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教學案(精選14篇)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預習內容】
。ㄒ唬┦熳x課文本,自學生字詞。
。ǘ┎殚喒ぞ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心靈手巧 有求必應 有聲有色
刁難 耍賴
(三)我能知
讀文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寫下來。
。ㄋ模┪屹|疑
在預習過程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請寫在下面。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用合適的詞語概括姥姥的特點,并談談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2.課文哪些地方寫了姥姥和“我”之間深切的祖孫情?
【精講點撥,升華認識】
1.在課文中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2.評析句子的修辭手法。
四、課堂檢測
1.我會補充
。1)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
(2)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
。3)密云多雨的盛夏……
2.我會讀
想
聽那悅耳至極的剪紙聲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還是那月光下的話語 / 還是那慈祥的面容 / 還是那恬靜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邊 / 懷念姥姥親切的話語 / 懷念姥姥勤勞的身影 / 懷念姥姥剪紙的刷刷聲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從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邊
五、主題閱讀,課外延伸
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永恒的魅力》中的《窗花》,暢談自己的閱讀收獲。
六、課后作業
1.把課本生字生詞摘抄10個,寫兩遍。
2.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七、板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數九寒冬 --- 三伏盛夏 --- 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2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教學設計>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接著,以 “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辯姥姥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教室里一片安靜,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3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去感受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姥姥與“我”相處時濃濃的親情呢?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剪紙”這條線索,帶領學生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接著,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辯姥姥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片斷一:
師:“刁難”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為難別人。
師:文中的刁難是指——
生:一天,我用雙手死死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黑剪窗花。這就是一次“刁難”。
師:挑剔
生:在細節中過分的找毛病。
師:耍賴
生:使用無賴的手段、抵賴。
師:調皮蛋
生:頑皮
師:為什么文中用這些詞語?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襯了姥姥剪紙的技藝嫻熟……
反思:對于以上四個詞語的理解,光理解詞語是浮于淺表的,我深入地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的效果”。課文是“姥姥的剪紙“,作者著力描寫的主要對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為什么要花上較多的筆墨,用上“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等詞語,來表現“我”的頑皮、淘氣甚至于近乎無賴呢?我切入時機,引導學生理解這里運用的是反襯手法,目的還是表現出姥姥的剪紙技藝,“我”的“刁難”、“挑剔”、“耍賴”,有力的證明我是個“調皮蛋”,而我越是調皮搗蛋,越是能夠顯示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其高超的剪紙技藝,非同尋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令人由衷贊嘆。另外,“我”的“調皮蛋”形象地表現了“姥姥”的溫順、敦厚和慈祥。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滲透了學法指導。
片斷二:
在學完了7——12自然段,姥姥給我剪的牛馱小兔,牛與小兔啃食青草的那幾個畫面后,我再回到課文的第六自然段,體會姥姥剪紙的熟能生巧。
師:“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結合你生活中的體驗,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從中找到竅門。
生:姥姥如此熟練,因為老是不斷地剪。
生;姥姥“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對“總剪”的具體說明。
師;“準頭”的意思?
生;心中有數
師:出示練習說話:
熟能生巧,總,。
生:熟能生巧,總背,就能默出來了。
生;熟能生巧,總學習,就能考上大學了。
……
反思: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之談,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為什么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為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為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么,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說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復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教室里一片安靜,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更多資料:
姥姥的剪紙 12、《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一 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之二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第2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教案 12姥姥的剪紙 教案
姥姥的剪紙 教案2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三 】《姥姥的剪紙》教學后記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案例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隨筆
姥姥的剪紙 教案三 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及其表現手法;
2.依托語詞,經歷把課文讀薄、把課文讀厚、把課文讀活的奇妙的閱讀之旅;
3.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讀出作者的心夢之境,讀出對親人的感恩、對童年的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濃縮語詞,把課文讀薄
一度濃縮,把課文讀成幾個鏡頭
二度擴散,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
師:更讓作者難以忘懷的是當他憶及那悅耳至極的剪紙聲,就會立刻回想起姥姥給他剪"喜鵲登枝"的窗花的事;當他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就會立刻回想起姥姥給他剪"牛馱小兔"等關于牛、兔主題的窗花的事。當作者這樣想的時候,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一定是甜蜜的。
生:非常溫馨的。
生:我想還可能有一種依戀的感覺。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中描寫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覺得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反復地在心中讀上幾遍,讓心緒隨著波浪蕩漾開去。
師:來,把你覺得甜蜜的、溫馨的、抑或是依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1:我畫的是這個句子:"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
師:先說說你的感受?
生1:童年的我是那么調皮,竟然捂住姥姥的雙眼,姥姥不但不生氣,還樂呵呵地剪起紙來。我想,長大了作者回憶起來一定很甜蜜。
師:你能把"我"的調皮勁兒讀出來嗎?
生1:"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
師:我的"刁難"手段就是--
生: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
師: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緊點兒?
生:(夸張地)"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
生2:我畫的是這個句子:"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
師:你耍賴過嗎?你能把耍賴的感覺讀到這話中去嗎?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沖著我耍賴。
生2:(用耍賴的口吻)"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
師:(幽默地)"你差點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師:(用指頭點一下學生2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師: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領是怎么練就的呀?
生:"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師:來,讓我們也跟著姥姥來學一學剪紙,這一排同學,請站起來,你冬天剪,你夏天剪,你白天剪,你晚上剪,你燈光下剪,你摸黑剪,咱們來合作讀一讀,好嗎?請注意現在你們在干嗎?
生:(齊)剪紙。
師:不好剪啊,剪不好要剪到自己的手的,有信心嗎?
生:(齊)有!
師:孩子,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數九隆冬--
生1:剪!
師:三伏盛夏--
生2:剪!
師:日光下--
生3:剪!
師:月光下--
生4:剪!
師:燈光下--
生5:剪!
師:摸黑--
生6:剪!
師:剪紙有趣嗎?你們達到熟能生巧了嗎?
生:(齊)還沒有。
師:來,讓我們繼續剪,男生冬天剪,女生夏天剪,男生白天剪,女生晚上剪,男生燈光下剪,女生摸黑剪,準備,開始。
。◣熢俅我x,男女生輪流接讀。)
師:再來一遍,這遍要剪得快一點呦!(師再次引讀,男女生再次輪流接讀,速度越來越快。)
師:有沒有人剪到手呀?
生:(齊、笑)沒有!
