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窮人
教材分析:《窮人》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2、理解不懂的詞語,如: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點。4、學習本課中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體會文中桑娜一家的貧窮,理解桑娜夫婦勤勞、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描寫桑娜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掌握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搜集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并加以整理。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一、出示課題、解題1、窮人是什么意思?(窮苦的人)看著這個課題,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課文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2、為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3、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教師和學生共同了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列夫8226;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二、初讀課文,疏通文路多媒體出示初讀要求:1、讀準每一個字,生字隨時查字典弄清字型;2、讀好每一個詞,新詞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3、讀通每一句話,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反饋初讀情況:1、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著重正音析形。2、指名若干學生,排火車讀完全文。朗讀完畢,學生評議,教者點評。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1、 談話啟發:這個故事,篇幅比較長,但思路比較清晰,你們能不能事情的發展變化,簡要地概括主要內容呢?請默讀梳理,形成文字。2、 學生自學:(1)教師巡視,排疑解難,對個別學困同學適度提示方法。不妨先將課文劃分為幾個部分,并歸納每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發生,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著丈夫出海歸來。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部分,講桑娜出門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她已經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