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桃花心木導學案及反思
3、偶爾(偶然) 依賴(依靠) 特別(特殊) 模仿(仿照)
優雅(優美)
理解共識
(1)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
(2)“不確定”的意思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句子的意思是,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3)因為種樹人來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愿,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課后反思:
《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文中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種樹人種樹來說明人應該學會在不確定的生活中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這是我們學校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我初次使用的導學案。我班學生完全按照此學案預習,按導學案的六個環節展示匯報。從課堂“預習檢測”環節看,學生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了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從美文美讀環節看,學生讀書,由讀通讀順,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入情入境環節看,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是基本達到我的預期效果。從“感悟品評”環節,我看出,學生能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人在艱苦的環境中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學生聯系曾經學過的《白楊》體會到這里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聯系曾經學過的《白楊》體會到這里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仿寫練筆,學生寫的內容豐富,寫自己從經歷過的事情的感悟……
雖然每個學生說的、寫的不一樣,表達式有的有語病有的能及時被學生發現,及時糾錯。有的被我記下來。在我最后總結補充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