師:看來你們基本練就了熟能生巧的本領。是呀,那剪刀聲如此悅耳至極,作者怎么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悅耳至極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師指點板書上的"有聲有色"。)
師:來,繼續把你覺得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生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姥姥是多么得愛我呀!心思是那么細膩,用剪紙把我拴在了屋檐下,真是別出心裁。
生2:"唔!姥姥生肖屬牛,而我屬兔。我嚷著還要。"這是多么快樂甜蜜的回憶!
生3:"姥姥把我摟在懷里夸道:'機靈鬼!'"我從這里看出姥姥是非常疼愛作者的。
生4:"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有這樣的姥姥該多幸福!
師:是呀,對于姥姥給我剪"牛馱小兔"等關于牛、兔主題的窗花的往事,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那都是非常真實的。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地方的描寫:"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
生:(自由地)"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師: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有一個字卻用得很傳神,你認為是哪一個字?
生:拴。
師:你認為是哪一個字?
生:拴。
師:你認為是哪一個字?
生:我認為也是這個"拴"字。
師:誰能上臺來做一個"拴"的動作?
生:(做"拴"的動作。)
師:(插話)拴東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別忘了打一個結。(教師演示打結的動作。)
師:課文中是用繩子拴嗎?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用剪紙拴住了我那顆貪玩的心。
師:拴得緊嗎?誰來讀讀?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師:拴是拴住了,但還沒有打結,誰再來讀讀?
生:(很有趣味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師:那么,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呢?請同學們趕快讀讀下文,到字里行間中去找答案。(生自由讀課文)
師:從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間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紙拴住了?你來讀,要讀得讓我們真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她從舊作業本上撕下一頁紙……姥姥把我摟在懷里夸道:'機靈鬼!'"
師:這段話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
生:姥姥剪的"牛馱小兔"。
生:還有牛和小兔一起吃草這幅作品。
師:這段話中,拴住你的是什么?
生1:拴住我的是姥姥的親切和慈祥的面容。
生2:拴住我的是姥姥說話時的輕聲慢語、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
生3:拴住我的是那段屬于作者的快樂、愜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
師:想走進這溫馨的盛夏午后嗎?來,同桌一個讀姥姥的話,一個讀作者的話,姥姥是輕聲慢語,作者是如癡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讀一讀。(生自由對讀。)
師:誰愿意上來和老師一起表演著讀讀?(請一生上臺。)你讀文中的"我",我讀姥姥的話,其他同學就幫助我倆描述當時的場景,讀旁白,好嗎?
生:(全體)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她從舊作業本上撕下一頁紙,刷刷幾下,就剪出一幅圖樣。我搶過來看了,是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問:
生:(不解地)"牛干啥馱著兔子?"
生:(全體)姥姥笑了:
師:(打趣地)"誰讓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生:(全體)唔!姥姥生肖屬牛,而我屬兔。我嚷著還要。
師:(指著該生)你嚷呀!你不嚷我就不剪呀!
生:(大嚷道)我還要!我還要!我還要!
生:(全體)姥姥又剪出一幅: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問:
師:"看明白了嗎?"
生:(全體)我想了想說:
生:(調皮地)"我知道了,是說我和姥姥在一個鍋里吃飯吶!"
生:(全體)姥姥把我摟在懷里夸道:
師:(教師將該生摟在懷里,疼愛地)"機靈鬼!"
師:我們表演得怎樣?你們感覺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嗎?
生:感覺到了。
師:你還從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間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紙拴住了?
生(讀):"從那時候起,……對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充滿了好感。"
師:這段話中,拴住作者的還是什么?
生: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
師:哪一個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生:纏。
師:"我"怎么纏的?可能有哪些動作,說了哪些話?來,把我當姥姥,你來纏纏我。
生1:姥姥,我屬兔,你再給我剪一只兔子吧!要不然,我可要去游泳啦!
師:別去,危險!那好吧,姥姥就給你剪只蹦跳的兔子。你也來纏纏我。
生2:姥姥,你屬牛,剪一頭牛給我這只小兔子吧!
師:這孩子,我就給你剪只拉車的老牛吧。你也來纏纏我。
生3:姥姥,再給我剪一張吧,明天我要拿給小伙伴看。
師:我的小機靈鬼,你還有完沒完,這是最后一張了啊,剪只睡覺的兔子給你。
師:這真得是最后一張嗎?
生:(齊)不是。
師:從哪兒看出?
生:"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從這里的省略號看出,姥姥還給我剪了許許多多的兔子和牛。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5
寫在前面:
近來,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學生為什么把所學的內容遺忘得這樣快,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覺得我們的教學策略有問題,過多的把一些零散的知識教會學生,時間長了,學生所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造成一定程度的積壓、擁堵,所以學生會選擇遺忘,這也是保護大腦的一種措施,遺忘是大腦的一種自覺行為。因此,我想能不能在教學新課的時候,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接受和記憶問題,能讓學生便于記憶,便于積累。能否把我們教學的內容以整體的形式出現,讓學生有整體的、宏觀的形象。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一篇課文如同一座房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如同一排房子。我們在教學課文時,先把一排房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這一排房子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而教學一篇課文的時候,首先把這一座房子的整體形象讓學生清楚,然后再具體了解房子的內部結構,建筑特色,房間布局,裝潢設計等,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宏觀上有整排房子的概念,有整座房子的概念,微觀上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比較集中地放置在一座房子里。這樣就避免了內容過多所造成的遺忘現象。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教學《姥姥的剪紙》時,便先把這篇課文的整體呈現給學生,然后引領學生學習課文的局部特色,最后回歸整體。下面是《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實錄。
。ǖ谝徽n時)
師生問好。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樣大家很少見到的東西,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師:展示帶來的一幅幅剪紙作品。誰能用一些四字詞語來說說你所看到的剪紙?
生:活靈活現
生:栩栩如生
生:形象逼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笑源寫的一篇散文,題目就叫《姥姥的剪紙》(板書)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笑源為什么要寫這篇散文?
生:我想知道這篇散文寫了哪些內容?
生:我想知道笑源為什么以《姥姥的剪紙》為題?
師:剛才大家提了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帶著問題讀書,希望大家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自讀課文(大約8分鐘)
師:剛才大家自學非常認真,想必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首先我想問大家笑源為什么要寫這篇散文?
生:笑源寫這篇散文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姥姥的思念。
板書:思念
師:那么課文介紹了哪些內容呢?
