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學參考(精選15篇)
《手指》教學參考 篇1
(一)作者參考:
作者:豐子愷。浙江人。現代作家名仁,字嬰行。從小愛好美術。代表作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二)講法參考:
問題:本文中所講五指的特點各是什么?
它們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特點:算不上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最肯吃苦
食指特點:不窈窕;工作復雜
中指特點: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養尊處優。
無名指和小指特點:體態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
(三)本文道理
在文中: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手指》教學參考 篇2
手指教學反思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后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 “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為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贊一贊,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是以“把握閱讀材料為大意”為主要的閱讀目的。略讀教學不是學習的略讀教學,還要學習應用包括細讀在內的多種閱讀方法。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并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后,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里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著,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并在書上進行批注。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后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么啟示。孩子們基本都眾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為什么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閱讀鏈接里的小詩《手》,談談收獲和體會,并有感情地誦讀。
這篇課文教完,我給孩子們布置了這個星期的周記,仿照課文的方法寫“五官”。
《手指》教學反思
今天,我讓學生選擇身邊有感觸的普通事物進行練筆,要求寫清它的特點并從中得到感悟,于是,我又想起了豐子愷先生寫的散文——《手指》,這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后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 “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為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贊一贊,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對學生有了如此的引導與點撥,他們再選擇身邊的事物練筆,我想已經不是一件難事,我對他們充滿了期待!
《手指》教學參考 篇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搜集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么。
(板書課題,齊讀)
(先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手指有什么特點,為下一步體會文章內容和感悟作者寫法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讀一讀課前的自學提示,看看課文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2個)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同時思考作者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3.檢查自學情況:
(1)字詞:
讀音:搔(sāo)癢 窈(yǎo)窕(tiǎo) 養尊(zūn)處[chǔ]優
愛憎(zēng)(書上的讀音是錯誤的)
詞義:窈窕 養尊處優 附庸 愛憎
(2)說說看,作者是圍繞著哪句話來寫的?
(第1自然段:“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短。”開門見山,中心句;或者第6自然段:“手指的全體……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一讀解決字詞,讀準、讀通課文,找出中心句,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1.帶著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再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么特點,快速默讀批劃重點語句,填寫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這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手指名稱 長 處 短 處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無名指
小 指
2.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重點理解: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3.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4.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6.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二讀默讀批劃重點語句,理解手指的不同特點,并品味作者生動幽默的表達,體會思想感情。)
四、回歸整體,領悟表達:
1.快速瀏覽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的?
2.學生匯報:
抓住手指各自的特點,運用擬人、排比等多種表達方法,語言風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達感悟。
(三讀快速瀏覽、回歸整體,品味寫法,便于指導學說仿寫。)
五、鞏固練習:
1.出示題單:(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本文是( )寫的一篇散文。文章( )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個手指( ),( )。接著以( )的語言,具體描寫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 )和( )。最后以手指的全體比喻( ),闡明了( )的人生道理。
2.讀寫結合:模仿本課寫法,選擇類似的事物寫一寫,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可以啟發學生寫一寫五官、電腦各部分、文具盒、標點符號、鐘表的指針、花兒個部分……
《手指》教學參考 篇4
(說明:本文是魯教版五下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本組文章都是以事寓理,借物喻人的,并且都提出了和學生學習生活修養緊密相關的一些品質方面的看法和要求。)
設計理念:自主 拓展 探究 聯系
教學目標:1、識記“直直落落、養尊處優”等12個詞語。
2、說出各個手指的優點和缺點;(重點)
3、理解課文通過手指給我們的啟示:在一個集體中,成員之間要“取長補短,團結一致。(難點)
教學準備:ppt課件、馬季相聲《五官爭功》片段、和手有關的其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本單元課文給我們回答了一個問題:好學生是怎么“煉”出來的。《學弈》告訴我們學習要專心致志,《兩小兒辯日》提示我們對生活中的現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桃花心木》教導我們要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的心,從《頂碗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堅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給我許多寶貴的思考。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朗讀,交流字詞。
2、默讀課文,把握結構(總分總的結構)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部分閱讀
1、讀中間的幾個自然段,在文中畫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優點和不足。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2、獨立填寫表格。(見幻燈片)
(四)、玩游戲,說道理
游戲設計:把全班分成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分別演五根手指,展開《五指爭功》的辯論,每組重點說自己的好處,批評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組當裁判組,最后說說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拓展學習
1、試著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2、搜集豐子愷的漫畫,和同學們交流。
3、挑戰自己,創作《五指爭功》的相聲。
板書設計:
手指
手指 各有長短
取長補短 團結一致
同學 各有優缺點
《手指》教學參考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 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表達方法,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學時間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勞動不說話。(手)
2.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手,十個手指,這一雙手,十個手指,讓我們學會了許多事,干了許多活。現在我們來想一想,說一說你用這雙手做過哪些事情,在做這些事情時,這十個手指是怎么分工合作的?
