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教學實錄
寫在前面:
近來,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學生為什么把所學的內容遺忘得這樣快,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覺得我們的教學策略有問題,過多的把一些零散的知識教會學生,時間長了,學生所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造成一定程度的積壓、擁堵,所以學生會選擇遺忘,這也是保護大腦的一種措施,遺忘是大腦的一種自覺行為。因此,我想能不能在教學新課的時候,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接受和記憶問題,能讓學生便于記憶,便于積累。能否把我們教學的內容以整體的形式出現,讓學生有整體的、宏觀的形象。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一篇課文如同一座房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如同一排房子。我們在教學課文時,先把一排房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這一排房子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而教學一篇課文的時候,首先把這一座房子的整體形象讓學生清楚,然后再具體了解房子的內部結構,建筑特色,房間布局,裝潢設計等,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宏觀上有整排房子的概念,有整座房子的概念,微觀上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比較集中地放置在一座房子里。這樣就避免了內容過多所造成的遺忘現象。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教學《姥姥的剪紙》時,便先把這篇課文的整體呈現給學生,然后引領學生學習課文的局部特色,最后回歸整體。下面是《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師生問好。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樣大家很少見到的東西,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師:展示帶來的一幅幅剪紙作品。誰能用一些四字詞語來說說你所看到的剪紙?
生:活靈活現
生:栩栩如生
生:形象逼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笑源寫的一篇散文,題目就叫《姥姥的剪紙》(板書)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笑源為什么要寫這篇散文?
生:我想知道這篇散文寫了哪些內容?
生:我想知道笑源為什么以《姥姥的剪紙》為題?
師:剛才大家提了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帶著問題讀書,希望大家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自讀課文(大約8分鐘)
師:剛才大家自學非常認真,想必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首先我想問大家笑源為什么要寫這篇散文?
生:笑源寫這篇散文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姥姥的思念。
板書:思念
師:那么課文介紹了哪些內容呢?
生:課文介紹了姥姥的剪紙怎樣?
生:還介紹了姥姥的人品怎樣?
生:還介紹了姥姥的剪紙技藝。
生:還介紹了姥姥對我的關愛。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12 姥姥的剪紙 (思念)
姥姥的剪紙:活靈活現 栩栩如生 形神兼備 形象逼真
姥姥的人品:
姥姥的剪紙技藝:
姥姥對我的關愛:
師:姥姥的剪紙怎樣呢?課文哪些小節向我們作了詳細地介紹?
生: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
師:默讀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把讀懂的內容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生:學生默讀并批注(5分鐘)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姥姥的剪紙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老師板書)
師: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