生:課文介紹了姥姥的剪紙怎樣?
生:還介紹了姥姥的人品怎樣?
生:還介紹了姥姥的剪紙技藝。
生:還介紹了姥姥對我的關愛。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12 姥姥的剪紙 (思念)
姥姥的剪紙:活靈活現 栩栩如生 形神兼備 形象逼真
姥姥的人品:
姥姥的剪紙技藝:
姥姥對我的關愛:
師:姥姥的剪紙怎樣呢?課文哪些小節向我們作了詳細地介紹?
生: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
師:默讀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把讀懂的內容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生:學生默讀并批注(5分鐘)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姥姥的剪紙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老師板書)
師: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這是誰贊嘆姥姥的剪紙?
生:鄉親們
師:鄉親們還會怎樣贊嘆呢?想一想。
生:你姥姥神了,剪雞像雞,剪兔像兔,剪條小狗能看門,剪頭老牛能耕地。
生: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豬像豬,剪只老鷹能抓雞,剪只小鳥能飛翔。
師:你們剛才所夸的全是動物,難道姥姥就會剪動物嗎?
生:不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師: “無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生:姥姥什么都會剪。
師:再來夸夸姥姥。
生:你姥姥神了,剪桌子像桌子,剪椅子像椅子,剪個碗能盛飯,剪雙筷子能夾菜。
生:你姥姥神了,剪草像草,剪花像花,剪座房子能住人,剪棵果樹能結果。
師: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姥姥的剪紙?
生:形神兼備
生:妙不可言
生:形象逼真
師:正因為姥姥的剪紙如此妙不可言、形神兼備、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所以……齊讀課文第一小節。
生:齊讀第一小節
師:第一小節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生:由大到小。
師:作者在第一小節運用了電影里常用的方法,鏡頭一開始是大平原,然后到小村莊,再到村子里的各家各戶,最后定格在窗戶的剪紙上。這種寫法叫由大到小、由遠及近。作者在描寫姥姥的剪紙時運用了兩種描寫的方法,你們知道嗎?
生:一是正面描寫,一是側面描寫。
師:具體說說看。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是正面描寫。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是側面描寫。
師:講得真好。鼓掌。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6
成尚本先生說,教室中的兒童要與文本中的兒童聯結,老師的精神狀態也要和孩子一樣,三個兒童走在一起進行溝通,那是詩意的歡聚!凹艏垺笔秦灤┤牡木索,也是情感的載體。而文中那些精美的剪紙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我”的“刁難”、“調皮”、“耍賴”和我們教室里的孩子那么相似,他的姥姥和所有的姥姥一樣慈祥、善良。怎樣讓孩子走進文本,和笑源進行詩意的歡聚,我嘗試創設各種教學情景來感悟姥姥對“我”濃濃的親情及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思念。
1.以畫面再現情境。李吉林老師在小學語文情景教學中,強調了“形真”,就是把課文中所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真切地再現出來!独牙训募艏垺芬徽n作者描述姥姥剪紙技藝深湛,“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我先讓學生欣賞精美的剪紙,加上音樂的渲染,指導學生朗讀,而后讓學生學著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夸夸姥姥的剪紙,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尋到歡欣的元素。但由于課上時間的有限,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說,創作的題材還不夠廣泛。
2.以音樂渲染情境。本課中我選擇了兩段音樂,《過新年》,用喜慶的音樂配著精美的剪紙,讓學生感受姥姥心靈手巧,為整個村子增添了喜氣,在教學最后一段時,我選擇經典銀幕金曲《a time for us相處歲月》,旋律動聽懷舊,引領學生體會姥姥用剪紙表達對遠方“我”的牽掛,姥姥的剪紙是“我”永遠的回憶。讓學生思緒飛翔,激勵學生說話“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 ,我的心境與夢境就會變得有聲有色!鄙A學生主題,激起學生的共鳴。聽著孩子那發自心扉的話語,看著他們那身心入境的表情,真的好感動。
3.以語言描繪情境。在教學中,無論是導語,還是過渡語,還是評價語,我都力求飽含感情,生動形象,為學生體會課文設置情境氛圍。當學生讀好第三自然段時,我隨機評價:“勤勞、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實熟悉,仿佛就在身邊!弊寣W生看“喜鵲登枝”圖后,讀“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隨機評價:“發自內心的贊嘆”“姥姥剪得好,你讀得好,把喜鵲都讀活了”課末,我飽含地說:“這僅僅是一幅剪紙嗎?不是——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間濃濃的親情!”我用情感撥動學生心底的琴弦,這時再讀課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4.以想象放飛心境。兒童是情感的王子,想象是兒童生命和兒童文化的魄魂。讓孩子流動孩子氣,就要注重為孩子的情感釋放、想象放飛空間。課上,我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對文本形象產生角色認同與移情體驗。孩子在課堂上朝姥姥“耍賴”,變著花樣刁難姥姥。孩子們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狀態中、在想象的推動下,創造出活潑的語言。
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結合體,由于自己對課堂節奏把握不當,出現了前松后緊,學完全文后,本想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用“姥姥的剪紙”為題,讓孩子深刻體會“剪紙”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姥姥與“我”情感聯結的橋梁,是寄托著“我”與姥姥情感的載體,但綜因時間的有限,而放棄了!沒有聽到學生自己的見解,真的有些可惜!
常常在想:我們語文老師更需要一雙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顆孩子的童心,做一名“長大的兒童”!讓我們課堂處處流動“孩子氣”!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7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喂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勞作,與外孫相濡以沫,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抓住這個主線,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接著,以 “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辯姥姥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我們知道,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我感覺到自己的眼角潤濕了,親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學生。我聽到教室一片靜默。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能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孫倆之間的濃濃親情,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精彩教案選錄
一、讀題
1、讀題
2、再讀,想像姥姥的剪紙作品
用詞語形容
相機板書:惟妙惟肖、形態各異、意味深長
3、再讀,想像這樣身心入境地剪著紙的姥姥
用詞語形容
相機板書:心靈手巧、勤勞善良、舐犢情深
過渡: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進課文,你會覺得這些剪紙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贊嘆;姥姥更加真實熟悉,仿佛就在身邊。
二、學習1——6
自讀,圈畫批注,思考:是個怎樣的姥姥
交流:
1、心靈手巧
(1)第二小節
普普通通、翻來折去(反襯技藝高超)
神了(夸張,以他人之口襯托技藝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個人這么說,也不是只有現在這么說)
小結:簡直就是藝術作品,姥姥是一個了不起的民間藝術家!
