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冬眠》之想做讀寫(精選8篇)

《冬眠》之想做讀寫

發布時間:2023-01-24

《冬眠》之想做讀寫(精選8篇)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1

  佚名

  【想一想】

  1、什么是冬眠?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冬眠是一種自然現象。

  (2)在漫長的冬季中,不容易找到食物,為了減少精力消耗,有的動物要冬眠。

  (3)動物冬眠一般發生在冬季,但只是一般情況,其實與日月沒有關系。

  (4)低溫是促成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刺猬怎樣冬眠?作者對刺猬冬眠有什么新的發現?

  提示:

  (1)“直到有一天早晨,氣溫降到7攝氏度。……才聽不到刺猬擺動身體發出的嘶嘶聲了。他終于進入夢鄉。”“半個月來,刺猬縮成一團,睡得真甜……我移走細刨花,她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這個冬季,地窖的氣溫一直很穩定,總是在8至10攝氏度之間。”

  (2)“第三周開始……電筒的光突然照見地上有一小灘水……我斷定這是它撒的裊。我立刻端來牛奶和牛肉,放在竹籃附近。第二天早上,發現牛奶和牛肉都不見了。”“每隔兩三個星期,刺猬會醒過來一次……它會吃些牛奶和牛肉……然后繼續大睡。”

  【做一做】

  1、探索冬眠

  冬眠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環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

  常見于溫帶和寒帶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如青蛙)、爬行類中的許多哺乳動物,不同的動物冬眠的地點、方式、習性都不太一樣,課文像我們介紹了刺猬冬眠的情況。

  你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了解更多動物冬眠的秘密;如果你有興趣像作者一樣自己觀察一只小動物的冬眠,那么,也許你還會有新的發現。

  【讀一讀】

  閱讀提示:

  觀察動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夠發現許多別人不知道的現象。無數的事實證明:科學就是在細致的觀察中誕生的。法布爾是法國的一位動物學家,他對昆蟲特別有興趣,觀察了許多的昆蟲,發現了許多昆蟲的秘密,寫成了一本著作《昆蟲記》,《蟬和音樂》就是其中的一篇。

  蟬的音樂

  蟬是非常喜歡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有種蟬,為了滿足音樂的嗜好,犧牲了很多。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得把它們壓緊到身體最小的角落里。當然了,要熱心委身于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這樣喜歡的音樂,對于別人,卻完全不能引起興趣。就是我也還沒有發現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實明顯,這個意見是錯誤的。

  蟬與我比鄰相守,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了,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筱懸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侶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樹皮里,動也不動地狂飲,夕陽西下,它們就沿著樹枝用慢而且穩的腳步,尋找溫暖的地方。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所以這樣看起來,它們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會費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們吧!

  其實,照我想,便是蟬自己也聽不見所唱的歌曲。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法,強迫他人去聽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視覺。它的五只眼睛,會告訴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發生,只要看到有誰跑來,它會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飛去。然而喧嘩卻不足以驚擾它。你盡管站在它的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這種聲音更輕微,要是一只雀兒,雖然沒有看見你,應當早已驚慌得飛走了。這鎮靜的蟬卻仍然繼續發聲,好像沒事兒人一樣。

  有一回,我借來兩枝鄉下人辦喜事用的土銃,里面裝滿火藥,就是最重要的喜慶事也只要用這么多。我將它放在門外的筱懸木樹下。我們很小心的把窗打開,以防玻璃被震破。在頭頂樹枝上的蟬,看不見下面在于什么。

  我們六個人等在下面,熱心傾聽頭頂上的樂隊會受到什么影響。"碰!"槍放出去,聲如霹雷。

  一點沒有受到影響,它仍然繼續歌唱。它既沒有表現出一點兒驚慌擾亂之狀,聲音的質與量也沒有一點輕微的改變。第二槍和第一槍一樣,也沒有發生影響。

  我想,經過這次試驗,我們可以確定,蟬是聽不見的,好像一個極聾的聾子,它對自己所發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注:作者[法]j·h·法布爾,本文選自他的著作《昆蟲記》,e書時空

  1、作者是怎樣發現“蟬是聽不見的,好像一個極聾的聾子”的?

  2、你能想象出蟬為什么要歌唱嗎?

  閱讀提示:

  【寫一寫】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2

  【想一想】

  1、什么是冬眠?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冬眠是一種自然現象。

  (2)在漫長的冬季中,不容易找到食物,為了減少精力消耗,有的動物要冬眠。

  (3)動物冬眠一般發生在冬季,但只是一般情況,其實與日月沒有關系。

  (4)低溫是促成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刺猬怎樣冬眠?作者對刺猬冬眠有什么新的發現?

  提示:

  (1)“直到有一天早晨,氣溫降到7攝氏度。……才聽不到刺猬擺動身體發出的嘶嘶聲了。他終于進入夢鄉。”“半個月來,刺猬縮成一團,睡得真甜……我移走細刨花,她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這個冬季,地窖的氣溫一直很穩定,總是在8至10攝氏度之間。”

  (2)“第三周開始……電筒的光突然照見地上有一小灘水……我斷定這是它撒的裊。我立刻端來牛奶和牛肉,放在竹籃附近。第二天早上,發現牛奶和牛肉都不見了。”“每隔兩三個星期,刺猬會醒過來一次……它會吃些牛奶和牛肉……然后繼續大睡。”

  【做一做】

  1、探索冬眠

  冬眠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環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

  常見于溫帶和寒帶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如青蛙)、爬行類中的許多哺乳動物,不同的動物冬眠的地點、方式、習性都不太一樣,課文像我們介紹了刺猬冬眠的情況。

  你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了解更多動物冬眠的秘密;如果你有興趣像作者一樣自己觀察一只小動物的冬眠,那么,也許你還會有新的發現。

  【讀一讀】

  閱讀提示:

  觀察動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夠發現許多別人不知道的現象。無數的事實證明:科學就是在細致的觀察中誕生的。法布爾是法國的一位動物學家,他對昆蟲特別有興趣,觀察了許多的昆蟲,發現了許多昆蟲的秘密,寫成了一本著作《昆蟲記》,《蟬和音樂》就是其中的一篇。

  蟬的音樂

  蟬是非常喜歡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有種蟬,為了滿足音樂的嗜好,犧牲了很多。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得把它們壓緊到身體最小的角落里。當然了,要熱心委身于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這樣喜歡的音樂,對于別人,卻完全不能引起興趣。就是我也還沒有發現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實明顯,這個意見是錯誤的。

  蟬與我比鄰相守,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了,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筱懸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侶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樹皮里,動也不動地狂飲,夕陽西下,它們就沿著樹枝用慢而且穩的腳步,尋找溫暖的地方。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所以這樣看起來,它們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會費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們吧!

