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
1.交流
2. 體會“才”字用法
3. 朗讀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相關練習
2.背誦第二自然段
3.默寫文中詞語
以上設計中參照了部分網友的資料,但基于如此模式的備課是個人草根思考,也是基于我班上學生作出的預設,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與交流。
薄霧”一詞,究竟是讀báo霧還是讀bó霧?轉來一貼,也表明我的觀點。
《現代漢語詞典》在這兩個讀音的解釋上是這樣的:
薄 báo
①扁平物體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小,與'厚'相反:~被、小~冊子。②(感情)不深;冷淡:他可待你不~啊!③淡:酒味很~。④(土地)不肥沃:~地。
薄 bó
①輕微;少:力量~。②不厚道;不莊重:輕~。③看不起;輕視;慢待:菲~。④迫近:日~西山。⑤姓。
從詞典上,我們很難清楚的分辨出究竟是讀báo還是bó。有很多老師同意讀báo,因為“薄霧”的“薄”似乎有“不厚”的意思。也有“不濃,淡”的意思。從這兩個層面上說,似乎讀"báo"更有道理了。然而,進一步翻看《現代漢語詞典》,在“淡薄bó”這個詞條中,明顯有這樣的解釋“1、密度小:朝霧漸漸地淡薄了。2、味道不濃:酒味淡薄”。
在許嘉璐(著名語言學家,國家語委主任,人大副委員長)主編的《現代漢語模范字典》中,有這樣的解釋:薄bó與薄(báo)同,用于復合詞或成語:薄田、淡薄、如履薄冰。
在李屹之主編的《咬文嚼字全集》中,對“薄”做了這樣的解釋:(1)báo獨立成詞或用于口語性的合成詞,表示厚度小、感情淡、不肥沃等。(2)bó用于合成詞或成語,表輕微、少、不厚道、不莊重。輕視以及迫近等。
在呂叔湘、李榮、許嘉璐、李行健等著名學者主編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一書中,則有“薄霧”這一詞條,明顯的注音為“bó wù”。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如下,báo和bó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是可以互用的。他們近義項的區別可以表述如下:獨立成詞的時候讀báo,比如,紙很薄。在成為合成詞的時候,口語化的合成詞讀báo,比如《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中的“薄薄”讀“báo”書面語化的合成詞和成語讀bó,比如薄(bó)霧。
,比如薄(bó)霧。
“一、交流對第二自然段最后幾句話的感受
原文如下: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1.齊讀
2.抓住關鍵詞談感受。
【 注:這段話要能夠把理由說充分,學生肯定會聯系上文來說,教師應適時肯定。同時抓住時機生發開去:
①練習說話:肖邦的同學會說:“肖邦啊,即使你遠在他鄉,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