3.學生回憶生活,想一想,說一說。
4.過渡導入:關于手指,同學們想說的還真不少。是啊,手長在每個人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著名作家、漫畫家豐子愷曾經寫過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手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篇文章吧!
二、初讀課文
1.簡介作者。
2.默讀閱讀提示,標出閱讀要求并指名回答。
3.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5.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6. 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別具體寫( ),最后總結寫( )。
7. 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匯報交流。
手指名稱 優點 缺點 大拇指 最肯吃苦。 姿態不美 食指 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 中指 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 無名指 風光無限 能力薄弱 小指 小巧玲瓏 能力薄弱
4.感受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的特點,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四.聯系實際,感悟道理。
1.準備一支筆,一塊磚,指名學生上臺配合做游戲。
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這只筆,看能不能拿起來,拿不起來找其手指幫忙,用兩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會有什么發現?再分別用同樣的方法去拿這塊磚,你有什么感受?
(團結就是力量)
2.做了這個游戲后,你認為和文中哪段文字相符找出來讀一讀。
3.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明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作業
小練筆: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試著寫一寫。
板書設計
5 ﹡ 手 指
各有所長
團結一致
各有所短
《手指》教學參考 篇6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與以前課本中選入的先生的《白鵝》一樣,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雖是一篇略讀課文,但由于我十分喜歡和欣賞先生的文風,就當做精讀課文來講的,課前還請美術吳老師在黑板上畫了插圖。
果然,學生也十分喜歡學習本文。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后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課后我還布置了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結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語言風格,幽默地寫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而且很有見解。如:有的孩子認為中指并不向先生說的那樣“養尊處優”,反而是“忍辱負重”,每天扛著鋼筆寫個不停,都累得駝了背。多么生動的比喻啊!由此可見,我們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挖掘不同課文中的寫法特點,讓學生在仿寫、續寫、擴寫等活動中,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手指》教學參考 篇7
掌握好閱讀理解的技巧和解題策略是每位學子在高中階段必須學會的一門必修課,也是在語文考試中得高分的關鍵。以下這篇《手指》閱讀答案是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學們的閱讀、鑒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手指》閱讀答案
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sāo)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yǎo)窕(tiǎo),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槍機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niǔ)扣等,雖有大拇指相助,終是以他為主。
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體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他因為身體最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
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于他們了。無名指本身的用處多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戒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tì)而已。他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們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卻無愛憎(zèng)在其中。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1、聯系上下文,理解“養尊處優”一詞的意思
2、短文中的中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見過類似的人么?
3、你了解關公么?他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簡單介紹一下他的故事吧!
《手指》參考答案
1、養尊處優原本是指生活上物質條件非常好,不了解外面世界的現實,一般做貶義。在這里是用中指隱喻的手法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做事但享受了更好待遇的人。
2、慵懶,見過,劉禪
3、關公又名關羽,字云長,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他與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金蘭。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水淹七軍、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等,他的坐騎為赤兔,為孫權所殺,死于麥城。他為人忠義,有勇有謀,但可惜太過自負,傲物不羈。
《手指》教學參考 篇8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了解五指各自的特點。
2、能概括說出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并說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能清楚了解并說出五指各自的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能領悟并說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學生:預習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除了個別偉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們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這些平凡的事物也總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像我們前面認識過的頂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們常常對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也能從中收獲耐人尋味的啟示。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看,哪根最有用?我們今天就來讀讀課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手指的。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設疑預習,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板書填空題,讓學生尋找出答案。
三、自學感悟,小組交流
1、出示多媒體課件中的自讀思考題,讓學生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2、通過討論和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五指各自的特點;
3、小結問題,依照課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點填寫自讀思考題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關鍵句進行分析
①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重點,體會寫法
1、作者通過描寫五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反復朗讀品味最后一段課文;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真的“無愛恨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五、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1、總結該單元——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內容,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
2、生動地給學生講述《斷手指的國王》的寓言小故事,讓學生體會其中的道理,并交流發言。
斷手指的國王
從前,遠方有一個很會治理國家的國王,他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丞相,每當國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時候,他都會謙虛地向丞相請教,但無論國王問什么事情,這個丞相總愛說“好”.這令國王非常生氣,他要找個理由治治丞相的這個毛病.