  其實,照我想,便是蟬自己也聽不見所唱的歌曲。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法,強迫他人去聽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視覺。它的五只眼睛,會告訴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發生,只要看到有誰跑來,它會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飛去。然而喧嘩卻不足以驚擾它。你盡管站在它的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這種聲音更輕微,要是一只雀兒,雖然沒有看見你,應當早已驚慌得飛走了。這鎮靜的蟬卻仍然繼續發聲,好像沒事兒人一樣。

  有一回,我借來兩枝鄉下人辦喜事用的土銃,里面裝滿火藥,就是最重要的喜慶事也只要用這么多。我將它放在門外的筱懸木樹下。我們很小心的把窗打開,以防玻璃被震破。在頭頂樹枝上的蟬,看不見下面在于什么。

  我們六個人等在下面,熱心傾聽頭頂上的樂隊會受到什么影響。"碰!"槍放出去,聲如霹雷。

  一點沒有受到影響,它仍然繼續歌唱。它既沒有表現出一點兒驚慌擾亂之狀,聲音的質與量也沒有一點輕微的改變。第二槍和第一槍一樣,也沒有發生影響。

  我想,經過這次試驗,我們可以確定,蟬是聽不見的,好像一個極聾的聾子,它對自己所發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注:作者[法]j·h·法布爾,本文選自他的著作《昆蟲記》,e書時空

  1、作者是怎樣發現“蟬是聽不見的,好像一個極聾的聾子”的?

  2、你能想象出蟬為什么要歌唱嗎?

  閱讀提示:

  【寫一寫】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3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順序記敘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4.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讀課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有什么特點。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畫上線。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解生字新詞。

  1.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句子的內容,通過查字典詞典,讀解生字新詞(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聞,用鼻子辨別氣味。

  刺猬(wēi):哺乳動物,頭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晝伏夜出,吃昆蟲、鼠、蛇等,對農業有益。

  拋(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長筒的鞋。

  扭(niǔ()亮電燈:扭,轉動電門的動作。

  扯(chě)不上關系:就是拉不上關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減損,消費。力量、精神、東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損而漸漸減少。

  測(cè)量:測,測量。用儀器確定溫度、速度、長度、高度、時間等數值。

  地窖(jiào):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東西放進去。還讀“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時刨下來卷著的薄木頭片。

  攝氏度:攝氏溫標的單位。純水的冰點為0度,沸點為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這種溫標是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盡最大力量。

  趨(qū)走:趨,趕,趕走。

  嘶(sī)嘶:嘶,馬叫。這里指刺猬身體發出的一種近似氣體排出時的聲音。

  蜷(quán):身體彎曲收縮。

  拎(līn):提著。

  電筒(tǒng):手電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沒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畢竟、到底的意思。

  難馴(xùn):馴,讓動物馴服。難以讓刺猬順從。

  畜(chù))生:多指牛馬豬羊等家畜。“生”讀輕聲。這里指刺猬。

  2.糾正以下容易誤讀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讀成“p2ng”的音;

  “當(dàng)天”“當(dāng)球玩”的“當”不要讀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讀成“shì”的音;

  “興趣(qù)”的“趣”不要讀成“qū”的音;

  “縮成一團”的“團”,“好玩”的“玩”,“整個”的“個”,都應讀兒化。

  3.注意“測”與“側”,“窖”與“窯”,“燥”與“躁”,“馴”與“訓”的區別。

  4.大家說一說,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過冬的,有什么特點。把畫下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教師暫不做結論)。

  (二)按“預習”要求,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點。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1.用“一邊讀,一邊想”,加上“一邊畫”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沒有中心句,自己歸納)。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個傍晚,我在葡萄園發現了一只刺猬,決定帶回去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帶回家。

  第3自然段:當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書中說,冬眠和四季扯不上關系。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動物進入冬眠,體溫下降,生理機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別的方法測驗刺猬怎樣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竭力驅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終于進入夢鄉。

  第9自然段:半個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發現地上有一小灘水。

  第11自然段:我斷定刺猬撒了尿。端來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兩三星期,刺猬會醒來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繼續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陽光照射的較溫暖的車房里,它又活躍起來。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當初發現它的地方。

  2.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提示:作者寫了一件觀察刺猬怎樣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束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的。這樣的文章,一般情況下,事情的發生和起因是文章的開頭段(不限定一個自然段)。那中間部分就要看事情的發展變化,可分幾個階段,就是幾個結構段了。通常看地點的轉換或時間的推移來確定劃分的標志。

  按照這樣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組討論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從葡萄園帶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細觀察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進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發現冬眠的刺猬,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然后繼續入睡。

  3.質疑問難:提出疑問后,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討論解答。以下詞語注釋,供課堂參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穩穩。

  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蕩然,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慣例去做。

  生理機能:身體內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動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循環等能力。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二)進一步體會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確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三、教學過程 

  (一)帶著以下問題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解答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畫上橫線,然后說一說,共同明確答案。

  1.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課文中說: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關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發現當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生理上有什么特點?降到十二攝氏度時,生理上又有什么特點?直到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怎樣了?以后又有哪些發現?

  (第1題:一般地說,冬眠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中,減少體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第2題: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溫,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溫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動物放進冰箱里,它也會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動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會冬眠的。所以說,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關系。

  第3題: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刺猬的胃口還很好;氣溫降到十二攝氏度時,刺猬用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氣溫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進入冬眠。以后,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較溫暖的車房里,陽光照射到它身上時才醒過來,結束冬眠。)

  4.依據討論和解答,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第3題)。最后議一議: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刺猬冬眠有什么好處。

  (好處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道理。)

  (二)做詞語練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選做)。

  1.課文中有兩句話,分別用了“即使”和“如故”兩個詞。按照你的理解,換上意思相同的詞語,句子的意思不變,你看換什么詞語合適?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細刨花,它也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開始,我檢查竹籃,一切狀況如故。

  (照舊、依舊、跟原來一樣)

  2.區分近義詞

  課文使用了“測量、測驗”和“減少、減弱”兩組近義詞,找出它們的原句,看看測量什么,測驗什么,減少什么,減弱什么,這幾個詞在近義范圍內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測量 刺猬體溫(用尺子、容器、溫度計等量具確定長度、體積、溫度等數值。)

  測驗 刺猬冬眠(用儀器或其他辦法檢查驗證成績、狀況,如測驗數學,技術測驗等。)

  減少 體力消耗(從數量上減去一部分。)

  減弱 生理機能(從氣勢、力量上變弱了。)

  3.課文寫刺猬冬眠,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說一說。

  大睡(睡得時間較長)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進入夢鄉(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為了表現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詞語,是為了避免用詞上的重復。)

  4.試說一句話,用上其中一個形容睡的詞語,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詞語替換,看看可不可以。

  5.為了說明刺猬在冬眠時生理機能減弱,作者用了數字的比較和變化的方法,增強了說服力。

  ①清醒時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

  冬眠時每分鐘呼吸至少八次

  有時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連幾分鐘不呼吸

  清醒時和冬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比較之下,有力地說明冬眠時,生理機能大大減弱了。

  ②從低到高層層進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氣溫比往年都高:攝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連起來說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言列舉)。可惜我們沒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啟發。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過程。不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介紹科學知識文章的方法:從事實中把握知識要點,并了解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

  2.了解動物冬眠的知識,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3.掌握本課7個生字,理解“蕩然無存、野性難馴”等28個詞語。

  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閱讀介紹科學知識文章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教學準備: 課外閱讀《動物王國之最》,收集關于動物休眠的資料。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質疑問難。

  2.初知大意,根據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

  1.回顧導入。

  《會說話的燈》、《航天飛機》是什么課文?這類課文有什么特點?

