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媒體畫面,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思想內容的理解、思考和發(fā)現(xiàn)。2.領會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3.會讀本課生字,能借助工具理解本課的詞語。
二、難點的分析及其對策:本文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字與觀察圖畫,以及pp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讀文章,看畫面,發(fā)揮想象,品味重點段落和詞句,感悟秦兵馬俑的特點,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順利進行理解課文的一個難點。教學中通過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領悟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體會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三、教學過程結構流程圖:
2.流程圖的簡要說明
教師首先播放秦兵馬俑的全景視頻錄像,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課文中尋找有關語句,以小導游的形式來體會、介紹秦兵馬俑的特點。
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自學課文,通過讓學生讀一讀、議一議、演一演,交流自己的收獲和發(fā)現(xiàn),并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直觀畫面,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難句,品析好詞好句,發(fā)揮想象,練習說話。教師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資料,自己解答相關問題。然后請學生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感受,看圖或觀看視頻,展開想象,感興趣的一個秦兵馬俑。
四、教學過程:
一、師導入: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課文《秦兵馬俑》把我們帶到那舉世無雙的珍貴文物面前,讓我們飽覽它們的精美,感受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我們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國看一看吧!
二、生觀看視頻——全景
師問: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學習第2節(jié):
1.師:第2自然段寫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認真讀讀這一段,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秦兵馬俑規(guī)模的宏大。
2.生自己讀
3.指名交流
(師補充: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13000平方米,三個俑坑大約有一個半我們學校這么大。)
指名當小導游讀第2自然段
師過渡:秦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他們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呢?
四、學習第4節(jié):
1.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4-9自然段,完成:
(1)讀一讀,劃出描寫兵馬俑外貌、神態(tài)、動作的詞。
(2)議一議,你喜歡哪一類兵馬俑,為什么?
(3)演一演,根據(jù)書上的描寫擺一個造型,其他同學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2.巡視
3.交流(指導朗讀)其中第一題可不必講解,學生大多會做。以節(jié)約時間。
如:喜歡將軍俑的請舉手,為什么?評價讀
(將軍俑威風凜凜、神態(tài)自若;武士俑英勇無畏、威武凝重;騎兵俑勇猛善戰(zhàn);車兵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弓弩手神情專注、箭術高超;馬俑形體健壯、躍躍欲試。)
每說到一種俑,則放相應的圖片。
師:你可以說說你的體會。你也可以讀課文,把你體會到的將軍俑的個性特點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
過渡: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神態(tài)各異。讓我們近距離地再看一看。——放視頻(神態(tài)各異)
六、學習第10節(jié)
1.請同學們自己練讀這幾種神態(tài)的描寫
2.你能讀好哪一種神態(tài),就選這一種來讀。(可邀請伙伴)
師評價:能征善戰(zhàn)準備以身殉國的勇士勇武干練思鄉(xiāng)心切
3.省略號兵馬俑還有很多種神態(tài)呢,你能模仿書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話嗎?(放幻燈)
七、學習第11節(jié)
師生接讀: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總結: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秦兵馬俑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
八、課外延伸:
1.師提問:對于秦兵馬俑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學了課文后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讓我們上網(wǎng)找找答案。(西安兵馬俑博物館網(wǎng)站)還要學會辨別。上網(wǎng)查資料并非解答疑問的唯一途徑。
補充世界八大奇跡
世界八大奇跡
a.埃及金字塔
b.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c.弗所(小亞細亞)的阿泰密斯神殿
d.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
e.哈利卡納蘇(小亞細亞)的摩索拉斯陵墓
f.地中海羅得島上的太陽神巨像
g.亞歷山大城的燈塔
h.中國的兵馬俑
3.自選題:
(1)請你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2)請你看圖或觀看視頻,展開想象,描述你感興趣的一個秦兵馬俑。
附:板書設計
19、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威風凜凜、神態(tài)自若
面積大武士俑英勇無畏、威武凝重
數(shù)量多騎兵俑勇猛善戰(zhàn)
車兵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團結協(xié)作
弓弩手神情專注、箭術高超
馬俑形體健壯、躍躍欲試
五、學設計意圖及評價
本篇文章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價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十分宏大。第三段(第三至十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第四段(第十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本文在寫法上,作者不僅采用了數(shù)據(jù)、比較、舉例等說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因此,教者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和發(fā)現(xiàn)。