。2)第五至七小節
摸黑 都能 剪紙
刁難:為難,出難題
無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細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賴
聯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結:技藝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讀對話,還體會到什么?
點化:這樣的感覺,你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也曾發生在你的身邊?
2、勤勞善良
(1)左鄰右舍
(2)廣結善緣、有求必應
。3)“撩起藍布圍裙擦擦手:‘說吧,派什么用場?往哪兒貼?’”這個細節讓你想到了什么?
。ê苊,忙什么?點化:這樣的老人家你是否覺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邊?)
。ㄖ彼,熱情)
。閯e人著想,認真負責)
。ㄋ礁,仿佛有倉庫)
……
再讀讀
三、學習7——11
讀到這里,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都躍然紙上,而字里行間流露著的噥噥的情誼更讓我們動容。除了喜鵲登枝、除了家家戶戶窗戶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讀7——11,剪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剪?
交流
朗讀
談體會:舐犢情深
四、學習12——13
1、引讀12
從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讀懂了什么?
(對兔子的希望和愛)
(老牛敦厚淳樸,就像姥姥一樣)
。ǜ┦赘蕿槿孀优#
……
引讀
反復讀
2、過渡:是啊,從小……姥姥的剪紙已經成為我心中的一個夢境
然而,我上學了,越走越遠,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還讀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愛全部傾注在了剪紙里。就算你遠離家鄉、遠離姥姥,你忘記得掉嗎?假如你在外地求學,收到了姥姥寄來的剪紙,你會想對姥姥說點什么?寫一兩句在空白處
相機朗讀,小結,讀最后兩句話
五、總結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紙以及祖孫之間濃農的情意我想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其實,文章學到這里,有沒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許我們的姥姥、奶奶、爺爺并沒有這么一手令人驚嘆不已的絕活,但是,他也有一個和姥姥一樣的永恒的動作,也許只是端著一碗熱躺向你走來,也許只是在燈下縫一顆紐扣,也許是將雞腿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夾到你的碗里,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捕捉、記憶和感恩。
記住這篇課文,這位老人家,更要記得感恩。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8
[案例]
…… ……
…… ……
師:這是我們對姥姥的一個初步印象,讓我們再讀課文,姥姥的形象就會更加清晰,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6)自然段,用鉛筆畫出表現姥姥心靈手巧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你的體會。
生讀。
全班交流。
師: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姥姥光結善緣,剪出來的窗紙貼滿了太平原托著的小屯里。
生2:左鄰右舍的窗戶上都貼著姥姥的剪紙,說明奶奶人緣好,有求必應,同時也告訴我們姥姥的心靈手巧。
師:還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師:哪些詞體現了奶奶的心靈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來折去”、“要什么有什么”、“無所不能”。
師:你能把這一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
師:評價一下,他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
生:“無所不能”讀得好,“普普通通”還不夠。
師:你能再把他讀一下嗎?
生讀。
師:還有什么句子?
生:我從小就聽人嘖嘖稱贊:“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你也找到這樣的句子了嗎?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體會到了姥姥剪什么像什么,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別人一直對姥姥嘖嘖稱贊。
生3:姥姥竟然能把紙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師:說得真好。當然,這是夸張的說法,體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紙剪紙栩栩如生的東西,這多神啊!你能把這句讀好嗎?
生讀。
師:我相信大家會比他讀得更好。
生齊讀。
……
……
[反思]
這個片段是王龍老師重點講解姥姥心靈手巧的一個片段,我覺得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讓整節課有了一個精彩的開始,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去分析課文,體會重點,把握重點。
教者在指導朗讀時體現了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評價,自己改正,使學生少了很多的依賴,完全*自己把課文讀好、讀細,讀得有感情。
在整個教學中,他始終圍繞“心靈手巧”來講,讓學生自己找句子,自己體會,并把自己的體會寫在相應的句子旁邊。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好,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體會,如果不寫下來,讀過后就會忘記,如果寫下來,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筆頭,一舉兩得。
在分析句子的時候,老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但這個體會并不是漫無目標的,老師在學生問答的時候,總提醒“心靈手巧”這個詞語,讓學生在縮小的范圍內尋找答案,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讓學生能更詳細地分析課文。
雖然這一片段僅僅是整節課的一小部分,但值得我去學習。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9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周三,根據學校安排上了一堂研討課——《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抓住這條主線,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
備課時,我嘗試了兩種思路。后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最終還是選擇了比較保守的方式,即根據課文段落,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前面部分各環節之間的銜接還是比較順暢,朗讀的訓練也比較到位,能基本達成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在導入時,我將幾張剪紙展示給學生們看,漂亮的剪紙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了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里,我通過讓學生尋找并反復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而且還讓學生模仿鄰居的語氣來稱贊姥姥的其他剪紙,同時我出示了幾幅植物、人物的剪紙圖,同學們看了圖片以后,來了學習的興趣:“你姥姥神了,剪絲瓜像絲瓜,剪葫蘆像葫蘆,剪個西瓜水靈靈,剪朵梅花能飄香”,“姥姥神了,剪男孩像男孩,剪老人像老人,剪個嬰兒哇哇叫,剪個演員會唱歌。”……
姥姥為什么會有如此高超的本領呢,文章通過“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之談,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為什么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為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為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么,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的高超,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我先讓學生找出牛兔剪紙圖,并給牛兔圖起個名字,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
我想,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到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在教學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我仿佛聽到了__________,又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抓住“有聲有色”,讓學生體會到姥姥的剪紙深入我心,深入我夢,體會出“我”對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憶,對姥姥的思念與依戀之情。