有一次,國王在打獵的時候,不小心被獵器斬斷了一截拇指,他連忙問丞相:“我的拇指被斬斷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國王陛下.”這個回答使國王滿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為罪名將丞相關了起來,并問丞相:“現在你被關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猶豫地回答:“好!”國王說:“既然你覺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幾天吧!”
過了兩天,國王又想外出打獵了,他不想釋放這個倔強的丞相,只好一個人單獨出發了.沒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國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進了一個捕捉動物的陷阱里.
這個陷阱是當地的一個食人族部落挖的.當天晚上,食人族的幾名大漢把赤身裸體的國王綁在了一個十字架上,然后堆滿了木材,準備吃烤人肉.一名巫師引導著眾人舉行了祭禮,他把清水噴到國王身上,逐步檢查他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他檢查到國王的手指時,這個巫師開始搖頭嘆息.檢查完畢,巫師向酋長報告說:“我們族人只吃完整的動物,這個人斷了一根指頭,是個不祥之物,我們不能吃他.”酋長不得已,只好放了國王.
國王白白撿回了一條命,非常激動,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監牢里看望丞相.他流著淚說:“現在我明白了你為什么說我的斷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條命,我錯怪了你.”稍后,國王又心有不甘地問丞相,“我把你關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為什么呢?”國王問.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進監牢,我一定會隨從您去打獵,我們會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為斷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無疑,因為我很完整呀!”
國王聽后,頓覺茅塞頓開:每件事都有它的兩面性,好和壞是隨時可以轉換的呀.
作業
1、閱讀推薦文章,促進課外閱讀。
2、以平凡的人或事為對象,寫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書設計:
5、手指
團結就是力量
《手指》教學參考 篇9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課前選讀關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試著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學題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么。 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已讀一遍課文,讀不準的字問問周圍的同學,把字音讀準。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出示自學討論題,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1、自讀課文,填表格。(略)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3、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嗎?
4、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兩遍。
5、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賦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據你要表達的意圖,編個課本劇表演一下。
四、檢查自學,深化理解
1、學生匯報對自學題中前三題的理解。
2、指幾個小組到前面表演課本劇,其他同學評價表演,教師根據表演情況點撥,指導重點是學生劇本中蘊含的道理是否正確。
五、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1、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請你讀一讀,想想短文蘊含一個什么道理?
五個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簡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個懶腰,有氣無力地說。
“難道我就不累嗎?”大拇指的這句話被不服氣的食指給聽到了,“我的腰都累彎了。”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這是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小主人玲靈的手指在談話!
它們的對話,被高個兒的中指,纖細的無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聽到了,于是五兄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唉!”大拇指又嘆了一口氣,說道,“要數最累的,那這冠軍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學習壓力大,作業繁多,每次小主人寫作業,我倆都要用力地捏住筆頭,跟著小主人不同的作業和要求旋轉,有時是中文漢字,有時是英文字母,有時是數學符號,有時是美術風景……把我們倆轉得頭暈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幾個小時。瞧,我倆原先圓凸凸的表面,都被壓扁了。”
“還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夠正確,總喜歡把你壓在我的臉上,害得我都快喘不過氣了。”食指氣憤地補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寫字,我必須弓著腰同你們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撐筆桿,看,這兒都磨掉了一大塊肉。還不止呢,我還要經常忍受著燒傷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聲,“有一次,要將燃燒過的試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須等到試管不燙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則會使試管破裂,但主人總是迫不及待地就習慣性地伸出最長的我去觸碰那試管壁,在碰到的一剎那,我的整個身體都像被烙鐵烙了一樣,有一種很疼痛的燒灼感!現在想起來還覺得非常可怕呢!”說著,中指竟嗚嗚地哭了起來。無名指坐了起來,幫食指擦干眼淚,接著說道: “咱們都是同病相憐啊!”
