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 “野”》教學設計(精選3篇)
《索溪峪的 “野”》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二類詞,并能理解。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文中表達的索溪峪的野性美,懂得作者是怎樣把這種美寫出來的。
三、教學模式:
自主開放式、合作學習式
四、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索溪峪風景區的資料,課前欣賞張家界的風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釋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細細領略這原始而又神奇的風光。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兒的“野”是什么意思嗎?(純天然的野性美)那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索溪峪的野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這4個部分)你最喜歡哪個部分呢?
<二>、自學課文
讀你喜歡的部分,要求:
1 你體會到了什么?
2 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并向其他同學推薦。
(一)學生自學,討論
(二)全班交流
(三 )1 交流山野
相機出示圖片
a、百丈峽、一線天
這樣的懸崖峭壁使人望石而驚心,聞名而膽顫。
b、十里畫廊、西海峰林
這就是一種磅礴的美,千峰萬仞,綿亙蜿蜒,令人豁然開朗,浩氣長舒。
c、橫欄綠水、高峰平原、熱戀情人、窈窕淑女、峰海云天
索溪峪的山-真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
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小結:索溪峪的山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美,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的美。我們都不禁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 、交流水野
(1)交流, 相機出示句子: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指導朗讀
(2)小結:索溪這個野孩子真真是調皮,它由著自己的性子,一會兒奔跑,一會兒慢走,一會兒拐彎,一會兒直走。不過,百聞不如一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索溪水的野吧
(3)、看錄像:水野
3、交流動物野
(1)、出示猴子圖片
(2)、這些猴子真是可愛、調皮,無所顧忌
4 、交流人野
a、過渡:山野、水野、動物野,在如此無拘無束的氛圍中,誰都會忘情,誰都會露出自然本性,把你找到的人野這部分的好句推薦給大家。
b、交流
c、總結:此時,人們再也沒有什么規矩呀,考究呀,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人工的粉飾,有的則是真,是撲。因此,作者行走在這樣的山水間,心情特別,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蕩滌著他的胸懷。
<三>、交流寫作方面的所得
<四>、選喜歡的部分口述內容,感受美麗。
<五>、作業:
從下面的三題中任選一題
1 把你喜歡的句子讀讀背背,并摘錄
2 用神筆畫出美麗的景色。
3 找一找家鄉的“野”運用寫作方法來寫。
《索溪峪的 “野”》教學設計 篇2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表達方法。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知識遷移
1.師:讓我們輕松走入課堂,回顧剛剛學過的兩篇課文。請同學看復習題(點擊)
〔《鳥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游覽鳥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給人____的感覺,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種____的氛圍〕
2.師生背誦相關段落。
3.師:作者以細膩的描寫和動靜結合的寫法讓我們游賞鳥的天堂,讓我們看看峻青的《第一場雪》有什么特點?(點擊)
〔《第一場雪》的特點是____和____,表達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師:讓我們一起重溫雪后的美景吧。齊誦相關段落。
5.師:真好,簌簌的雪聲,晶瑩的銀條,寫出作者對雪的喜愛。“瑞雪兆豐年”寓情于景,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躍然紙上。我們游覽了鳥的天堂,又經歷了第一場雪,這節課我們游賞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莊又是怎樣給我們介紹索溪峪的美景的?(板書課題)
6、“野”字為什么加引號?什么意思?在文中尋找答案。
[復習回顧,一方面可以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另一方面回顧寫法、進行知識遷移。]
(二)、檢查預習,理清思路
1.讀準字音,掃清障礙,出示:蕩滌老叟不拘一格綿亙蜿蜒等詞。
2.學生開火車讀、齊讀。
3.檢查讀文,指名讀,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出索溪峪的野?