  我們學習這類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重要的是學會閱讀的方法。

  齊讀“學習提示”。(把握知識要點、琢磨介紹方法)

  揭題。說說你對“冬眠”的了解。通過課文學習,還想了解一些什么?

  2.自讀。

  (1)通讀全文,劃出問題。

  (2)自學生字詞。

  (3)《冬眠》講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質疑問難:哪些問題希望在課堂上研究解決?

  3.閱讀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這段講什么?

   指名讀,思考課后第1題:“我決定把它帶回家,看看它怎樣冬眠”這句話在課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根據這句,課文應該介紹些什么?

  (刺猬什么時候冬眠?冬眠時怎樣?什么時候結束冬眠?)

  小組議——全班討論——齊讀第一段。

  4.分段。

  按“準備觀察——進入冬眠——觀察發現——結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結果和理由。

  5.作業。

  (1)作業本上第1題。

  (2)讀書并收集有關動物冬眠的資料。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段,搞清動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說明文嚴謹準確的寫作特點和運用數字寫法的

  好處。

  (二)教學過程

  1.檢查:看拼音寫詞。根據意思寫詞。

  2.閱讀。

  (1)默讀第二大段。

  要求:根據課文內容,整理有關知識,制作提綱式的說明卡片。

  (2)交流卡片內容。

  哪些是作者的觀察?哪些是他轉述書上的知識?觀察獲得的與書上轉述的有什么共同點?

  (3)重點學習第4自然段。

  ①用“不是……而是……”句式說說冬眠是什么,為什么說不是動物睡眠。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關系。

  ②齊讀“一般地說……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說”‘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說”不排除三伏天進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轉折。這轉折句和“一般地說”都構成“因此”這個結論的論據。)

  (4)快速讀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寫作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冬眠》是作者敘述觀察刺猬冬眠情況的,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轉述書本上的知識?

  (沒有書本上的知識,只是一只刺渭的個例,結合書本上的知識,才得出低溫是促成動物冬眠的結論。)

  重讀第二段,完成作業本第4題作業。

  獨立做——全班匯報評價——修改訂正。

  3.練習。

  (1)作業本第2、3題。

  (2)有余力的,學習第4自然段的寫法,用“一般地說”“但是”“因此”等詞語,把下面的文句連成一段準確嚴密的說明。

  青蛙眼睛能準確判斷活動的物體,卻看不清靜止的動物。

  青蛙能用舌頭捕捉空中一閃而過的害蟲。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蟲,它不會吃。

  人們把死昆蟲用線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動,昆蟲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發現,學習作者的科學精神。

  2.了解科普說明文的一般學法和寫法。

  (二)教學過程

  1.閱讀第三、四段。

  (1)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這一段講什么?(刺猬怎樣冬眠)

  “再沒有什么令人興奮的大事了”,這令人興奮的大事指什么?為什么這事讓作者興奮?為什么作者能獲得這個新發現?

  (觀察細——地上有一小灘水;善分析——足跡,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過,想進食;勤實驗——立刻端來食物,第二天不見食物,而后反復驗證。)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觀察刺猬冬眠的經過和新發現。

  (2)自由讀第四段。

    這段講什么?“蕩然無存”、“野性難馴”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交情會蕩然無存,又變得野性難馴的?(結束冬眠,恢復了它的生理機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讀課文,思考;

  《冬眠》介紹了幾個知識要點?研究動物冬眠有什么意義?

  《冬眠》和《養花》、《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我們今后學《冬眠》一類的科普說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學習?

  (寫法不同:知識點正確,表達準確,常舉例和數字說明。

  學科普文要抓:講述的知識點;說明的寫作方法。)

  從課文看,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我們從作者身上學到些什么?

  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3.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6題。

  (2)觀察與調查相結合,了解一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科學性。

  (3)推薦閱讀:中國科技公眾網、

  新年愛護動物雜談

  人類陌生的鯨鯊

  烏鴉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獵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頭

  夜晚出沒的傘兵——北美飛鼠

  會“輕功”的蜥蜴

  海豚愛照鏡子

  動物也喜好音樂嗎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5

  孫志鳳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閱讀介紹科學知識文章的方法:從事實中把握知識要點,并了解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

  2.了解動物冬眠的知識,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3.掌握本課7個生字,理解“蕩然無存、野性難馴”等28個詞語。

  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閱讀介紹科學知識文章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教學準備: 課外閱讀《動物王國之最》,收集關于動物休眠的資料。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質疑問難。

  2.初知大意,根據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 

  1.回顧導入  。

  《會說話的燈》、《航天飛機》是什么課文?這類課文有什么特點?

  我們學習這類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重要的是學會閱讀的方法。

  齊讀“學習提示”。(把握知識要點、琢磨介紹方法)

  揭題。說說你對“冬眠”的了解。通過課文學習,還想了解一些什么?

  2.自讀。

  (1)通讀全文,劃出問題。

  (2)自學生字詞。

  (3)《冬眠》講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質疑問難:哪些問題希望在課堂上研究解決?

  3.閱讀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這段講什么?

   指名讀,思考課后第1題:“我決定把它帶回家,看看它怎樣冬眠”這句話在課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根據這句,課文應該介紹些什么?

  (刺猬什么時候冬眠?冬眠時怎樣?什么時候結束冬眠?)

  小組議——全班討論——齊讀第一段。

  4.分段。

  按“準備觀察——進入冬眠——觀察發現——結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結果和理由。

  5.作業 。

  (1)作業 本上第1題。

  (2)讀書并收集有關動物冬眠的資料。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段,搞清動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說明文嚴謹準確的寫作特點和運用數字寫法的

  好處。

  (二)教學過程 

  1.檢查:看拼音寫詞。根據意思寫詞。

  2.閱讀。

  (1)默讀第二大段。

  要求:根據課文內容,整理有關知識,制作提綱式的說明卡片。

  (2)交流卡片內容。

  哪些是作者的觀察?哪些是他轉述書上的知識?觀察獲得的與書上轉述的有什么共同點?