“嘿,無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掛的是什么啊,還挺耀眼的。”小拇指看著無名指上的圓圈問。
“唉,別提了,它可差點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節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這個戒指送給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視它如珍寶,每天撫摸著這個戒指,然后就是一陣幸福地發呆。可是這個戒指,從此以后,像個鐵環一樣套著我,讓我動彈不得,呼吸也變得很困難。這枚戒指對我來說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時,我有些上氣不接下氣,可是昨天,小主人為了清洗它,不顧我的感受,硬是把它從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還未說完,無名指哽咽了。
“咱們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紛紛說。“可是不管怎么說你們都有顯示自己身手的機會,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從來不用我,我覺得自己好沒用啊。”小指傷心地說。
四兄弟安慰它:“你別這樣想,平日里似乎沒有你獨擋一面的時候,但我們幫助小主人搬東西,提書包,擰毛巾,少了你,那可費力極了!況且如果少了你,人們只有4個手指,那是多么別扭、多么難看呀!”小拇指沒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變得寂靜了。朦朧的月光透過窗子,憐憫地輕撫著五兄弟的臉,兄弟5人伸展著疲憊的身軀,慢慢地進入了夢鄉。明天也許還會有著更多、更新的任務等待著它們呢……
2、我們每人都有五官,有一個相聲曾經講了五官爭功的故事。你有興趣寫寫它的故事嗎?請你以《五官的──》為題,編一則寓言故事。
《手指》教學參考 篇10
今天我們學習《手指》一文。我先把幾個層次不同的問題列出來,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老師適當微調,然后分組活動。學生積極性很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組:
題目: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找出它們的短處和長處。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第二組:
題目: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體會作者不同的表達方法。
大拇指:……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這里作者運用了排比句式表達出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食指:……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這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麥粒、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點。
中指: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這里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無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這里用的是設問的句式。
第三組:
題目: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用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說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手指》教學參考 篇11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只是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手指》,看豐子凱先生筆下的手指各有什么特點,又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板題《手指》
2、回顧學法:這也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三讀法)今天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來自學這篇課文。(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一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二讀、合作交流、了解特點;三讀、感悟道理、學習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課件出示]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后分別具體寫(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后總結寫(人群的全體如同手指的全體一樣,團結力量大)。
4.請同學們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口頭匯報,由此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板書:總分總)
三、再讀課文,了解特點。
1、第一項學習任務大家完成的不錯,接下來有沒有信心完成的更出色?看學習要求: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1、選擇自己喜歡的描寫手指的段落熟讀幾遍。2、畫出具體描寫手指優缺點的語句.3、互相交流、歸納優缺點、合作完成表格。](打印表格20份)
2.匯報交流。
(1)哪一小組學習的是描寫大拇指的段落?我們請他們的代表來匯報。
a、我想再考考這一小組的人:你們是從那些詞語和句子體會出“大拇指肯吃苦”?重點詞語加點。
b從“招呼人”和“給人搔癢”兩件事又可以看出它具有什么品質?[小結:作者觀察得可真仔細,通過具體的事例,不僅寫了大拇指吃苦耐勞的特點,還表現出它默默奉獻、不圖名利的可貴品質。]
c、大拇指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形態不美)伸出你的手指看看,他與其他手指的不同之處。
d、你看這敦厚、老實的大拇指!雖然他外表不美,但這種吃苦耐勞,默默奉獻、不圖名利的可貴品質,是最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我們請男生朗讀,注意寫大拇指動作的詞語要重讀。
e、老師今天要給男同學豎大拇指,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發揮這種精神。
(2)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可你看他好像很委屈,此時他是茶壺煮鏡子,有苦說不出。誰來幫他給大家傾訴呢?
a、誰來學老師那樣考考這一組呢?從那些語句可以體會出食指比大拇指工作復雜?又從哪看出他反應機敏?學習多音字“擰”
b、從食指所做的這些事中,你還能體會到他怎樣的性格特點呢?
