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三首》學習參考
“不能食”、“冰塞川”、“雪滿山”、“多歧路”。
2. 《行路難》中,哪句比喻了人生道路障礙重重?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3. 如何理解《行路難》的結尾二句?
經過前面層層疊疊的感情起伏變化、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通過這樣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4. 《行路難》的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即使人生道路充滿荊棘,也不要放棄,對前途要充滿信心,始終執著追求人生理想。
5. 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苯o你的啟示。
身處困境,不能悲觀絕望,應執著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總有一天能達到勝利的彼岸。
6. 《送友人》中,“孤蓬”“浮云”“落日”“班馬”對表達離別之情有什么作用?
“孤蓬”“浮云”,使人聯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奥淙铡薄鞍囫R”,本身就暗含了離別的愁苦。離別之情寄予這些景物中,情景交融。
7. 《月下獨酌》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與月、影為伴的孤寂,表達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尤其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孤寂與悲涼之感,表現了詩人政治上失意的苦悶。
詩歌主要運用了襯托手法,以動襯靜,以熱鬧場面襯托孤寂苦悶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