  (3)重點學習第4自然段。

  ①用“不是……而是……”句式說說冬眠是什么,為什么說不是動物睡眠。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關系。

  ②齊讀“一般地說……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說”‘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說”不排除三伏天進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轉折。這轉折句和“一般地說”都構成“因此”這個結論的論據。)

  (4)快速讀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寫作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冬眠》是作者敘述觀察刺猬冬眠情況的,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轉述書本上的知識?

  (沒有書本上的知識,只是一只刺渭的個例,結合書本上的知識,才得出低溫是促成動物冬眠的結論。)

  重讀第二段,完成作業 本第4題作業 。

  獨立做——全班匯報評價——修改訂正。

  3.練習。

  (1)作業 本第2、3題。

  (2)有余力的,學習第4自然段的寫法,用“一般地說”“但是”“因此”等詞語,把下面的文句連成一段準確嚴密的說明。

  青蛙眼睛能準確判斷活動的物體,卻看不清靜止的動物。

  青蛙能用舌頭捕捉空中一閃而過的害蟲。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蟲,它不會吃。

  人們把死昆蟲用線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動,昆蟲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發現,學習作者的科學精神。

  2.了解科普說明文的一般學法和寫法。

  (二)教學過程 

  1.閱讀第三、四段。

  (1)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這一段講什么?(刺猬怎樣冬眠)

  “再沒有什么令人興奮的大事了”,這令人興奮的大事指什么?為什么這事讓作者興奮?為什么作者能獲得這個新發現?

  (觀察細——地上有一小灘水;善分析——足跡,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過,想進食;勤實驗——立刻端來食物,第二天不見食物,而后反復驗證。)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觀察刺猬冬眠的經過和新發現。

  (2)自由讀第四段。

   這段講什么?“蕩然無存”、“野性難馴”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交情會蕩然無存,又變得野性難馴的?(結束冬眠,恢復了它的生理機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讀課文,思考;

  《冬眠》介紹了幾個知識要點?研究動物冬眠有什么意義?

  《冬眠》和《養花》、《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我們今后學《冬眠》一類的科普說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學習?

  (寫法不同:知識點正確,表達準確,常舉例和數字說明。

  學科普文要抓:講述的知識點;說明的寫作方法。)

  從課文看,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我們從作者身上學到些什么?

  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3.作業 。

  (1)完成作業 本第6題。

  (2)觀察與調查相結合,了解一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科學性。

  (3)推薦閱讀:中國科技公眾網、

  新年愛護動物雜談

  人類陌生的鯨鯊

  烏鴉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獵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頭

  夜晚出沒的傘兵——北美飛鼠

  會“輕功”的蜥蜴

  海豚愛照鏡子

  動物也喜好音樂嗎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6

  佚名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順序記敘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4.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讀課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有什么特點。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畫上線。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解生字新詞。

  1.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句子的內容,通過查字典詞典,讀解生字新詞(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聞,用鼻子辨別氣味。

  刺猬(wēi):哺乳動物,頭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晝伏夜出,吃昆蟲、鼠、蛇等,對農業有益。

  拋(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長筒的鞋。

  扭(niǔ()亮電燈:扭,轉動電門的動作。

  扯(chě)不上關系:就是拉不上關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減損,消費。力量、精神、東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損而漸漸減少。

  測(cè)量:測,測量。用儀器確定溫度、速度、長度、高度、時間等數值。

  地窖(jiào):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東西放進去。還讀“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時刨下來卷著的薄木頭片。

  攝氏度:攝氏溫標的單位。純水的冰點為0度,沸點為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這種溫標是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盡最大力量。

  趨(qū)走:趨,趕,趕走。

  嘶(sī)嘶:嘶,馬叫。這里指刺猬身體發出的一種近似氣體排出時的聲音。

  蜷(quán):身體彎曲收縮。

  拎(līn):提著。

  電筒(tǒng):手電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沒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畢竟、到底的意思。

  難馴(xùn):馴,讓動物馴服。難以讓刺猬順從。

  畜(chù))生:多指牛馬豬羊等家畜。“生”讀輕聲。這里指刺猬。

  2.糾正以下容易誤讀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讀成“p2ng”的音;

  “當(dàng)天”“當(dāng)球玩”的“當”不要讀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讀成“shì”的音;

  “興趣(qù)”的“趣”不要讀成“qū”的音;

  “縮成一團”的“團”,“好玩”的“玩”,“整個”的“個”,都應讀兒化。

  3.注意“測”與“側”,“窖”與“窯”,“燥”與“躁”,“馴”與“訓”的區別。

  4.大家說一說,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過冬的,有什么特點。把畫下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教師暫不做結論)。

  (二)按“預習”要求,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點。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1.用“一邊讀,一邊想”,加上“一邊畫”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沒有中心句,自己歸納)。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個傍晚,我在葡萄園發現了一只刺猬,決定帶回去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帶回家。

  第3自然段:當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書中說,冬眠和四季扯不上關系。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動物進入冬眠,體溫下降,生理機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別的方法測驗刺猬怎樣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竭力驅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終于進入夢鄉。

  第9自然段:半個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發現地上有一小灘水。

  第11自然段:我斷定刺猬撒了尿。端來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兩三星期,刺猬會醒來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繼續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陽光照射的較溫暖的車房里,它又活躍起來。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當初發現它的地方。

  2.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提示:作者寫了一件觀察刺猬怎樣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束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的。這樣的文章,一般情況下,事情的發生和起因是文章的開頭段(不限定一個自然段)。那中間部分就要看事情的發展變化,可分幾個階段,就是幾個結構段了。通常看地點的轉換或時間的推移來確定劃分的標志。

  按照這樣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組討論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從葡萄園帶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細觀察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進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發現冬眠的刺猬,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然后繼續入睡。

  3.質疑問難:提出疑問后,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討論解答。以下詞語注釋,供課堂參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穩穩。

  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蕩然,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慣例去做。

  生理機能:身體內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動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循環等能力。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二)進一步體會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確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三、教學過程 

  (一)帶著以下問題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解答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畫上橫線,然后說一說,共同明確答案。

  1.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課文中說: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關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發現當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生理上有什么特點?降到十二攝氏度時,生理上又有什么特點?直到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怎樣了?以后又有哪些發現?