[這一段中同樣運用排比句式,不但寫出了食指的作用,更反映出了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點。]
c、正因為食指的這樣的品質,所以他此時還帶著傷呢。老師很想再讀一讀,你們有沒有這種欲望呢?那好,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師生接輪。(全班讀)
(3)此時五指中地位最優的中指,聽了你們對大拇指和食指夸獎,很不服氣。誰來幫他出出氣呢?
a、優點:重點理解詞語:“堂皇”、“養尊處優”為什么他的曲線最優美?
b、雖然中指外表美麗,可他做起事來卻讓其他手指很生氣,找找具體描寫他做事的句子讀一讀,用一個詞來概括他最大的缺點。從“名義”“實際”“扶襯”等詞。[體會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風趣幽默,刻畫出中指優美的姿態和扶襯做事、華而不實的性格特點。]
b、我看我們班的女生旱已躍躍欲試,想展示一下自己了。那請女生齊讀一下具體寫中指做事的句子;注意重讀的詞語。讀出中指高傲的性格特點。
(4)無名指和小拇指旱已等到不耐煩了。
a、哪個詞語最能體現他能力薄弱?理解“附庸”一詞。
b、難道無名指和小拇指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嗎?(精于絲竹)
c、別看他們能力薄弱,可夸起自己來比誰都有氣勢。重點指導朗讀設問句:前一句要讀出問的語氣,后一句要讀出自豪的語調。(指名讀)
(5)總結:通過表格的對比分析,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四、三讀課文,感悟道理、學習寫法。
1.通過作者風趣幽默的語言描述,說說你喜歡哪根手指,為什么?
2、剛才大家各抒已見,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句俗語:世界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是作者的描述“卻無愛憎在其中”,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究竟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全班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3、從文章結構來看,他還有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首尾呼應,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4、[課件出示閱讀鏈接]只要團結,就能創造出奇跡。有一首小詩是這樣來贊美我們的雙手的。(師配樂讀)齊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把張開的手指比作鮮花,把合攏的手指比作果實。贊美手用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美。從中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為美而奮斗,用勤勞和汗水創造美好的價值,譜寫美麗的人生。
3、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說說此時你還聯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那些人和事?(說的真好,作者的真正目的也已經達到了。同學們由手指的全體想到了人群的全體,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團隊甚至于一個國家都需要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這樣就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就會人人有用,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寫作手法叫借物喻人。)
五、課外拓展:我們每人都有五官,也同樣有優缺點。請你運用本課所學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并恰當運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按總分總的結構以《五官的──》為題,仿寫一篇文章。
《手指》教學參考 篇12
《手指》教學反思
第一次讀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是《白鵝》,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讀了《手指》一課,更領略了大師的文采,喜歡上了先生的文風。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學生也很喜歡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我采用“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細讀課文,感悟寫法──品讀課文,遷移運用”的步驟進行。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這一環節,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細讀課文,感悟寫法”這個環節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學習第二自然段,我采用“扶”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后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采用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了排比、比喻、擬人、設問的表達方法,并知道了為什么這篇文章讀起來讓人覺得興趣盎然。就是因為作者的語言幽默風趣。
教學至此,顯然沒有激發本班學生的更大的閱讀興趣,還沒有拓展學生獨立閱讀的思維空間,留下思想,提升素養。所以緊接著,我拋出如下問題:
1.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學生在預習時已經對豐子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為食指勇于探險、不怕犧牲,而且最為機敏,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獻。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茍……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豐子愷很喜歡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課后,我讓學生觀看《五官爭功》的小品,并鼓勵大家結合課文的描寫,以小組為單位表演《五指爭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手指》教學反思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
所帶班級的學生大多愛看書,語感較強,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對語言文字把握準確。因此,平時閱讀教學中,我常常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拓展學習內容,并延伸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另一視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認識,進而加深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
昨天,臨時調整教學,先讓學生觀看《大師·豐子愷》記錄片。今天教學《手指》,課后反思:增添“觀看記錄片”的教學內容,使閱讀教學顯得更為豐富和深刻了嗎?
