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學習感悟
異格連用,就是在一個語言片斷中,接二連三地使用不同的修辭格。如:
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上面,前例是“像眼睛,像星星”兩個比喻與“眨呀眨”一個擬人直接連用。 中例“高興起來”“呼朋引伴”“賣弄”是數(shù)個擬人、句中自對等修辭格連用。 后例“像健壯的青年”“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是比喻、夸張、擬人等,三種辭格連用。
(二)諸格套用。 辭格套用,就是大格套小格,即以一個形式比較大的辭格為主,包孕其它幾種形式比較小的辭格。如: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上面,前例是對仗,上下聯(lián)各套用一個套復疊兼摹繪。 中例是對仗,兩聯(lián)均套用了反復。 后例是回環(huán),上下句都套用擬人。
(三)數(shù)格兼用。 數(shù)格兼用,是指多種辭格兼容于一體,即同一個語句,從這個角度看是這種辭格,從那個角度看是那種辭格,多種辭格融合在一起。如: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上面,前例“偷偷”既是復疊又兼擬人。 后例三個句子,既是比喻又是排比。
(四)綜合混用。 辭格的綜合運用,是一種成功的表達現(xiàn)象,是一種自覺的控制手段。高明的作者不會單一地使用一種修辭技巧。每當內(nèi)容表達到最精彩部分,作者特別講究表現(xiàn)技巧,使諸多修辭方式交叉融合,交相生輝。從某種意義說,辭格的混合技巧,是復雜的藝術(shù)修辭的特殊組合規(guī)律。因此,它們的表達效果非常濃重,非常強烈,非常深刻。如:
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②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上面,例①是“高興、呼朋引伴地賣弄、唱、應和”等擬人連用,又兼、套三個句中自對“繁花嫩葉、呼朋引伴、輕風流水”。例②是排比兼遞進,又套用三個比喻;每個比喻中又兼有擬人的連用。由此,也可見朱自清《春》的藝術(shù)修辭,技巧靈活,變化多端之一斑。
《春》的學習思考題:
1.繪春部分是全文描寫重點。說說這個部分是怎樣安排材料進行描寫的?
首先,簡潔地總寫春的輪廓,概寫山、水、太陽的特點。
接著,采用工筆細描,分別畫出春天的景物,從多側(cè)面描畫多姿多彩的春景。
最后,詳細、生動地寫出春回大地、萬眾迎春的熱鬧景象。
2.繪春部分的五幅圖畫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前四幅,分別從草、花、風、雨等不同方面描寫春的美景,主體是自然景物。第五幅,是春早人勤圖,主體是人,其中“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等語句,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大肆渲染景物是為了突出人。所以說,前四幅是為第五幅服務的,起著陪襯、鋪墊的作用。
3.請在第2、3、4段中,各找一個擬人句。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形象畫出春天降臨、大地復蘇的歡樂情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