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傘下的城市》教案(通用4篇)
《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習比較的說明方法。
2. 思考科學技術改變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利弊問題。
教學重點:
學習比較的說明方法,并能比較閱讀《地球媽媽給我的信》等文章。
教學難點:
思考科學技術給人類的利弊問題。
教學準備:
收集閱讀科學技術給人類的利弊的相關資料。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策略說明
一、揭示課題
1.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傘蓋起來,你相信嗎?
板書:巨傘下的城市
想象這把巨傘會是怎樣的。
2. 交流。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探究欲望。
二、研讀討論巨傘給城市的利弊
1. 在美國的威努斯基小城的巨傘是怎樣撐開的呢?
2. 作者是怎樣把巨傘的構造說明清楚的?
3. 這頂巨傘給城市帶來的是什么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說明清楚的?
4. 那么巨傘到底好不好?
5. 歸納:人類具有創造的偉力,但也應盡可能避免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
、砰喿x3、4小節,了解巨傘的構造。
⑵畫一幅巨傘圖,體會列數據的說明方法。
、情喿x4、5小節,了解巨傘給人們帶來的利弊。體會比較的說明方法。
⑷小組討論:運用科學改變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利弊。
、山涣鳌
在了解巨傘的構造及利弊后,使學生體會到人類具有創造的能力,同時也應盡可能避免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
三、拓展閱讀,自選探究小課題
1. 推薦閱讀篇目。
2. 提出課題研究要求。
⑴自主閱讀《地球媽媽給我的信》、《能長草的混凝土》、《黏和傷口的“萬能膠”》。
、拼_立研究小課題。
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類的利弊。
教后感:
語文學習中的學科縝合
“二期”課改特色之一是體現學科的縝合,于是出現了《新綜合科學》、《生命科學》等前所未有的學科。但我認為學科縝合的另一層意思是在以前人們觀念中的一門學科,如語文、數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其他領域的知識,如在語文教學中,人們使用計算機,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就是體現了語文學科和計算機學科的縝合。在二期新教材的實際教學中,我發現要體現語文教學中的學科縝合,語文教師必須肯鉆研教材,肯動腦學習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并且肯善于把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如《屋內旅行記》中就涉及到了許多科學知識。而本課中有一句話“3600萬平方米的小城”,那“3600萬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是怎樣一個概念?我就先請教數學老師,估算出這樣一個圓的半徑,然后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做這個計算題時就胸有成竹了。通過估算同學們對這3600萬平方米的小鎮有了較直觀的感受,其實小鎮并不小,在這樣的小鎮上空架一頂巨傘,真是奇跡!這樣的學科縝合是不是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呢?
《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課詞語的字音、字形,詞義和用法。
2.過程與方法:掌握詞語的用法,能靈活運用在練習與生活實踐當中。
3.情感態度價值觀: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匯量發展社交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記住本課詞語的詞義和用法。
難點:掌握詞語的用法,能用詞語進行簡單的對話以及造句。
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
講解式,啟發式,問答式。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課本,黑板,詞典。
教學步驟與內容;
導入新課:同學們,大家肯定都知道傘是可以為人們遮風擋雨的,大家都會使用,那么大家見過能把整座城市都籠罩起來的巨傘了嗎?那又是怎樣的一個傘呢?首先,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的詞語,在學會了詞語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科普知識,看看這把神奇的巨傘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詞語
