三,可采用試卷上的閱讀題的形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此評價方案側重于課后評價,忽略了課中評價,【因為上面要求的是對目標達成度的評價】以上所有書面評價方式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