  (第1題:一般地說,冬眠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中,減少體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第2題: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溫,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溫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動物放進冰箱里,它也會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動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會冬眠的。所以說,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關系。

  第3題: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刺猬的胃口還很好;氣溫降到十二攝氏度時,刺猬用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氣溫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進入冬眠。以后,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較溫暖的車房里,陽光照射到它身上時才醒過來,結束冬眠。)

  4.依據討論和解答,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第3題)。最后議一議: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刺猬冬眠有什么好處。

  (好處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道理。)

  (二)做詞語練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選做)。

  1.課文中有兩句話,分別用了“即使”和“如故”兩個詞。按照你的理解,換上意思相同的詞語,句子的意思不變,你看換什么詞語合適?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細刨花,它也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開始,我檢查竹籃,一切狀況如故。

  (照舊、依舊、跟原來一樣)

  2.區分近義詞:

  課文使用了“測量、測驗”和“減少、減弱”兩組近義詞,找出它們的原句,看看測量什么,測驗什么,減少什么,減弱什么,這幾個詞在近義范圍內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測量 刺猬體溫(用尺子、容器、溫度計等量具確定長度、體積、溫度等數值。)

  測驗 刺猬冬眠(用儀器或其他辦法檢查驗證成績、狀況,如測驗數學,技術測驗等。)

  減少 體力消耗(從數量上減去一部分。)

  減弱 生理機能(從氣勢、力量上變弱了。)

  3.課文寫刺猬冬眠,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說一說。

  大睡(睡得時間較長)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進入夢鄉(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為了表現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詞語,是為了避免用詞上的重復。)

  4.試說一句話,用上其中一個形容睡的詞語,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詞語替換,看看可不可以。

  5.為了說明刺猬在冬眠時生理機能減弱,作者用了數字的比較和變化的方法,增強了說服力。

  ①清醒時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

  冬眠時每分鐘呼吸至少八次

  有時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連幾分鐘不呼吸

  清醒時和冬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比較之下,有力地說明冬眠時,生理機能大大減弱了。

  ②從低到高層層進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氣溫比往年都高:攝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連起來說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言列舉)。可惜我們沒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啟發。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過程。不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7

  《冬眠》這篇小說以近于荒誕的手法來敘述故事,小說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情節極富有戲劇性。語言極富表現力。小編在這里整理了《冬眠》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冬眠

  布蘭克患了一種絕癥,他的主治醫生建議他在死亡前進入冬眠狀態。“十幾年后,能治療你這種病的藥物極有可能會研制出來。”醫生建議他與其等死,還不如賭一把。布蘭克思考了一天一夜后,接受了醫生的建議。

  非常幸運,在布蘭克冬眠后的第20xx年,能有效治療他的病癥的藥物研制出來了。布蘭克原來的主治醫生解除了布蘭克的冬眠狀態,并用新研制出來的藥物治愈了他的病。

  在醫生宣布他可以出院后,布蘭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在證券交易所工作的朋友頓德斯打電話。他直奔醫院的服務臺。“請問,我可以打個電話嗎?”他問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員。

  “當然可以了,不過你得付電話費。”工作人員答道。

  “沒問題。我今天就出院了,到時一起算進我的醫藥費賬單。”說完,布蘭克按下了頓德斯的電話號碼。

  電話通了,布蘭克激動萬分道:“頓德斯,我是布蘭克。感謝上帝,你的號碼沒變。”

  “布蘭克!”電話那邊尖叫道,“你活過來了!哦,上帝!”

  “是的,頓德斯,我活過來了,并且完全康復了。”布蘭克說,“不過,現在我們先不聊這事。你快告訴我,我的那幾只股票怎么樣了?美孚石油,你先說這只。

  “美孚石油……我看看。嗯……美孚石油現在是2860美元每股。”頓德斯答道。

  “什么?2860美元每股,頓德斯,你沒騙我吧?”布蘭克尖叫道。美孚石油的股票當年是65美元每股,他買了1000股啊!

  “沒錯,2860美元每股。”頓德斯答道。

  “那么……那么,通用電氣呢?快告訴我!”布蘭克激動地問道。

  “通用電氣現在是3180美元每股。”頓德斯答道。

  布蘭克的手激動得幾乎握不住話筒,因為他當初買了20xx股通用電氣,每股才25美元。“還有……還有,波音公司呢?”他已經激動得語無倫次了。

  “波音公司……3660美元每股。”

  布蘭克幾乎要暈倒。他當初以每股38美元買進了波音公司5000股啊!他放下電話,摸著胸口不停地喘氣。這一覺醒來,不但治好了病,還賺了兩千多萬美元,他怎么能不激動呢?

  “先生,你沒事吧?”服務臺的工作人員問。

  “沒事,沒事。謝謝!哦,對了,我這次通話的費用是多少?”布蘭克撫摸著胸口問道。

  工作人員看了看顯示器,說道:“1分46秒,200美元。”

  “什么?”布蘭克尖叫道,“兩分鐘不是20美分嗎?你們這是搶劫嗎?”

  工作人員盯著布蘭克好一會兒,說道:“你是20xx年前被冬眠的那位布蘭克先生吧。你不知道,現在通貨膨脹很嚴重,本地通話已經不是10美分一分鐘,而是100美元。現在的物價是20xx年前的1000倍。”

  布蘭克失魂落魄地回到病房。一分鐘前,他還為自己恢復了健康和突然成為千萬富翁而興奮無比,但現在……“雖然我的股票賺了兩千多萬,但我現在恐怕連醫藥費也支付不起。”他自言自語。

  過了一會兒 ,他的主治醫生走了進來。“布蘭克先生,有一件事情現在必須跟你講清楚,是關于醫藥費的問題。20xx年前,你給醫院預交了100萬美元,當初已經簽訂協議,這是維持你冬眠狀態的費用。你醒來后,治療的費用我們醫院一分錢都還沒收。你看,我們也想不到通貨膨脹會這么厲害,物價幾乎是20xx年前的1000倍……”說到這里,醫生止住了。

  “醫生,你說吧,一共是多少錢?”布蘭克有氣無力地問道。

  醫生尷尬地笑了笑,說道:“一共是8000萬美元。你知道,這要擱在20xx年前,也就8萬美元。”

  布蘭克一言不發。醫生趕緊又說:“我向你保證,這8000萬美元真的只是你冬眠醒來后的治療費用。你不知道,其實在你冬眠后的第四年,通貨膨脹就爆發了,之后物價就直線上升,一直升到現在這個樣子。但我們簽了合同,所以,冬眠所花的費用盡管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而上升,但我們沒多收一分錢。我可以以一個醫生的醫德向你保證。說實話,醫院根本沒賺你的錢,有可能還虧了呢!”

  布蘭克盯著醫生,說:“你能把我再冬眠起來嗎?等物價回落到20xx年前時,再把我救活?”