1、勝地(名):有名的風景優美的地方。 避暑勝地 例:天池是有名的旅游勝地。 新疆的喀納斯是有名的旅游勝地。
2、神話(名):①關于神仙或神話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名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②指荒誕的無稽之談。 例:這篇神話故事講的太精彩了。
3、合金(名):有一種合金元素跟其他金屬元素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合金的熔點比組成它的各金屬低,而硬度比組成它的各金屬高。
4、有機(形):①原來指跟生物體有關的或從生物體來的(化合物),現在指除碳酸鹽和碳的氧化合物外,含碳原子的(化合物);
有機酸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學 ②指事物構成的各部分互相關聯協調,而具有不可分的統一性,就像一個生物體那樣。
5、裝置(名):①安裝;②機器、儀器或其它設備中,構造較復雜并具有某種獨立的功用的物件。 自動化裝置
例:降溫設備已經裝置好了。 這個機器的都已經裝置好了。
6、補償(動):抵消(損失、消耗);補足(缺欠、差額)。
例:我會補償你的損失的。 他所受的損失得到了補償。
7、環繞(動):指周圍的意思。 四周環繞 例:我們學校周圍群山環繞。
近義詞:圍繞
8、供應(動):以物質、人力滿足需要。
供應糧食 供應副食品 供應居民 供應農村 滿足供應 例:這個小商店可以供應全村所有人的吃、穿、用。
只有發展生產,才能保證供應。 同義詞:供給 反義詞:消費
9、加以(動、連):①動詞:表示對前面提到的事物進行某種處理,后面只能與動詞搭配; 加以肯定 加以宣傳
②連詞: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
例:各地對古建筑要加以保護。 這個計劃還需要加以說明。
他本來就聰明,加以特別用功,所以進步很快。
10、固定(動、形)
①動詞:是某一東西不移動或不變動; 固定木樁 固定位置 固定下來
、谛稳菰~:不變動或不移動的。跟“流動”相對。
固定職業 固定資產 固定收入
例: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使流動為害的沙丘固定下來。
他們把帳篷固定在山坡上,接待來觀光的人。
現在許多人沒有固定職業。 這是國家的固定資產,誰都不能占為己有。
11、惡劣(形):很壞。
惡劣的環境 惡劣的氣候 態度惡劣 品質惡劣 十分惡劣
例:這兒的氣候環境惡劣,人很難在這里生活。 商店服務員的惡劣態度,引起顧客的不滿。
近義詞:低劣 反義詞:優良、良好
12、絡繹不絕(組):(人、馬、車、船等)前后相繼,連續不斷。
例:節日之夜,街上的行人、車輛絡繹不絕。 這家飯館的抓飯特別好吃,一到中午,客人絡繹不絕。
13、抱(動):①用手臂圍住;②心里存有(想法、意見)。 例:他每天回家后,都要抱抱孩子。 多數人對這項工程抱贊成與欣賞的態度。
一、選擇下列帶點詞語的恰當解釋。
1、如果說,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傘蓋起來,你一定會覺得這是無稽之談.... 。
★A、無話可談B、毫無根據的話C、不可信的話D、荒誕的話
2、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A、廣闊無邊的世界 B、豐富多彩的世界 C、變幻無窮的世界 D、平平常常的世界
3、小城上空高高張起一把擎.天大傘。
★A、頂著 B、撐著 C、舉著 D、捧著
4、居民們有了這頂巨傘的庇護..,再也不怕嚴寒的襲擾了。
★A、保護 B、包庇 C、愛護 D、維護
5、巨傘的利弊功過..,至今還在進一步研討之中。
★A、好處與壞處 B、成績和錯誤 C、有利的和不利的D、功績與過錯
板書設計:
第六課 巨傘下的城市
勝地:有名的風景優美的地方。
避暑勝地
例:天池是有名的旅游勝地。
環繞(動):指周圍的意思。 四周環繞
例:我們學校周圍群山環繞。
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背詞語
《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性;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說明性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總結上一課時的內容(掃除字詞障礙,基本熟悉課文內容,理清了課文結構),引出這一課時的主題:《巨傘下的城市》是一篇科技報道,它以短小的篇幅、明快的節奏介紹了科學上的新事物——庇護小城的巨傘,在說明中非常講究語言的準確清楚。
二、 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課文用詞的準確性(以第三段為例)
★學生朗讀第三段。
★教師提示:這一段講的是巨傘的結構和制作。
教師出示實物傘,說明傘分“傘柄”、“傘骨”、“傘面”。(板書)
提出問題,過渡至下一環節:
庇護小城的巨傘也有傘柄、傘骨、傘面,它們分別是怎樣的,又是怎樣構成一頂巨傘的呢?
