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奏鳴曲
一、教學目標
1 能感情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努力釋放生命的光輝。
2了解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從而掌握人體機能。明確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習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及總分總的寫作順序。
三、教學時數: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生命奏鳴曲
(二)初讀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 指名讀文,正音,并引導感知課文內容及說明方法。
3 學生默讀思考。
4 引導交流,指導明確以下內容。
本文在說明時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活著的人各個內臟器官都要發出聲音,匯成一支
“生命奏鳴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別從三個方面說明組成“生命奏鳴曲”的樂章。
這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說明心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二層(3、4自然段)說明肺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噶。
第三層(5、6自然段)說明胃腸道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說明人體各種音響組成的“生命奏鳴曲”成為人的
生命的重要標志。
(三)探究交流
1學生品讀課文,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準確。
2引導交流,抓住有關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并朗讀重點部分。
3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能根據自己的了解,說出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
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嗎?
(從咳嗽聲、打噴嚏的聲音、以及嘶啞的嗓音可判斷一個人正患感冒、支氣
管炎、或者咽炎;從人發出的打呵欠的聲音可判斷一個人疲勞或困倦的程
度等。)
(四)全文小結:從內容到說明方法作簡要概括
教學反思:
附課文
活著的人各個內臟器官都要發出聲音:心臟在跳動,血液在血管內奔流,肺臟在呼吸,胃腸在蠕動……一句話,生命在運動,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些聲音匯合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醫生們用聽診器在人體上這兒聽聽,那兒聽聽,就是在檢查各個“樂器”的演奏是否走調。
心臟是一名勤勞的鼓手,它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律發出“同、特、同、特”的聲音。當你經過劇烈運動,或者情緒激動,或者發熱、貧血時,這個鼓手就會加快節奏,奏起快速的進行曲。當你安靜休息時,它就慢慢地輕敲,使你逐漸進入夢鄉。有時候,它也有失誤,這時鼓點失去了節奏,這就叫心律不齊,或叫心律失常。當心臟受到嚴重損傷時,它就急劇地跳動,鼓聲就從“同、特”兩聲變成了“同、特-特”三聲,宛如烈馬在草原上奔馳,醫學上稱為奔馬律,這是心臟發出的呼救聲,表示迫切需要減輕它的負擔。另外,如果心臟有各種病變時,就會產生各種雜音。
肺臟就像一支管樂隊,肺里有樹枝一樣分*的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末端連著一個個小泡——肺泡,當氣體出入時,就會吹奏出各種聲音。在大的氣管、支氣管里發出的是音調較高、聲音較響的“哈”聲,肺泡里發出的是柔軟的“呼”聲。
當肺臟有病變,氣管、支氣管黏膜腫脹、充血或痙攣收縮時,管腔變窄,氣體通過時會發出吹哨一樣的哨鳴聲。隨狹窄程度不同,音調也有所不同,有時是“咝咝”聲,有時甚至像鳥鳴聲。如果氣管、支氣管內有許多粘稠的分泌物,當氣流通過時,分泌物被拉細拉長,氣流振動這些分泌物,就會發出像大風吹到繃緊的電線上發出的聲音,也很像酣睡時發出的打呼嚕聲,所以也叫鼾音。如果氣管、支氣管內分泌物很薄,當氣流通過時,就會產生許多水泡,并很快破裂,發出像水沸騰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