4.學生匯報并板書: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師: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畫一畫、讀一讀。想想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總起句)再看一看,開頭和結尾,你發現了什么?(總—分—總結構)
[通過檢查預習,初讀理文,理清文章的脈絡,領悟作者的布局謀篇的寫法特點,初步體會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體會、合作探究
1.師:
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們摸透了,文章的結構被你們理清了,那么通過預習。你們也一定對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體會,現在就請你把你的讀書體會和不懂的問題與你的伙伴交流探討。
(點擊課件,出示問題:交流預習收獲,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小組學習收獲,老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體會索溪峪的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圖文結合,積累運用
1、師:
人們遠離了城市的喧鬧,人工的粉飾,有的則是真,是樸。此時的山水已是一個充滿靈氣的孩童,充滿朝氣的青年,那樣率真,自然用自己純真蕩滌著游人的情懷。
《索溪峪的 “野”》教學設計 篇3
1、創設情境、貫穿全堂
師:看慣了息壤的人群,聽厭了喧囂的城市,疲憊的身軀被忙碌所驅使著。老師最近比較煩,于是乎,我便想找一個去處,找一個能夠蕩滌人的心靈、使人返樸歸真的好去處。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它 ----索溪峪(師用手指著屏幕),你們是否愿與我一路通行,去酣暢淋漓的體驗一下,放縱一回呢?(愿意!)那就大聲地喊出它的名字吧!(索溪峪----)師:我們一同去旅游,是不是需要一個導游呢?(需要!)師:那么我們請誰做導游呢?是你?是我?還是它?(老師指著課本)(是它!)
師:那就跟他去吧!(師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評析:引入部分,我感覺效果還不錯,學生都能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唯一有點兒遺憾的是,風格突變,或多或少的引起了學生的一點兒不適應。】
2、重點突破,滲透方法。
學習山的“野”
師:(很詩意、投入的指著窗外)你看!(目光都向著窗口)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橫在上面的巨石搖搖晃晃,哎呀!就要掉下來了!你看到了嗎?你看到的是這個樣子的嗎?(出示使人仰頭掉帽的巨石圖片)
【評析:老師描述索溪水驚險的美,為后面學生自學描述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導游是怎么給我們講解的?(指一生讀“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風中搖搖晃晃,游人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
師:你站在這樣的巨石面前,應該是什么樣的感受?(害怕!恐懼!)帶著這樣的感受去讀一下,感受一下。
利用老師剛才描述、講解和朗讀的方法,同桌之間相互學習描寫山的段落。然后老師檢查學習情況。(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
【評析:實際上這整個過程,都是在給學生演示一種讀書的方法。從用自己的語言,對索溪山的描述到用文中語言的朗誦,加上想象和聯想。都是在教給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
再后來,檢驗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講到索溪峪山的隨心所欲的美,有些學生不是很明白,而圖片又有限,于是為了發揮學深的想象力,我臨時讓學生上黑板去畫一下自己心中的山。一個是通過畫,來理解“隨心所欲、不拘一格”;再一個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結果學生是畫了出來,而我卻簡單的讓學生講解、評價了一下,沒有做過多的深入地挖掘,錯失良機。
學習水的“野”
自由讀文。拋出問題“六過索溪水”是不是寫錯了應該為“路過索溪水”啊?為什么?以此引出前面描寫水“野”的部分。一點牽動一段,理解了為什么是“六過索溪水”也就明白了水的“野”。
方法:通過讀和討論,學生自己聯系上下文感悟和體會。
【這一部分的設計,以點帶面,以讀貫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充分的讀和思考的基礎上,達到習得的效果。與老師私下交流時,潘老師說這部分,看似平淡,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真正的體現了學生的自助學習。有些老師或許會在兩三次朗讀,而得不到預期的答案之后,就會放棄讓學生自讀、自悟。而本課中卻讀了五次,但最終孩子們是理解了,孩子自己得出來的東西,才是語文課要教給孩子的。】
3、通過比較、滲透習作。
師:老師剛才領略了索溪峪的山和水之后,已經很高興了,咱回去吧。不過,我突然想起來一個地方,跟這個“導游”解說的有些相似,你們猜猜是哪里? ----《桂林山水》通過比較《索溪峪的“野”》與《桂林山水》在寫作上的異同,體會寫作方法。
【這個問題,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而設計的。在此之前,孩子們曾經進行過類似的訓練。寫作方法是在滲透,而不是拋給學生空洞的理論。在比較中,自己能夠體會到多少算多少,不做過高的要求。這樣的問題,可以滿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
指名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寫在作業本上,作為課下作業。要求在做比較的過程中,因用文中語句進行說明的時候,需要用上《索溪峪的“野”》后面描寫“動物野”和“人變野”的段落。
【由于時間的關系,一片長課文在一節課之內是不可能講完所有的問題的。然而,這篇文章在每一段的寫作手法上,是非常的相似的。所以重點學習前面部分后,把它在完成做的時候,自己學習。重點突破,避免平均用力,還鍛煉學生自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