★提出要求:仔細閱讀第三段,畫一個巨傘的示意圖,使第三段成為示意圖的解說詞。
學生閱讀、畫示意圖,教師巡視,適當指導。選擇一(兩)位學生上黑板畫示意圖。
★上黑板的學生對自己的示意圖進行說明(用第三段相關語句)。同時教師板書提到的“塔樓”、“尼龍繩”等名詞。
★其他學生提出意見并講清理由,要求以第三段具體詞句為依據進行分析。
★教師指導:注意說明性文章中的修飾限制性詞語。
1.與學生一起利用第三段完成板書(修飾限制性詞語醒目標注);
在樓頂上傘柄:全市67米(11層)塔樓 中心鋼軸架從中軸 在環繞……的地面 繩索之間傘骨:60根高強度尼龍繩 合金鋼樁柱 許多支索縱拉 深埋 串在繩索上面
傘面:透光 有機玻璃覆蓋
2.指導:在說明性文章中,有一些詞語是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如“縱”字交代了“拉”的方向,“從中軸”說明了尼龍繩是從哪兒拉出來的,在方位上作了限制。
提出問題:若缺少這些詞語會產生怎樣的后果。請舉一例說明。
3.教師總結:文中使用了適當的修飾限制詞語,意思表達就更準確、更嚴密、更科學了。如果我們在閱讀時注意了這些詞,那么對庇護小城的巨傘也就有了一個具體清晰的了解,示意圖也就能畫得準確了。而如果忽略了它們,就不可能了解清楚。
4.請學生看自己畫的示意圖,找一找自己是因為什么句子、詞語未讀清或未讀懂而發生錯誤。
四、延伸與拓展
課外閱讀指導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要讀一些說明性的文章,如產品的說明書。報刊雜志上也常有一些介紹科技新事物的文章,《文匯報》每周六都有“科技文摘”。寫作者必須運用恰當的語言準確地說明,而讀者則要仔細閱讀,特別是不要忽略那些限制、修飾的詞語,才能對文中所介紹的內容有一個準確清晰的了解。
創造性思維訓練
1.設想巨傘是如何收起來的,人們是怎樣進出小城的。
學生發言,教師鼓勵。
2.教師總結:科學技術非常重要,人的創造力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學們多多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世界建設得更美好!
五、布置作業
訓練題四第1題。
《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篇4
一般常態教學目標:
通過默讀——散讀——朗讀等形式的讀,思考科學技術改變環境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利弊問題
說明文知識積累目標:
了解說明文以及相關的基本概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口語交際的訓練設計目標:
你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城市中什么問題困擾著市民?你對此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議嗎?
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
提交一份報告:就如何解決市民生活中問題談談自己想法/合理化的建議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導入:了解掌握基本概念
五種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三種文體:
1、記敘文
2、說明文
3、議論文
一、說明對象及其特征:
1、說明的對象是指被說明的事物或事理
《巨傘下的城市》:巨傘 or. 城市?
2、說明對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
巨傘——巨大(舉世罕見)
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它的“巨大”?
。1)擎天 (2)3600萬平方米
。3)67米、60根 (4)350萬美元
二、說明順序
1、邏輯順序:按照事理的關系來安排先后順序
2、時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發展過程說明事物
(介紹變化過程)
3、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方位順序說明事物
。ㄐ螤睢嬙欤
一個重要且無聊的提示:
一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若既不是時間順序,又不是空間順序,那它一定是屬于邏輯順序要不然,這就是篇失敗的說明文然而,考試中(理論上)不會出現這種失敗的說明文
《巨傘下的城市》條例清晰,是按順序進行說明的
《巨傘下的城市》各段分別說明了什么?
“巨傘”的存在
“巨傘”的地點
“巨傘”的樣子
“巨傘”的作用
“巨傘”的利弊功過
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舉例子:詳細、明了
2、列數字:具體、準確
如:《巨傘下的城市》第2、3、4節
3、作比較:突出特征
如:《巨傘下的城市》第5節
巨傘的“利”和“弊”:
利(1)小城寒冬臘月,溫暖如春,居民不受氣候劇變之苦
。2)鄰里街坊相處比以前要親切和睦
(3)家家戶戶省下了不少的取暖費用
(4)小城成為聞名全球的觀光勝地
弊(1)天長日久,對人的肌體素質與心理健康會產生不良的也影響
。2)整個建傘的過程費用高達350萬元
4、分類別:層次分明,避免重復
5、打比方:生動、形象
《巨傘下的城市》第3節的最后一句
6、下定義:明確概念
7、制圖表:直觀清晰
如:《統籌方法》
四、說明的語言
說明文要求準確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等都要求準確無誤地反映說明對象的客觀真實情況
課堂練習:
1.“刪除”類
“只要不是整天連陰,太陽能收集器便可發揮聚熱功能……”中“只要不是整天連陰”能否刪除?為什么?
答:不能這指出了具體的天氣條件,刪除則變成無論天氣怎樣,太陽能收集器都可以發揮聚熱的功能
[答題思路]
2.“替換”類
“因此多數人對這項工程抱贊成與欣賞的態度”中的“多數”可否換成“全部”?為什么?
答:不能“多數”表示很多人抱這樣的態度,改為“全部”則意為所有人都贊成,這與事實不符
[答題思路]
五、口語交際的訓練:
你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城市中什么問題困擾著市民?
你對此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議嗎?
六、作業:提交一份報告:就如何解決市民生活中問題談談自己想法/合理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