  《冬眠》閱讀題目:

  17、概括布蘭克被解除冬眠狀態絕癥治愈后的心理變化過程。(4分)

  18、布蘭克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點?試聯系情節簡要分析。(4分)

  19、小說的結尾寫布蘭克盯著醫生說“你能把我再冬眠起來嗎?”你覺得這一情節真實可信嗎?為什么?(6分)

  20、下列對這篇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這篇小說以近于荒誕的手法來敘述故事,小說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情節極富有戲劇性。語言極富表現力。

  B、當頓德斯在電話中聽到了布蘭克的聲音,忍不住在電話那邊發出尖叫,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了他對布蘭克在冬眠后被救活過來的驚異心理。

  C、小說主要通過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布蘭克股票的收益情況、20xx年后通貨膨脹的情況等情節,都是借助人物對話來推動的。

  D、文章結尾寫布蘭克請求醫生把他再冬眠起來,是因為他再也無力支付高昂的醫藥費,只有等待自己的股票升值足夠支付醫藥費后重新解除冬眠。

  E、布蘭克這一形象是作者盡力鞭撻的,因為他是個愛錢如命的人,為了錢絲毫不關心家人,醒來后就急著打聽股票收益。

  《冬眠》參考答案:

  17、剛出院時想了解自己購買的股票情況的迫切;得知自己股票暴漲的激動狂喜;了解現在的物價是20xx年前的1000倍的失魂落魄;得知自己已經連付醫藥費的錢都不夠后的絕望。(4分,每點1分)

  18、(1)愛投機:身患絕癥,毅然請求醫生將自己冬眠起來,等待時機;

  (2)過分看重金錢:絕癥治愈后,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股票收益情況;

  (3)軟弱,經不起打擊:知道自己支付不起醫藥費便失魂落魄,甚至要求醫生將自己重新冬眠起來。

  (至少達到兩點,觀點和結合文本分析各1分)

  19、示例一:真實可信。

  這一情節發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身患絕癥的布蘭克在冬眠中好不容易盼來新研制出來的藥物,治愈了他的病,但最終卻要求醫生將其重新冬眠,這一結局出人意料。但前面寫他通一次電話200美元,“現在的物價是20xx年前的1000倍”,治療的費用高達8000萬美元等伏筆的描寫,都使得情節的發展又在情理之中。

  示例二:不夠真實。

  因為布蘭克因物價上漲已經支付不起醫藥費了,但他可以從自己的親人、朋友、政府那兒獲得支持;從原文看,布蘭克有經商頭腦,他可以東山再起,通過經商還清醫療費用;只要布蘭克說明情況,醫院也會根據布蘭克的實際情況減免其醫療費用。(觀點鮮明,言之成理即可。)

  20、DE解析:D項,“只有等待自己的股票升值足夠支付醫藥費后重新解除冬眠”于文無據。E項,“作者盡力鞭撻的”言過其實,“為了錢絲毫不關心家人”這一分析也有點牽強附會。

《冬眠》之想做讀寫 篇8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蕩然無存、野性難馴”等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會閱讀介紹科學知識文章的方法:從事實中把握知識要點,了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

  3、體會文章用詞的確切與嚴密,體會數字在文中的作用。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初步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閱讀科普文章的方法,讀懂文章中所介紹的知識要點。

  難點:體會文章的詞句怎樣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板書預設:

  把握知識要點琢磨文章詞句

  什么叫冬眠?——自然現象

  冬什么時候冬眠?——漫長的嚴冬(低溫)

  眠冬眠時的情況怎樣?列數字、舉例、作比較等

  什么時候結束冬眠——3月(驚蟄時節)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單元提示,了解動物冬眠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學習單元提示,揭示課題。

  1、學習提示的第1句話。

  我們在第七冊第六單元《會說話的燈》、《航天飛機》等課文中已學過怎樣閱讀兒童科普文章,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科學知識,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寫的,還要想想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今天要學的這個單元的文章也都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在學習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請同學們劃出“學習提示”中的第一句話讀讀說說。

  板書:把握知識要點,琢磨文章詞句。

  2、揭示課題。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冬眠》,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科學知識?是怎樣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的呢?

  (2)從課題看,你推測課文會寫些什么呢?

  板書:什么叫冬眠?什么時候冬眠?冬眠時的情況怎樣?什么時候結束冬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知識要點。

  1、自由放聲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想想詞語意思,并質疑。

  (1)重點正音:靴xuē窯jiào刨bào拎līn馴xùn

  (2)重點字形指導:靴窯

  (3)重點字義檢查:

  狀況如故(原來)——樣子和原來一樣。

  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了。

  野性難馴(使馴服)——野蠻的性情不容易馴服。

  (4)質疑:生理機能?(放至深讀時解釋)

  驚蟄時節?(二十四節氣之一,3月上旬)

  細刨花?洞穴?地窯?

  2、再讀課文,想想你從文中讀懂了作者向我們介紹的哪些科學知識,請把要點記在書上。(提示:可以參照看課題時所提出來的問題來進行思考。)

  3、交流,點拔:

  (1)以“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的句式進行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科學知識要點。并要求找出課文中的依據,并相應地指導讀通讀熟那些句子或段落。

  (2)據生交流,師隨機歸納,板書。

  A、知道什么叫冬眠?指導讀通第4自然段。

  冬眠是一種自然現象。(就像雨后出彩虹,天要下雨等。)

  冬眠是一種怎樣的自然現象?(冬眠不是睡眠,和日歷上的日月扯不上關系。一般地說,它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中減少精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練說,說熟練為止。

  B、知道什么時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關鍵原因是要低濕,低到7度左右。

  C、冬眠的特點呢?(體溫下降,生理機能減弱,每隔兩三個星期醒一次,撒尿,進食。)

  D、什么時候結束冬眠?(3月,驚縶時節)

  (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機能?減弱表現在哪里?)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回答課后第1題的第(1)小題:

  (在文中起總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時候冬眠;(2)冬眠的特點;

  (3)什么時候結束冬眠等三部分來說這個意思的?)

  2、據此給文章分段。

  (1)(2)║(3)——(8)║(9)——(12)║(13)——(15)║

  3、說說各段的意思;完成課作6。

  四、設疑結課

  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的呢?下節課重點研究。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鞏固動物冬眠的知識,深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一、復習“單元學習提示”。

  1、上節課已經知道閱讀科技文章時要抓住哪兩個重點呢?

  板書:把握知識要點,琢磨文章詞句。

  2、齊讀單元提示第一句話。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文章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要點?(提示:看板書回答。)

  4、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科學知識介紹得真實、準確、生動的呢?這是這節課要認真研究探討的問題。

  二、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把什么叫冬眠和動物什么時候冬眠這兩個知識點介紹清楚的呢?請讀讀這段文字。

  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

  (1)第2句:

  A、“它”指什么?(冬眠)

  B、縮句:冬眠是一種自然現象:

  C、理解修飾語:

  漫長的嚴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冬眠的時間

  減少精力消耗(聯系第5自然段的內容理解)

  D、熟讀成誦。

  (2)作者用了哪些詞把動物冬眠的時間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以及動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紹準確的呢?(引導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說”、“但是”、“因此”。)

  (3)想想這幾個詞語在這段話中所表達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加上“一般地說”,說明這是一般情況,下面一句用“但是”轉折,提出了特殊情況:動物并不是只有在嚴冬才會冬眠,放進冰箱因為周圍溫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會冬眠。這里用上“一般地說”,判斷更加準確、嚴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說……但是……”基礎上得出的科學結論: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4)完成課作3。

  (5)小結:這里用上“一般地說”、“但是”、“因此”等詞把動物冬眠時間的一般情況、特殊情況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紹得一清二楚。足見其用詞非常準確,判斷嚴密。

  3、齊讀第4自然段2-4句。

  4、背誦這三句話。

  三、重點學習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是怎樣把動物冬眠時的特點介紹準確、生動的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5自然段。

  2、默讀,思考:這段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先概括后舉例,多次采用列數字的方法,還采用比較的方法。)

  3、填表:(課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這兩格)

  4、你覺得作者用了這么多精確的數字來說明動物冬眠時,生理機能一同減弱有什么好處呢?