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描寫細致,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認真朗讀、細細品味。
因此,在設計時,盡量體現(xiàn)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同時緊緊圍繞“三維目標”進行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與思考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盡可能的充分體現(xiàn)。在教學中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個性鮮明”的特點。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和氣勢,感受兵馬俑的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感受兵馬俑的氣勢。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法國總理希拉克說:“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今天我們將再次出發(fā),到這神奇的地下王國去看一看。
2.默讀課文,秦兵馬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認讀詞語
4.交流印象板書: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二、感受規(guī)模宏大
1.師引導:秦兵馬俑是怎樣的規(guī)模宏大呢?課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體的描述,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讓你具體感受到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聯(lián)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寫下來。(學生讀后交流)
2.教師展示“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3.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體會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4.小結寫法:運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較,列舉相關的數(shù)據(jù),這樣的寫法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板書: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
三、體會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1.師:是啊!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的秦兵馬俑規(guī)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憑這可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了呢?(提示:秦兵馬俑除了規(guī)模宏大,它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師:秦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請同學們自由讀4--7自然段,說說文中列舉了哪些兵馬俑類型?(學生自由讀4--7自然段,交流文中列舉的兵馬俑類型。)
3.師引導:這么多的兵馬俑近7000個啊!竟找不到兩個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們一起走近兵馬俑,仔細端詳這些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兵馬俑。這里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不同類型的兵馬俑的圖片和實物模型,請各組小組長上臺領取一個模型,要求大家認真閱讀,仔細觀察,然后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多讀一讀,說一說,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圖片,出示實物模型)
(1)學生觀察圖片、實物模型。
(2)分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例: 將軍俑:
生1:我要說的是將軍俑。
生2:我通過看圖文資料和模型知道了將軍俑是威風凜凜,沉著鎮(zhèn)定。
師:請同學說說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1:我覺得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真是神氣啊!
生2:作為一個久經(jīng)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這個將軍俑真是威風凜凜,神態(tài)自若。
師:大家說的真好,你們能把你體會到的將軍俑的個性特點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嗎?(生讀課文)(指名讀課文,并請同學評價。)
師:用剛才學習的方法重點學習,看圖讀課文,體會其他幾種兵馬俑的個性特點。
4、小結這部分的寫法。(板書:舉例子)
四、想象神態(tài)各異
1.過渡: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神態(tài)各異。引讀第十自然段,兵馬俑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走近_________,似乎_________。
2.師:這么多的兵馬俑,這么多的神態(tài)。這一句后有省略號,說明了什么?
3.拓展語言:發(fā)揮想象,誰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來替換一下?
師:這一段具體介紹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tài)。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板書:打比方、排比)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
4.生齊讀這一段。
5.師引導:同學們,讀完后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生發(fā)言。)
五、激發(fā)情感
1.師:的確,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出示一組組兵馬俑的圖片,播放音樂。
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以來,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賓客紛至沓來,一睹威武壯觀的秦俑風采。并在參觀后紛紛題詞留言,課件出示,學生讀: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胡繩:中華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游秦冢而憫萬民,跨海峽為創(chuàng)雙贏。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跡,百聞不如一見,真是名不虛傳。
法國前總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六、拓展延伸
課外再搜集一些秦兵馬俑的資料,當當小導游,寫寫導游解說詞,向來我國的外賓介紹介紹。
板書設計:
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 列數(shù)據(jù) 作比較
類型眾多 舉例子
