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
8.交流
9.在這些關鍵的詞句背后究竟隱含著什么呢?請你在課后從上述詞句中選擇三處以上內容,在旁邊工工整整地寫上你的感受。(參照句式同上)
第二課時
【下接“核心環節”設計】
一、交流對第二自然段最后幾句話的感受
原文如下: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1.齊讀
2.抓住關鍵詞談感受。
【 注:這段話要能夠把理由說充分,學生肯定會聯系上文來說,教師應適時肯定。同時抓住時機生發開去:
①練習說話:肖邦的同學會說:“肖邦啊,即使你遠在他鄉,_________”
肖邦的老師會說:“肖邦啊,即使你遠在他鄉,_________”
②肖邦的老師和同學為什么要把盛滿家鄉泥土的銀杯作為分別的禮物送給他呢?
③在肖邦離去的這個鏡頭里,寫了他的表情,寫了他的動作,缺唯獨少了他的語言,能否給他補一補呢?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心里默默地說:“__________”
④是呀,肖邦有太多的話想說,可文中為什么一句都不寫呢? 】
3.再寫師生分別這個場景中,作者的描寫是非常有順序的,一二句寫了(霧靄彌漫,別親人,離華沙),三四句寫了(師生詠唱送別曲),五六句寫了(老師的分別之言),七八句寫了(送禮,溢淚),最后一句寫了(接杯,離去),根據提示練習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對三四自然段關鍵詞句的感受
這一部分以學生說為主,教師在一旁引導為輔,要注重朗讀和理解的結合。主要過程略。其中對“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這一部分的交流中,可以適當和學生以后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激起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共鳴,具體預設如下:
1.你聽過哪些催人奮起的旋律?聽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2.放一放國歌高潮部分,學生唱一唱,并說說聽了這樣的旋律,唱出這樣的歌詞后,你有什么感受?
3.雖然我們沒有聽過《革命練習曲》,但從作者的詞句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肖邦的愛國熱情,感受到了一個音樂家的愛國力量。(此處還可回應前文,去解讀肖邦離開祖國的原因是為了更好地鼓勵波蘭人民為民族解放而斗爭)
三、交流對文中第五自然段關鍵詞句的感受
1.指讀
2.交流
3.部分預設::
①“為了生計,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爭取一些演出的機會、甚至可能在街頭演奏、做別人家的家庭音樂老師等等)“那么,肖邦又在為祖國奔波什么呢?”(他尋找在巴黎的波蘭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藝術家們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進行演講;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蘭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惡;他義演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
②為什么要把心臟帶回祖國呢?
③為什么要用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四、交流對文中第六自然段關鍵詞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