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全文,學習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了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
2、朗讀全文,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作者流露的感情,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體悟全文,感受作者關于時光匆匆的感慨,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利用時間的觀念。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深刻、貼切地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教學方法】
談話、導讀。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將自己的情感、內心體驗、思維方式帶入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在讀書中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的美,讓學生在讀書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的個性在自由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飛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以感受高爾基的散文《時鐘》片斷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理解時光易逝,導入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匆匆》。
二、初讀感知,把握全文
1、出示課件,欣賞配樂朗誦,你感受到些什么?
(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課文,形成初步認識。)
2、快速默讀課文,看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想一想,畫一畫并提出來,讓我們大家共同討論。
(質疑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過程,閱讀思考后提出問題助于讀書習慣的培養。教師就學生的質疑歸納總結后提出品析、積累目標,水到渠成。)
三、精讀課文,品悟全文
1、學習第一段:
⑴ 請同學朗讀,大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
⑵ 學生交流,抓住四個問句體悟寫法。
⑶ 師生有感情共同朗讀。
2、學習第二段:
⑴ 個別讀課文的第二段,看你能解決哪一個問題?
⑵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解決問題。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時間的流”及“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⑶ 師生有感情朗讀。
3、學習第三段:
⑴ 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⑵ 出示課件:“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⑶ 總結這一段的寫作方法,并體悟這種寫法的好處,指導感情朗讀。
⑷ 仿寫練習:
你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這樣的寫法,也抓住你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讓我們感覺一下時間是怎樣從你們身邊溜走的?看誰最具朱自清先生的風格。
⑸ 交流。
4、學習第四段:
⑴ 引讀第四段。
⑵ 體悟六個問句的寫法,反復品味。
(引導學生聯系知識的積累、實際生活的體驗,感悟責任,感悟不光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成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