  (用了數字,比較準確,通過對比,能更清楚地說明生理機能的減弱程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5、再讀這一段,你覺得作者除了用列數字的方法使你感覺到知識點介紹得非常準確、形象外,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用得也很準確?

  (至多……甚至……而且常常……)

  6、指導朗讀這一段。

  四、自讀6——1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把刺猬冬眠每隔兩三周要醒一次,撒尿、進食和結束冬眠時間的知識介紹準確、生動的呢?請自由讀6——15自然段,繼續完成課作4。

  2、反饋交流第4題,看著所填寫的數字,你有什么想法?

  (1)用詞準確;(2)觀察仔細、認真。

  3、再讀6——15自然段,說說還有哪些詞令你覺得作者用詞非常準確?

  (1)這小東西跟我還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讓我把……測量體溫。

  A、“恐怕”什么意思?

  B、這個詞若刪除,句子意思有什么變化?

  (“恐怕:表示一種推測,而不是事實。若刪除,就表示一種事實。)

  (2)走近一看,我發現從……,我斷定這是它撒的尿。

  A、“斷定”什么意思?

  B、如果把“斷定”改為“想”或“知道”等詞好嗎?為什么?

  (“想、知道”等詞語意不如“斷定”來得肯定。而作者這里已經十分確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還是用“斷定”確切些。

  C、這里作者是根據什么斷定的?

  (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即使……也……至少)

  (4)它似乎對飲食比睡眠更感興趣……。

  五、朗讀全文,質疑。

  1、朗讀課文,針對課文內容再質疑、解疑。

  2、再讀課文,回答課后第1題第(3)小題:

  (仔細觀察,嚴謹的科學態度。)

  3、小結:以后我們對事物感興趣也一定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六、總結全文,小結方法。

  1、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大家可以從地點、氣溫、樣子、時間、作者的新發現等方面去概括。

  2、我們還知道了讀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時要注意兩點:,所以我們寫這類文章時,也要怎么做?

  (把科學知識介紹清楚,還要注意琢磨用怎樣的詞句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更準確、生動。)

  七、擴展延伸

  1、“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言列舉)。

  2、可惜我們沒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啟發。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過程。不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八、課外作業

  1、觀察與調查相結合,了解一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科學性。

  2、推薦閱讀:中國科技公眾網新年愛護動物雜談人類陌生的鯨鯊

  烏鴉也是“右撇子”射水捕食的獵手森林里最快的舌頭

  夜晚出沒的傘兵——北美飛鼠會“輕功”的蜥蜴

  海豚愛照鏡子動物也喜好音樂嗎

  篇二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順序記敘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4.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讀課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有什么特點。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畫上線。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解生字新詞。

  1.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句子的內容,通過查字典詞典,讀解生字新詞(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聞,用鼻子辨別氣味。

  刺猬(wēi):哺乳動物,頭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晝伏夜出,吃昆蟲、鼠、蛇等,對農業有益。

  拋(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長筒的鞋。

  扭(niǔ()亮電燈:扭,轉動電門的動作。

  扯(chě)不上關系:就是拉不上關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減損,消費。力量、精神、東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損而漸漸減少。

  測(cè)量:測,測量。用儀器確定溫度、速度、長度、高度、時間等數值。

  地窖(jiào):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東西放進去。還讀"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時刨下來卷著的薄木頭片。

  攝氏度:攝氏溫標的單位。純水的冰點為0度,沸點為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這種溫標是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盡力量。

  趨(qū)走:趨,趕,趕走。

  嘶(sī)嘶:嘶,馬叫。這里指刺猬身體發出的一種近似氣體排出時的聲音。

  蜷(quán):身體彎曲收縮。

  拎(līn):提著。

  電筒(tǒng):手電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沒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畢竟、到底的意思。

  難馴(xùn):馴,讓動物馴服。難以讓刺猬順從。

  畜(chù))生:多指牛馬豬羊等家畜。"生"讀輕聲。這里指刺猬。

  2.糾正以下容易誤讀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讀成"p2ng"的音;

  "當(dàng)天當(dāng)球玩"的"當"不要讀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讀成"shì"的音;

  "興趣(qù)"的"趣"不要讀成"qū"的音;

  "縮成一團"的"團","好玩"的"玩","整個"的"個",都應讀兒化。

  3.注意"測"與"側","窖"與"窯","燥"與"躁","馴"與"訓"的區別。

  4.大家說一說,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過冬的,有什么特點。把畫下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教師暫不做結論)。

  (二)按"預習"要求,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點。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1.用"一邊讀,一邊想",加上"一邊畫"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沒有中心句,自己歸納)。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個傍晚,我在葡萄園發現了一只刺猬,決定帶回去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帶回家。

  第3自然段:當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書中說,冬眠和四季扯不上關系。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動物進入冬眠,體溫下降,生理機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別的方法測驗刺猬怎樣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竭力驅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終于進入夢鄉。

  第9自然段:半個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發現地上有一小灘水。

  第11自然段:我斷定刺猬撒了尿。端來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兩三星期,刺猬會醒來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繼續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陽光照射的較溫暖的車房里,它又活躍起來。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當初發現它的地方。

  2.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提示:作者寫了一件觀察刺猬怎樣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束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的。這樣的文章,一般情況下,事情的發生和起因是文章的開頭段(不限定一個自然段)。那中間部分就要看事情的發展變化,可分幾個階段,就是幾個結構段了。通常看地點的轉換或時間的推移來確定劃分的標志。

  按照這樣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組討論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從葡萄園帶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細觀察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進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發現冬眠的刺猬,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然后繼續入睡。

  3.質疑問難:提出疑問后,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討論解答。以下詞語注釋,供課堂參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穩穩。

  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蕩然,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慣例去做。

  生理機能:身體內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動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循環等能力。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二)進一步體會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確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三、教學過程

  (一)帶著以下問題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解答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畫上橫線,然后說一說,共同明確答案。

  1.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課文中說: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關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發現當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生理上有什么特點?降到十二攝氏度時,生理上又有什么特點?直到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怎樣了?以后又有哪些發現?

