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科學的精神
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創新與訓練
(一)
根據下邊材料,介紹秦劍出土的概況,說明它為什么不銹。(要求:用兩三句話,不超過90個字)。
(1)出土時間:1974年。
(2)出土地點:在陜西臨潼發現的秦始皇時代的陶俑坑中。
(3)出土時,劍身烏亮,光彩奪目,能一下劃破十幾張報紙。
(4)劍在地下埋葬時間:在五六米深的潮濕土壤中埋葬了2000余年。
(5)出土數目:三把。
(6)寶劍成分:經現代儀器檢測,成分是青銅合金。
(7)劍身表面處理:經過鉻鹽氧化法處理(這種技術在國外,始于20世紀30年代)。
(二)
5月23日,深港科學家聯手初步鎖定“非典”病源為果子貍動物的sars病毒的前體,并可能感染密切接觸者。緊接著又從蝙蝠、蛇、猴等動物身上發現“非典”病毒,科學家一再警告:人類要遠離野生動物,盡管如此,一些地方獵捕、濫殺、亂吃野生動物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
請你以“非典與野生動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b
2、a
3、d
4、b
5、a、袁隆平 b、中國 c、指南針、火藥、造紙、活字印刷d、
二、感悟與分析
(一)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
1、b
2、c
3、d
4、a
(二)蝴蝶的金翅膀
1、她教會我用一只眼睛仔細觀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尋找。
2、悶葫蘆:一聲不吭或不吱聲。
硝煙味:語氣的嚴厲或大聲批評,大聲呵斥。
3、老師;能體現老師語氣的溫柔。
4、我的話全說完了。
5、在全班面前丟了這么大的臉。
6、①;“略加”、“袒露無遺”形象地寫出我心里慌張之極。“閃”則突出我又慌張又想極力掩蓋的心里。
7、提示:從知識類問題和理解、欣賞問題角度作答
8、提示:概述事例;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據必須是文中事實。
三、創新與訓練
(一)
1、(參考)1974年在陜西臨潼陶俑坑五六米深的地下出土了三把秦始皇時代的寶劍,劍身烏亮,光彩奪目,能一下劃破十幾張報紙。經測定,劍的成分是青銅合金,劍表面經過鉻鹽氧化處理,這種技術比國外先進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