在教學時,由于時間把握不好,后面的部分來不及完成了。這些內容只能走過場,浮于表面,沒有了解透。還有在上課時,對于學生的不敢發言,使我也顯得有點尷尬,因此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覺親。”如果創設出文章中所描繪的那種意境和氛圍,喚醒學生以往的感知體驗和美的記憶,學生才會漸入佳境,體會到作者的胸臆。
《姥姥的剪紙》一課中,“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抓住這條主線,披文入情,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思念。在課文中的插圖,也形象地表現了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去感受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姥姥與“我”相處時濃濃的親情呢?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進行動情地朗讀來感受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讀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姥姥與“我”的對話,使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紙的意思,不解地發問,到看得懂剪紙的意思,熱情地交談,以至到后來纏著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紙把“我”與姥姥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此外,為了加深學生對姥姥與“我”情感的理解,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學生明白這些“小兔騎牛圖”“老牛小兔啃草圖”等等,意思是說兔子總是在玩耍,老?偸窃诟苫,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
透過課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學生展開的想象,從而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姥姥勤勞的贊美和對姥姥的依戀。學生展開夢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靈性的浪花,從而達到語文感覺的細膩敏捷,以促進心靈的詩化。
《姥姥的剪紙》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上課的整體是思路:以一顆平淡之心、一顆童真之心走進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做好對學生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的引領,讓語文學習與生活融合,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語文能力。
這一課,“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抓住這條主線,就能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對課文的導入,我以很簡單、樸實語言走進課文。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姥姥的剪紙》。看老師寫課題。作者的名字很好聽,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們一起學著笑源,來叫一聲——姥姥。作者的姥姥還有一樣拿手絕活兒呢!那就是——剪紙。
其次,抓住剪紙發出的“刷刷”聲音來統領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查字典的本領,特別是對語境中字詞意思的把握,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近段時間,在我們明星教師培訓中導師們都強調了要重視第一課時的生字詞教學,最近在各類教學大賽中,老師們在課堂上老老實實地指導學生查字典,以培養學生對語境中字詞意思的把握能力,因此我重點指導了“爽”的書寫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還讓學生對“馱”字書寫時該注意些什么,進行了指導。
接著,以一個體現“長文短教的教學思路”來進行課文教學。我向學生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書上哪些地方寫出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來統領課文第1—6自然段的教學。又以一個詞語“熟能生巧”對課文的4-6自然段進行探究,做到“提領一頓,百毛皆順”。教學中以學生多種多樣的“讀”,來體悟姥姥在各時各地的“剪”,體現出“人文就在語文中”的和諧融通。還結合學生的生活中的體驗,回憶學過的俗語、諺語來說說對“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理解。
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有些地方我做得不到位:1、“嘖嘖贊嘆”一詞的教學時,學生讀不出那種口語化的贊嘆,我沒有進行模仿性的示范,指導學生讀好這個詞。2、當學生在向我匯報“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句子時,為了順著我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打斷了學生的發言,遏制了學生表現的欲望,今后遇到類似的情況,處理問題時要學會一些尊重學生的技巧。3、在即將下課時向學生總結“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本人的疏忽,如果能將“熟能生巧,才能做到技藝高超”來課末點題,那這節課就完整了。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10
課前談話:
上課開始:
師把右手舉起來,認認真真地寫課題。師邊寫邊講字的結構注意:姥字左窄右寬……
一齊來讀課題。
我們再一齊親切地讀一讀。同學們預習了課文,想檢查一下預習。
出示:嘖嘖贊嘆左鄰右舍清清爽爽擇菜薅草悅耳至極喜鵲登枝牛馱小兔
刷刷刷刷
生讀。
師把手伸出來,跟老師寫爽。
生書空。
師這四個詞語都與什么有關?
生都和剪紙時發出的聲音有關。
師先看刷刷,這是什么發生的聲音?
生讀
師很好,我們一起來讀。
生讀。
師誰來讀后面的詞語。
生讀。
師有一點悅耳,沒到極點。
生再讀。
師也迎來了鄉親們的嘖嘖贊嘆
我們一起來讀。
生讀幾個疊詞。
再請生讀另外幾個詞。
師這兩個多音字你都讀準了。
生讀。
師誰知道擇菜薅草是兩種什么活?
生擇菜是把……薅草就不大清楚了。
師擇菜是把沒用的爛掉的東西去掉。
……
師后面的兩個詞就是姥姥剪紙的作品。出示剪紙。
多美的詞語,我們再讀一讀。
生齊讀。
師老師想請你們讀課文。最難的幾段,誰敢來挑戰一下。
一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的朗讀有什么打動人的?
一女生讀。
師有三個生字還有一個生僻字,再讀。
女生再讀。
師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好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這句話好讀,我們一起讀。
生讀。
師四五自然段誰來讀。
一女生讀。
師糾正讀錯的詞語。
師你讀得聲情并茂,但要把字讀準。這個字再讀
生再讀挑剔,調皮,刁難。
師第12自然段誰來讀。
生讀,師糾正省略號要停一下。
生接著往下讀。
師讀書一定要注意停頓,特別是一些標點,給我們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最后一個段落,一起讀。
生齊讀。
師最后一句話,有兩個詞不好理解,一個是憶及另外一個是有聲有色,形容表現得非常生動。從這兩組詞語中選擇幾個說說,快速瀏覽課文,想想圍繞剪紙課文說了姥姥和我的哪三件事情。
生開始讀文。
師誰來說?
生第一件事是左鄰右舍評價姥姥的剪紙。
師第一件往事是誰干什么?
生……
師受到他們的
生嘖嘖贊嘆
師就用這樣子說。
……
師是啊,這一件件往事,一幅幅畫面,都濃縮成了文中的一句話,誰來讀?
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變得有聲有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這句話很特別,特別之一是用了一組關聯詞。你注意到了嗎?
生只要就
師還有沒有?
生無論無論?
師為什么這么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印象非常深,難以忘懷。
師思念不會因時間與空間的改變而改變。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還有一個詞語用得很特別。與全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生有聲有色。
師是,有聲有色用得特別在哪里?聯系讀過的兩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八個詞每個詞都塑造出了一個畫面,每個詞都是有聲有色的。
師聲和色具體指什么嗎?
生把聲色都說出來了。
師一幅幅生活的畫面,這個詞本來是指非常生動非常逼真,這個聲指的是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刷刷聲。色指的是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包含三件往事。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聲有色。
我們再讀這句話。
師作者的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魅力呢?先看第一件往事,誰來讀第一自然段?
一女生讀。
師這一段話寫得好,尤其是一個字用得特別好,你們發現了嗎?
生托,用得特別巧妙。
師巧在哪里?
生……
師你來做一做托的動作?
生……
師從托字我們感受到了大平原的大,小屯的小。你還發現哪個字用得好?
生心靈手巧
師還有不同的發現嗎?
生我覺得都用得好。
師一個托一個都把冷僻的山村寫出
看到帖著窗花,你的心情會怎樣?