  (第1題:一般地說,冬眠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中,減少體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第2題: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溫,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溫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動物放進冰箱里,它也會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動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會冬眠的。所以說,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關系。

  第3題: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刺猬的胃口還很好;氣溫降到十二攝氏度時,刺猬用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氣溫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進入冬眠。以后,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較溫暖的車房里,陽光照射到它身上時才醒過來,結束冬眠。)

  4.依據討論和解答,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第3題)。最后議一議: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刺猬冬眠有什么好處。

  (好處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道理。)

  (二)做詞語練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選做)。

  1.課文中有兩句話,分別用了"即使"和"如故"兩個詞。按照你的理解,換上意思相同的詞語,句子的意思不變,你看換什么詞語合適?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細刨花,它也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開始,我檢查竹籃,一切狀況如故。

  (照舊、依舊、跟原來一樣)

  2.區分近義詞:

  課文使用了"測量、測驗"和"減少、減弱"兩組近義詞,找出它們的原句,看看測量什么,測驗什么,減少什么,減弱什么,這幾個詞在近義范圍內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測量 刺猬體溫(用尺子、容器、溫度計等量具確定長度、體積、溫度等數值。)

  測驗 刺猬冬眠(用儀器或其他辦法檢查驗證成績、狀況,如測驗數學,技術測驗等。)

  減少 體力消耗(從數量上減去一部分。)

  減弱 生理機能(從氣勢、力量上變弱了。)

  3.課文寫刺猬冬眠,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說一說。

  大睡(睡得時間較長)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進入夢鄉(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為了表現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詞語,是為了避免用詞上的重復。)

  4.試說一句話,用上其中一個形容睡的詞語,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詞語替換,看看可不可以。

  5.為了說明刺猬在冬眠時生理機能減弱,作者用了數字的比較和變化的方法,增強了說服力。

  ①清醒時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

  冬眠時每分鐘呼吸至少八次

  有時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連幾分鐘不呼吸

  清醒時和冬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比較之下,有力地說明冬眠時,生理機能大大減弱了。

  ②從低到高層層進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氣溫比往年都高:攝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連起來說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言列舉)。可惜我們沒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啟發。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過程。不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教學反思

  《冬眠》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文章。課文敘述了作者觀察到的刺猬的冬眠的情況,告訴我們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運用方法讀懂課文,了解知識,更要了解作者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介紹科學知識。因為語文課的落腳點始終應在語言文字的學習與運用上,這便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所在,也只有抓住這一重點,即體會語言文字的準確與生動,才能體現科普說明文的特點,也不失語文味。因此,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便定為體會作者怎樣準確生動地運用語言文字向我們介紹科學知識。為了突破重點,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一,抓住“一般地說……但是……因此……”這個句式,讓學生體會冬眠這一定義的正確性,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嚴謹。

  冬眠的定義是本課重要的知識點,首先,我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經驗談談印象中的冬眠,了解到同學們經驗世界中的冬眠是指動物們在冬天睡覺。然后出示小黑板,即將書本中的“一般地說”去掉,“所謂冬眠,它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中減少精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請同學們與書中的概念進行比較,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一下就發現少了“一般地說”,師接著追問:“一般地說,能不能少?為什么?”學生們紛紛說不能丟,因為課文馬上說了一種特殊情況,也就是在三伏天,你把它放進氣溫七攝氏度的冰箱里,它也會冬眠,作者用“但是”這個連接詞指出了這種特殊情況,所以,“一般地說”一定不能去,我鄭重地將這四個字加上去,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運用語言文字是多么的準確。

  二,體會作者運用舉例,列數字的方法將科學知識詮釋的更生動。

  本課的另外一個知識點是動物進入冬眠,其他的生理機能也一同減弱。我同樣用了比較的方法,出示“動物進入冬眠,體溫下降,以適應周圍的氣溫,其他生理機能也一同減弱。呼吸減弱了,心跳也放緩了。”請同學們與書中的進行比較,說說自己的看法,很開放的一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認為書中運用了舉例,列數字的方法能讓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對呼吸,心跳減弱的程度有更清晰的認識。最后,請同學們用朗讀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有了前面的感悟,同學們讀的非常到位。

  當然本課的教學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本節課的設計循規蹈矩,看似扎實,卻不夠大氣,比如課始,理作者的寫作思路,有牽著學生走的感覺,再比如處理“一般地說”,其實作者只說明了一種特殊的情況,完全可以請學生說說還有沒有別的特殊情況。另外,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如何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注,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思考的問題。

《冬眠》之想做讀寫(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精選15篇)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2.學會利用網絡查閱資料,上網發布信息,用網絡來幫助學習。3.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負荊請罪》教案(精選14篇)

    教學 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全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綠線中的一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聯系課文,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來源;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

  • 《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精選16篇)

    質疑探究感悟──《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一、交流感受,提出問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懂的內容可能有:老狐貍救了“我”;小狐貍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

  • 《童年的朋友》同步練習(精選12篇)

    一、看拼音寫漢字yuanhang huanxiang rujisike yuanduchongyang fangqi quanji xunlian shangyin tuoyuan( ) ( ) ( ) ( ) ( ) ( ) ( ) ( ) ( ) duanlian jujue gulu fanteng maorongrong zoulang xingyingbuli touxiang gengchi kezhi(...

  • 《桃花心木》說課稿(精選7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蘊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

  • 燈光教案(通用5篇)

    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這節課由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生:高興。師:那就請你們用響亮的聲音告訴聽課的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是生齊讀課題。...

  • 14安塞腰鼓(通用14篇)

    如:豪放的、雄渾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縛的、使人嘆為觀止的、激揚而飛動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黃土高原人元氣與神魂的等。三、研讀與賞析1.學生自讀,提出疑問,師生合作探究。...

  •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精選17篇)

    一、復習導入師:你初讀課題可能會有你的感受和認識。你強調了這一株柳給你的印象,你強調了這一株柳生存的環境。上節課我們強調了青海高原的惡劣環境,你記住了,是的,這是一株神奇的柳。...

  • 9詞兩首(精選12篇)

    目錄:第一頁,教學設計。第二頁,教學思考及資料。第三頁,學生想象詞境作文如 夢 令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顆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v麻豆 | 黄色a级片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100集久久久 | 五月天影院久久综合 | 国产精品色在线 | 四虎一级片 | 日本人妻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 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曰曰| 激情久久精品 | 特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九九九 | 夜夜爱夜夜做夜夜爽 |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 在线黄色av | 1级黄色毛片 | 四只虎影院在线免费 | 91精品短视频 | 国产精品8区 | 亚洲av无码天堂在线看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19p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人国产在线观看 | 98涩涩国产露脸精品国产网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 一区一区三区四区产品动漫 | 国产一区一区三区 | 亚洲老妇老熟妇 |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 日日操夜夜操免费视频 | 俄罗斯性bbbbbxxxxx| 成人小视频网 |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爽 | 亚洲清纯国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六月激情网 |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 性视频一区二区 |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 97在线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