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松怪石圖題詩》教學反思
《蒼松怪石圖題詩》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中,通過讀而讓學生有所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人們常說的:“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圖題詩更是如此。這是詩人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我們感悟的方向。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使學生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蒼松怪石圖題詩》這首句子長短不一,灑脫不羈的古體詩時,我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悟。教學時,我利用我們六年級教室在多媒體的有利資源,通過媒體播放收集到的國畫作品,讓學生以一名書畫欣賞者的身份去觀畫、賞詩,把詩畫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走進畫中,融入詩中,去體會古詩的詩情畫意,領悟詩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不顧此失彼,也不厚此薄彼。課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將課前布置收集到的國畫作品完成為書畫作品(第八單元綜合活動內容),既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蒼松怪石圖題詩》教學反思
1、本課感覺最成功之處是入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展示出兩幅松樹圖,讓學生在對比中領略出文中畫面的獨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根據(jù)畫面組織、表達語言的能力,一舉雙得。
2、“在所有的言語中,詩是語言的鉆石;在所有的情感表達中,詩是情感的軸。”在教學本課時我著眼于詩的語言,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對詩畫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深入地去體驗、感受,產生賞心悅目的情感體驗效應。通過對比、拓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詩畫的意境有所領悟。
學生在自主學習古詩、理解全詩的意思時,我利用各種資源,讓已經明白詩意的多位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學懂的情況,從學生個性化的語言表述中提煉出明白詩意的方法——釋、留、補、調。這中間,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自主學習的空間。此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展示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古詩畢竟不同于一般作品,它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我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同時不忘教師關鍵處的引導、點撥。我在學生發(fā)言時適時提醒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品味玩索、深挖細摳。本詩在譴詞方面有一種對稱的美,“蒼松”對“怪石”,“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我引導學生體會詩意、詩味、詩情存在于詩的言語形式中,改變了言語形式,詩意、詩味、詩情也就隨之改變甚至完全消失了。這樣,在引導學生述說為什么喜歡某句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給他們詩美的表達方式。
我設計的《蒼松怪石圖題詩》有感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感悟。古詩的教學,以感悟為重,正如人們常說的:“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圖題詩更是如此。這是詩人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我們感悟的方向。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使學生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室里張貼了許多國畫作品,有名家之作,有學生作品。讓學生以一名書畫欣賞者的身份去觀畫、賞詩,把詩畫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走進畫中,融入詩中,去體會古詩的詩情畫意,領悟詩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不顧此失彼,也不厚此薄彼。課后讓學生合作完成書畫作品,既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