生自豪,驕傲,姥姥的作品能夠展示出來。
師請你自豪地讀出來。
生讀。
師還會是什么心情呢?
生很高興。
師請你讀出來。
生讀
師把大家體會到的感情都寫在臉上,一起讀。
生讀。
師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贊嘆姥姥?
生手靈手巧。
師鄉親們會怎么贊嘆?誰來讀句子?
一生讀贊嘆的話。
師你能告訴大家,是贊嘆姥姥的什么?
生在贊嘆剪紙形象的生動,也贊嘆姥姥的手巧心靈
生贊嘆姥姥無所不能。
生剪紙十分逼真。
師剪紙的技藝特別地高超。板書:高超
師再讀這句話,你從哪里體會到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生我從后兩句體會到。
師還有什么別的地方體會到嗎?
生我認為你姥姥神了,神仙無所不能的,有非常神奇的法力的,只有這么神的技藝才能剪出來。
生從兩個像字看出技藝的高超。一般剪紙比較好剪,像動物人物不太好剪,對姥姥來說,剪什么像什么。
師作者寫技藝高超,不直接寫,而借鄉親之口說,這叫側面表達。誰能讀出嘖嘖贊嘆呢?
一生讀
師有點不像我的姥姥。你再讀。
生再讀。
師有點感覺了,這不是嘖嘖贊嘆,嘖嘖是個語氣詞,加上嘖嘖來贊嘆姥姥。
生再讀。
師真好,你來。
一男生讀,沒加嘖嘖。
師加上嘖嘖,再讀。
一起加上嘖嘖讀。
師各位鄉親,你們在贊嘆可不只是嘖嘖,可能還有不同的語氣詞,你會用什么語氣詞贊嘆我的姥姥?
生哇,你姥姥神了……
生用哎呀呀,……
生用呵……
師我姥姥可不止會剪動物,還會剪什么?
指生讀。
師這個所不要把它理解為廁所,這個所指的是?
生不管什么東西。
師所指一切的一切,姥姥會剪任何東西。她剪紙的東西神奇嗎?剪紙的工藝復雜?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師這是正面描寫,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剪紙技藝特別高超的姥姥。剪人物,剪器物,剪植物……鄉親們各會怎么贊嘆?
生開始思考。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__像什么________剪______像什么________
剪______像什么________
剪______像什么________
生說。
師從你們贊嘆聲中我聽出了姥姥剪紙技藝特別高超,贊嘆聲中還包含著什么?快速瀏覽第三自然段。
生讀第三自然段。
生包含了姥姥的廣結善緣、
師廣結善緣的美好心靈的贊嘆。板書:廣結善緣。
師這贊嘆聲用一個詞就叫心靈手巧。手巧指的是……心靈指的是……
好多詞語只要我們多讀書就可以知道。把一至三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姥姥高超的技藝和廣結善緣的心靈給鄉親們留下印象。
一起讀:無論保時……變得有聲有色。
師結束課,布置作業:1、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課后生字用鋼筆描紅一遍,再在生字本上默寫一遍。
3、搜集一些剪紙作品,自己試著剪一剪。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11
你姥姥神了!《姥姥的剪紙》教學實錄片段和反思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課前,我反復誦讀課文,以一個語文老師的敏感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一些語言細節,比如“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多么有趣而生動的語言:節奏感強、有韻律美;畫面感強,有詩意。
于是,就有了這樣的教學片段:
師:讀讀第二自然段,喜歡嗎?喜歡什么?
相機出示:“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誦讀,讀書韻味。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 ,剪 。
師:仔細觀察,注意例句,尋找規律。
除了模仿寫動物,還可以寫什么?為什么?
生:還可以寫人物、植物、器物等
因為文中說,“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師:那如果是人物,一般姥姥會剪什么人物?
通過交流,學生會明白會剪老百姓喜聞樂見、敬重的人物形象。
靜思默想,下筆成文。
現呈現學生的部分作品,感覺還行:循著規律了,習得語言了,思維還挺開闊——
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車似車,剪個云長縱馬馳,剪匹赤兔追閃電。(施濤濤)
你姥姥神了,剪鵲像鵲,剪瓜似瓜,剪頭猛虎嘯山林,剪棵樹藤摘星辰。(施濤濤)
你姥姥神了,剪諸葛像諸葛,剪牛郎似牛郎,剪個張飛能喝酒,剪個織女能織布。(茅凱花)
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虎像虎,剪個花苞能開花,剪顆種子能發芽。(龔柯豪)
你姥姥神了,剪魚像魚,剪鳥像鳥,剪匹馬能嘶叫,剪頭牛能犁田。(杜佳敏)
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葉像葉,剪朵玫瑰能散香,剪棵小芽能成樹。(杜佳敏)
你姥姥神了,剪牛像牛,剪兔像兔,剪只小狗汪汪叫,剪只小貓喵喵喵。(施凱建)
你姥姥神了,剪龍像龍,剪鳳像鳳,剪個毛蟲能化蝶,剪顆種子能成樹。(顧杰)
你姥姥神了,剪個風婆龍能刮風,剪個龍王能吐水,剪個雷公能打鳴,剪個火神能噴火。(錢軼博)
你姥姥神了,剪茶杯像茶杯,剪花瓶像花瓶,剪把椅子能坐人,剪張桌子能置物。(黃繁榮)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依托語詞,經歷把課文讀薄、把課文讀厚、把課文讀活的奇妙的閱讀之旅;
3.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讀出作者的心夢之境,讀出對童年的眷戀、對親人的感恩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結合語言材料感悟“我”與姥姥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切思念。
教學準備:剪紙的圖片
教學過程:詞語引路,把課文讀薄
。ㄒ唬┮欢纫,把課文讀成一串聲音
1.回顧導入后,讀上節課學過的兩組詞語:
嘖嘖贊嘆 左鄰右舍
刷刷刷刷 擇菜薅草
悅耳至極 喜鵲登枝
清清爽爽 牛馱小兔
2.圍繞這兩組詞語,好像聽到了哪些聲音?
。ǘ┒纫罚颜n文讀成一個詞語
1.快速瀏覽課文,找哪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對剪紙聲欲罷不能的心境與夢境?
。o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重點釋詞“有聲有色”。
觀察剛才的兩組詞語,聯系“有聲有色”這個詞語,問學生:有沒有發現什么?(左邊一組跟“聲”有關,右邊一組跟“色”有關)
作者說的“有聲有色”的“聲”和“色”具體可能各是什么?
