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渡,爭渡,”“知否?知否?”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jīng)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芭夯ㄉ钐帯保鞘且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
這樣畫中有詩,詩中有詩的描述,既豐富了畫面的想象,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確實把詞讀“胖”了。在“一灘鷗鷺”的想象中,教師還引導學生不僅如臨其景,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例如有的學生說:“我聽到了鷗鷺翅膀拍打的聲音”,“爭渡,爭渡,可能他們在說,讓我先走,讓我先走”,“我聽到非常急的嘩嘩的劃船的聲音”,“我還聽到鷗鷺在叫”……
最后的想象又回復到整體,把單幅的圖畫想象成連環(huán)畫。有時間、有地點、有敘事、有人物,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教師作了這樣的概括描述:“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入’,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象這幅活動的畫。”
這樣,教學把詞語——畫面——誦讀(說話)三者連成一線,融為一體,學生說景悟文,說景融情。學詞的過程尤如人在畫中游蕩,人在詩中流淌,詩情畫意,樂在其中。
三、品味詞眼,感悟語言精妙
詞,是要品的。李清照的詞象清香的茶,醇濃的酒,更要細品慢嘗,才能悟出其味道。囫圇吞棗,淺嘗即止,無疑是讀詞的淺薄。教學只停留在字詞表層意思的講解,也就顯得倉白、膚淺。
盛老師教學設計另一個具有特色的板塊就是“‘瘦’讀全詞,品味語言”。所謂“瘦”讀,就是理清主線,突出重點,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通過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品味詞眼,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
且看如下片斷:
師:你們能不能讀著讀著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生:我覺得是一個“醉”字。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只有美景才能讓她沉醉,我認為是醉。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醉來了?
生:它有日暮,有藕花,還有一灘鷗鷺。讓人沉醉在里面,所以我認為是醉。
師:那就請你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生板書:醉)
生:我覺得是“記”,因為整首詞都是在寫她記著的東西。
師:她回憶怎樣的美景?
生:她記得溪亭日暮,記得藕花深入,還記得一灘鷗鷺。(生板書:記)
生:我認為應該是“暮”。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她看到日暮以后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后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為留戀剛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劃到了荷花的深處。(生板書:暮)
生:我認為是“興”,因為她興致很濃,看了溪亭日暮,很沉醉,忘記了回家的路,所以后來才誤入了藕花深處,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其實她是興未盡,天晚了不得不回去,回去的時候有了意外的收獲,其實一“興”未平又起一“興”。請你也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