教學中,我覺得文中所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五根手指的長處與短處,學生容易把握;作者表達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達,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給人的啟示: “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這個反映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句子無華麗的辭藻,無晦澀用詞,用筆質樸自然,通俗易懂,學生易于理解。
教學至此,顯然沒有激發本班學生的更大的閱讀興趣,還沒有拓展學生獨立閱讀的思維空間,留下思想,提升素養。所以緊接著,我拋出如下問題:
1.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剛才還是“一潭死水,波瀾不驚”,馬上轉化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熱鬧場面,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為食指“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為大拇指“身體矮胖、最肯吃苦,討好生活的事情輪不上他”,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茍……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體態可愛,但能力薄弱”,就像《護生畫集》中的小動物,需要疼愛;豐子愷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豐子愷非常疼愛他的孩子,是他作畫的最初的動機;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同情窮苦人民……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伴隨豐子愷一生的三樣東西中就有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教學《手指》,我重視“作者”這個教育因素的挖掘,組織學生觀看《大師·豐子愷》記錄片,了解豐子愷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即重視“知人論世”。這樣教學,學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手指》教學參考 篇13
一、我能看拼音寫漢字。
zī tài xìng gé mǔ zhǐ sāo yǎng yáo tiáo
( ) ( ) ( ) ( ) ( )
fù zá wēi xiǎn jiē chù miǎo xiǎo niǔ kòu
( ) ( ) ( )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組詞。
紐( ) 扳( ) 燙( ) 搔( )
扭( ) 販( ) 湯( ) 騷( )
涕( ) 憎( ) 渺( ) 拳( )
梯( ) 增( ) 沙( ) 卷( )
三、我能為下面的句子選擇恰當的詞語。
a簡單 簡陋 簡要 簡樸
1.周總理的生活十分( )。
2.這家人住在村子里一座( )的小屋里度日。
3.這道題的要求是,讓我們( )地說出這段話的含義。
4.有的人覺得這次考試的題目很難,但我覺得很( )。
b 陳設 擺設 陳列
1.這件屋子里( )了很多裝飾物。
2.博物館里( )著許多珍貴的文物。
3.在一個家居設計中,家居( )在整個設計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我能回憶課文內容,概括出五個手指的特點。
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名指和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能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盲人提燈籠”本是一則笑話,指一個人做事沒用大腦想,盡是做些多此一舉的事。最近我從朋友那兒得到新詮釋。
這位朋友是這么說的:有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里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燈籠走路?”
那盲人滿心歡喜地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并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幫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車,就借花獻佛,再將這則故事敘述一遍與他分享。朋友聽后,頗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實際經驗加以佐證。
他說:“以前我開車經過隧道,總是不喜歡開車燈。一來隧道不長,里面的光線還不差;二來嫌麻煩,認為實在沒有必要開開關關。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來的大卡車撞了個正著,險些喪命黃泉。后來我才覺悟到,開車燈是給對方看的,因為車子經過隧道,對方是從亮處進入暗處,視覺難免調整不過來,加上對面來車不開燈,那實在太危險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與危險,旦夕禍福,沒有人知道你從何出來,又往何出去。
假如能學學提燈籠的盲人,為別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時時幫助和關懷別人,別人也就幫得到你,所謂為善至樂就是這個意思吧。
1.“盲人提燈籠”是歇后語,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詞中的字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么?請寫下來。
借花獻佛
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善至樂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點名全文主題的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對“盲人提燈籠”做了怎樣的詮釋?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全文的寫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義,在下面三項中選一個恰當的做標題。( )
a 照亮別人
b 盲人提燈籠
c 保護自己,方便他人
參考答案
一、
自在 性格 拇指 搔癢 窈窕
復雜 危險 接觸 渺小 紐扣
二、
紐扣 扳動 燙傷 搔癢
扭動 攤販 熱湯 騷擾
鼻涕 憎恨 渺小 拳頭
階梯 增加 沙子 卷簾
三、
a 簡樸 簡陋 簡要 簡單
b 擺設 陳列 陳設
四、
拇指:形狀上不美,身體短而胖,頭大而肥,只有一個關節,在五指中最能吃苦。
食指: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工作雖然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
中指: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曲線優美。
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
五、
1.多此一舉
2.“花”指盲人提燈籠的故事。“佛”指這位車主朋友。“善”指幫助和關懷別人。“樂”指自己得到幫助和幫助人的快樂。
3.時時幫助和關懷別人,別人也就幫得到你,所謂為善至樂就是這個意思吧。
4.盲人的故事,說明“盲人提燈籠”不再是多此一舉的笑話,而是對人對已都有幫助的好事兒。
5.a
《手指》教學參考 篇14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字詞。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別具體寫( ),最后總結寫( )。
4.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理解要點如下: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手指》教學參考 篇15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么。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板書填空題,讓學生尋找出答案。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指出每根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身體、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秀麗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3、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把全班分成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分別演五根手指,展開《五指爭功》的辯論,每組重點說自己的好處,批評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組當裁判組,最后說說其中蘊含的道理。
4、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