這些聲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呢?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去感受一番。
二 詞語擴散,把課文讀厚
(一)一度擴散,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
1.這“有聲有色”的生活中,最讓作者欲罷不能的是什么事兒?當作者想到這些事的時候,他的身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
2.默讀描寫“喜鵲登枝”、“牛馱小兔”這些事情的段落,把覺得甜蜜的、溫馨的抑或是依戀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然后組織交流:
在“喜鵲登枝”的窗花處,摳一個詞“熟能生巧”:
先依托有關句子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調皮勁兒,再問: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領是怎么練就的呀?(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師生摸擬剪紙生活場面讀上句,讓學生在朗讀節奏的變化中體會“熟能生巧”。
在“牛馱小兔”等關于牛、兔主題的窗花處,摳一個字“拴”:
先讓學生自由說說體會,然后由下面這句話切入:
。茉贫嘤甑氖⑾,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你認為哪一個字用得很傳神?(拴)
課文中是說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呢?請同學到字里行間中去找答案。讀后組織交流:
師生表演讀描寫祖孫倆剪“牛馱小兔”窗花的文字,體會“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師扮姥姥,摸擬作者“纏”姥姥的場景,體會“拴”的神奇功能。
。ǘ┒葦U散,讀出笑源的心夢之境
1.后來我越走越遠了,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
(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齊讀上段話。再讀這段話中描寫剪紙的文字。讓學生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
讓學生給“聯結”這個詞找一個近義詞。作者為什么用“聯結”這個詞語?
姥姥的剪紙還將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心 夢)
三 詞語變異,把課文讀活
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認為姥姥的剪紙拴住的是一顆什么之心? (思念之心、依戀之心、懷舊之心、感恩之心……)
拓展延伸
此刻,你想對姥姥說什么?寫下來。
實踐活動:
1.收集剪紙作品。
2.學習剪紙工藝。
板書設計:
拴
姥姥的剪紙
有
心 聲 夢
有
色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13
第三屆全國蘇教版課堂教學大賽
a10號選手:宋言芳(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
上課內容:六上《姥姥的剪紙》
時間:2010-12-2上午
地點:南京市金陵河西會場
實錄:倉山一粟
學生:南京致遠外國語學校六(3)班
一、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二課
生:12姥姥的剪紙
師:上節課我們重點領悟了姥姥的剪紙的神,神在哪兒嗎
生:剪什么像什么
師:你能來夸夸我姥姥嗎
生:神在表達對小孫子的愛。
熟能生巧,比如喜鵲登枝
師:姥姥和她的剪紙伴我度過了一個美妙的童年,因此作者在最后一段這樣寫道
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師:是呀,無論我遠離家鄉,那都縈繞在我心頭,再讀
生:無論何時——
師:除了那剪紙聲,還有什么,讀六到十三自然段
生:還有姥姥對我的愛上。
二.新授。
師:對呀,就聚集在第七自然段的一個字上。
生:拴
師:對呀,同學們很會讀書,就是這個拴字
板書拴
讓我一起走進那個鄉下。
學生讀書。
師:好,有些同學讀了差不多了?梢越涣髁税,姥姥用哪些剪紙拴住了我的心?
生:第七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這兩處。我從第一處感覺到姥姥十分愛作者。第二處感覺姥姥和我的感情很深。
師:說得好,就是這些牛兔剪紙拴住了我的心,來繼續
生:我從第一處,不但說明了姥姥很愛我,還說明技藝高超
師:你怎么看出姥姥很愛我
生:前面她不愛我就不會怕我溜到河邊。
一只頑皮的小兔子——
老牛一直在干活
頑皮說明很可愛。說明姥姥和小孫子親密無間。
大家請看第三幅,整個表現 了姥姥剪了是什么?第一幅通過靜態表現動態的感受。
師:最后哪一句你感受到怎樣的小兔子
生:跳來跳去。姥姥很溫順,我很活潑。
深沉的愛,小兔子無憂無慮的,老牛為了使小兔子無憂無慮,那樣辛苦
師: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
師:它讓我們讀出情,品出愛。讀這段文字,讓我想到我的奶奶,同學們,讀一讀,從這段文字想到童年的自己嗎,又能想到哪些生活的畫面。
生:輕聲讀一讀。
師:你看到童年的自己了嗎
生:我想到了我小時候很貪玩,我奶奶總是晚上要找我
我媽媽告訴我小時候很玩,我外婆寸步不離我。
——
師:其實,我們和作者一樣,真是有親人在默默為我們付出嗎?誰來讀一讀。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
師:你讓我看到了辛苦的老牛。你來讀。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
師:你讀得入情入境,一起讀。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
師:能背下來嗎,背。學生背這一部分。
第二幅圖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姥姥和我寸步不離。
師:姥姥就是這樣用這些剪紙,那密云多雨的——讀
生:那密云——
師:拴住的是什么
生:是我那顆頑皮的心,
是我對姥姥的愛。
師:她拴住了我的人,更拴住了我的心,如果換成留,有這個效果嗎
生:沒有,我被迫地把我留在家里。而拴表現姥姥剪紙有魅力。
師:同學 們,伴隨著姥姥那剪紙聲,我上學了,從小學中學大學,不斷收到姥姥的剪紙?捎羞@樣一幅,誰來讀?
生:一頭老牛——
師:哪個詞觸動你的心弦,你最能感受到什么
生:定定的,我能感受到姥姥很想念我。很想讓我回家,想讓我成才。
我從開闊,心在一起的。
師:開闊表明了什么
生:我和姥姥感情的橋梁。
我從定定看出來,讓我在家多陪她幾天的感覺,但想到小兔子的未來,不想破壞我的未來。只好定定地看著我。
師:姥姥永遠是愛你的。
生:姥姥不會說出來,她會叮囑小孫子說,我會支持你的。
雖然不舍,但不會說出來。
師:我的內心感慨萬千,我有多少話想對姥姥說呀,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寫給姥姥。
生寫話
師:誰先來
生:親愛的姥姥,——
師:相信你一定會的。
生:姥姥,我要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了,你的剪紙——
師:是的,永遠愛你。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生:一頭老牛——
師:姥姥就是這樣(哨聲響起
最后作者把她的千言萬語匯成最后一段。讀
生:無論——
師:我們親人都不會剪紙,學會感恩,這是我們校本教材,相信孩子們一定能領悟到這份情。
《姥姥的剪紙》教學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的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體會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題(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2、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姥姥的剪紙怎么樣?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態各異、活靈活現……)
二、學習1——6
1、過渡:姥姥的剪紙的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書上有個詞就能很好地來形容姥姥的剪紙,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能不能找到這個詞。
2、交流。相機板書:神
3、姥姥的剪紙那么神,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請你讀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讀后交流:
(1)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在這句話里,你最關注哪個詞?(都)一個“都”字,讓你感覺到什么?(姥姥的剪紙作品很受家鄉人們的歡迎,到處貼著她的作品。我感覺到姥姥這個人真好,是有求必應。)
你想想,當作者寫下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的時候,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自豪、贊嘆、開心……)請你帶著自豪的心情讀讀,請你帶著贊嘆的心情讀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
師: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來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簡單,居然“要什么有什么”“無所不能”,從正面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指導朗讀。
。3)“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姥姥的剪紙形象逼真)
師:貓、虎、母雞、公雞都是動物,除了動物,姥姥還會剪什么?書上怎么說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師:現在請你扮演鄉親們,學著書上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夸夸姥姥剪的其它東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
(學生討論,互相夸夸。)
師:來,這位老鄉,你來贊嘆贊嘆。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個娃娃會哭笑,剪個老漢長胡須。”
……)
。4)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梅'便完成了。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著剪”說明剪窗花難度之大,“工夫不大”說明姥姥動作熟練,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見她技術高超。)
指導朗讀。
。5)“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ā靶蜗笊鷦印闭f明姥姥的剪紙惟妙惟肖,“無可挑剔”是說我沒有辦法找到毛病,說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紙技術。)
展示“喜鵲登枝”的剪紙,這就是姥姥剪的“喜鵲登枝”,我們來欣賞一下。梅枝怎么樣?喜鵲如何?它們的位置安排如何?看到這里,我們對姥姥不由產生了一種什么感情?
指導朗讀,讀出姥姥的技術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誰能把作者此時的心情讀出來)
4、姥姥的剪紙真是神啊,同學們,姥姥的剪紙為什么會這么神呢?
討論交流:
。1)、“熟能生巧,總剪,手就有準頭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練,巧的意思是——靈巧,靈活。熟悉、熟練了,就能產生巧妙的辦法,手就會靈活。
師: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領是怎么練就的呀?(“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保
師:這些詞語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時間長。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長年累月的練習,使得姥姥對“喜鵲登枝”非常熟悉,所以產生了一些靈巧的方法,剪得熟練。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為——姥姥的手有家數,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說的有“準頭”;說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長的手指是因為——姥姥的手非常靈巧,把剪刀運用得靈活自如。)
過渡: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除了經常練習,熟能生巧,還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慣也記牢了姥姥剪紙時身心入境的神態,那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聲,悅耳之極!
理解:身指——身體,心指——精神,入境是指——進入某種狀態或境界。
姥姥剪紙是什么神態呢?請同學們看書中插圖,姥姥剪紙時眼睛——緊盯著手中的剪刀和彩紙,眼神——專注,對手中的活兒是——一絲不茍,整個的身體和精都沉浸到了非?鞓返募艏埢顒又辛恕_@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態。
三、學習7——11
1、過渡:讀到這里,那個心靈手巧、勤勞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們的面前。除了喜鵲登枝、除了家家戶戶窗戶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讀7——12,姥姥剪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紙來拴住我。板書: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蹦銖摹畜w會到什么?
4、自由朗讀課文7-12小節,找找,文中具體描寫了幾幅剪紙“牛兔圖”?用浪線畫下來。你從這幾幅作品中體會到姥姥怎樣的情感?
5、討論交流
兔子騎在牛背上——疼愛;一起啃食青草——疼愛
6、能不能給這兩張剪紙起個名字?
7、作者的頑皮可愛愉悅著姥姥,姥姥的慈祥疼愛感染著作者,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讀,表現出這樣其樂融融的場景。
8、指名分角色朗讀,評價。
9、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們形象各異——引讀——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無論形象怎么改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引讀——我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窗花—— 從此段話中你體會出作者飽含了什么感情呢?(贊美、依戀)
四、學習12
1、師: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紙,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 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頭牛,牢牢拴住蘿卜頭。姥姥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云多雨的盛夏,后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還拴得住我嗎?何以見得?
2、生:(還拴得住。因為“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襟w出示:“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保
3、師:我們來齊讀這段有聲有色的文字。
生齊讀上段文字。
4、師:請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紙上,誰再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課件點擊:“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毕鲁霈F一條紅線。)
生讀“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5、師: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么名兒?
(凝望、濃濃的愛……)
6:同學們,姥姥寄給我的剪紙,想對我說什么呀?看到這幅剪紙,我想對姥姥說什么話呢?讓我們把姥姥和“我”想說的話寫下來好嗎?請左邊兩組同學寫姥姥想對我說的話,右邊兩組同學寫我想對姥姥說的話。
7、交流學生的寫話。
8:師: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幅剪紙嗎?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間濃濃的情啊!板書:情
9、過渡: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10、同學們,你們說姥姥的剪紙拴了“我”多久?還將拴“我”多久,還能拴“我”多久?
11、如果說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么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
。ìF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一顆心。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一個夢。)
12、師:我心飛揚,我夢依舊,姥姥的剪紙將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這經典銀幕金曲《相處歲月》的旋律中讓我們飽含真情地齊讀這段話。
五、總結課文
1、師:多么深情的話語!我讀懂了作者的那顆心,我們沉浸于作者的那個夢,F在,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認為姥姥的剪紙拴住的是一顆什么之心?
。ㄉ核寄钪。依戀之心。懷舊之心。感恩之心。回歸之心……)
2師:是呀,思念之心、依戀之心、懷舊之心、感恩之心、回歸之心統統被姥姥的剪紙拴住了。有一首歌這樣唱著:(教師輕聲哼唱)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隨后陳紅《感恩的心》響起。)
師:(在音樂聲中)孩子,記住: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親人、故鄉永遠是你情歸的港灣,感謝親人、感謝命運、感謝生活……下課
更多資料:
姥姥的剪紙 12、《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一 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之二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第2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教案 12姥姥的剪紙 教案
姥姥的剪紙 教案2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三 】《姥姥的剪紙》教學后記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案例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隨筆
姥姥的剪紙 教案三 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