個性鮮明 打比方、排比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解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用具】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猜一猜,他是誰?(示秦始皇像)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在1974年的春天,西安臨潼縣農(nóng)民楊志發(fā)和別人一起去秦始皇陵東側約1.5公里的地方抗旱打井,結果一個镢頭下去,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讀課題──《秦兵馬俑》。
(出示課件2)
(設計意圖:秦始皇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拿郑乇R俑與之關系密切,課開始由他引入,能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和時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課外知識及對秦始皇的評價。老師講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出課題。)
(設計理念: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最好的老師。語文學習要充分利用學習的資源。教師要拓寬文本的思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學習空間。)
二、初讀課文
1、快速、自由的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順每句話。
學生自由讀。
小結評:讀書認真,非常用心,有的搖頭晃腦,讀得入情入境。
2、檢查詞語讀音:
(出示課件3)
師:老師檢查一下難讀的生字,看看哪只百靈鳥的聲音最響亮,讀的最準。
過程評:音讀準了。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是要了解課文的大意,用快速自由讀的方法最合適。讀有要求,首先應做到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學生自由讀的時候教師仔細觀察情況,讀完評價表揚,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檢查字音時針對學生表現(xiàn)要及時評價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如:翹舌音讀準了,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警惕。“百靈鳥”可以說是擬物法,把學生比作百靈鳥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讀時大聲,響亮。 )
(設計理念:留心觀察課堂,評價除了激勵也包含提示學習的方法。興趣始終要貫穿課堂。)
小結評:同學們真棒,這些生字一點也難不倒大家。
3、下面讓我們回到課文,再次快速的瀏覽課文,找出高度概括兵馬俑特點的句子。
(出示課件4)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問題。
即評:能抓住老師提問的關鍵詞來讀課文。
4、指名讀句,這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5、讀生字時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不少出色的百靈鳥,現(xiàn)在看看有哪些聰明的小博士能根據(jù)這句話提出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來。
(星級評價)
⑴ 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
⑵ 課文中重點介紹了兵馬俑的幾種類型?
⑶ 兵馬俑的個性鮮明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自己先認真讀讀2、4、5、6、7、8段
2、四人小組再合作討論問題
(設計意圖:生字的學習回到課文,要直奔重點問題,讓學生質疑,發(fā)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星級評價是肯定學生積極動腦,表揚提問的質量。小博士的稱號讓學生有提高身份和興趣的感覺。 )
(設計理念:讀有變化,瀏覽才有思維的空間。學習興趣的溫度適時提升,有序變化。)
三、匯報檢查
1、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的?
3、假如你在博物館,看到這么大的展廳里站著的一行行,一列列兵馬俑排成的巨大軍陣,你會想到什么?
師:對,他就像是秦始皇當年統(tǒng)帥的一只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4、課文中重點介紹了兵馬俑的幾種類型?老師這有幾副圖,請大家仔細觀察,結合課文猜一猜,他們是什么俑?你怎么猜出的?
5、兵馬俑的個性鮮明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師:因為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 所以才顯得個性鮮明,每個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比讀句子。
學學作者仔細端詳,用句式說話練習。
(設計意圖:三個問題緊扣文章的主題,匯報時卻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必須多樣,學生才能持續(xù)學習的興趣。所以本小節(jié)采用了聯(lián)想法、猜測法,比讀法,既充分理解課文,又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變化的學習空間。 )
(設計理念: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學生,張揚個性。)
6、法國總統(tǒng)說:“世界已經(jīng)有了7大奇跡,秦兵馬俑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馬俑,不算到中國。”
7、讀文中贊美的句子。
8、(看視頻課件)你最想說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文章的學習,學生情感的堆積,到此時用法國總統(tǒng)的話引出文中贊美秦兵馬俑的句子,再從文中拓展到錄象資料,親眼目睹,身臨其境感受,把對秦兵馬俑的喜愛和民族自豪感引發(fā)到最高點,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
(設計理念:引用名言,隨文拓展,激發(fā)情感。)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yè)
做小導游向家人介紹秦兵馬俑
【板書設計】
19 秦兵馬俑
舉世無雙 享譽世界
【課后小結】
為了上好本課,我給自己總結了八個字“深挖、揣摩、修改、提升”。雖然備課的過程很痛苦,但課后感覺收獲很大。課前,我常為了一個問題跟自己較勁,反復修改,直到感覺適合學生的視角和能力水平為止。為了找好一張圖片,只要有時間我就上網(wǎng)查資料。本課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過渡語、評價語也是獨立思考和精心構思的,確實應了“千錘萬鑿出深山”那句詩的意思。上完課后,我第一次自己作了反思,梳理教學過程,把設計意圖和設計理念總結出來,這樣做很好地積累了經(jīng)驗,也可以找出不足之處,提出努力方向。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生字新詞,尤其是四字詞語或成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3、通過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憑借課文的語文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通過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揭題:今天,我們學習第十九課──秦兵馬俑(齊讀課題)。
2、創(chuàng)設情境:
1978年9月,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在參觀秦兵馬俑后留下了這樣的贊詞:“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3、交流感受,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4、再一次讓我們滿懷自豪地讀一讀:
秦兵馬俑。
二、預習匯報,交流共享
1、談話過渡:
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滿腹的自豪。想必,課前同學們也一定作了充分地預習。咱們一起交流分享預習成果。
2、依次匯報,相機引導:
⑴ 介紹傭及秦兵馬俑。
⑵ 讀準生字詞。
⑶ 圈劃出文中的四字詞語和成語,理解。
⑷ 正確、流利地讀文。
⑸ 理清條理,領會第三自然段的過渡作用。
三、精讀課文,體悟積累
1、體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⑴ 播放錄像,說說感受。
⑵ 師述:
走進語言文字,你會有更深的感受。
⑶ 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并劃出規(guī)模宏大的詞句,簡要寫寫體會。
⑷ 集體交流:
預設1:
“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二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
引導透過一系列數(shù)字感悟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shù)據(jù)“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預設2:
“站在高處鳥瞰,……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一段補充資料,師讀,設問:
從這段文字,你又有了哪些新的體會?再感情朗讀最后一句。
2、了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⑴ 過渡:
如果說秦兵馬俑恢弘的氣勢讓人折服的話,那它的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形象,就更令人驚嘆不已。
⑵ 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快速瀏覽4~7自然段,找一找。
⑶ 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后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⑷ 在四人小組內把自己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可以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演一演某一角色,還可以用生動的解說來介紹。
⑸ 出示相應的畫面,集體交流。
3、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⑴ 走近兵馬俑,仔細端詳,你會看到什么呢?
⑵ 放聲朗讀第八自然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⑶ 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著什么樣的神態(tài),然后師生配合讀。
⑷ 扣省略號,“……”省去了什么呢?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么樣子,它們又在想著什么?作者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創(chuàng)造……當你與作者一道思緒馳騁,神游兵馬俑,就會用想象的翅膀觸摸到兵馬俑的神韻,品嘗創(chuàng)造的快樂。請同學們也用“有的……好像……”來寫一段話。
(出示一組畫面)
⑸ 交流:
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暢談閱讀感受,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1、師小結后,引讀最后一段。
2、再次播放錄像:
利用撼人心魄的音樂和氣勢恢宏的畫面,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交流:
透過畫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3、總結:
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yōu)閾碛羞@顆獨放異彩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關于秦兵馬俑,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探究。此時設問:學完了課文,你對秦兵馬俑還有哪些感興趣的疑問?教者向學生推薦一些學習網(wǎng)站,將學生的學習延伸至課外。
【板書設計】
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恢弘氣勢) (惟妙惟肖)
舉世無雙 享譽世界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中的過渡句的作用。
3、幫助學生體會“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并發(fā)揮學生的想象,體會并學習文章中說明事物的方法。
4、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起學生搜集圖片資料的興趣。
【研究目標】
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設計意圖】
本著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課改要求,在整體設計上,特別注意了把圖片、文字、錄象等表象材料相結合貫穿于整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小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選擇題和看圖填空題,讓孩子們感到驚喜,也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正確的反饋,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方法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法,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適當安排了小練習、課外拓展、資料庫等內容,鼓勵全體學生大膽學習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做到快快樂樂學語文。
【教學重點】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tài),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東30公里處。1974年2月,當?shù)剞r(nóng)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并建成博物館。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也是長安會成為絲路起點的一個寫照。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秦兵馬俑。
1、板書課題:
秦兵馬俑
2、打開“秦兵馬俑”的首頁。
3、點擊“秦兵馬俑概況”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快速的瀏覽一下,并說說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點擊“原文”:
⑴ 點擊“自學生字詞”了解不懂的字、詞。
⑵ 點擊“自學問題”帶著問題快速地讀課文,讀完后回答自己的問題。
問題為:
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兵馬俑,是用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
2、回答問題。
相應的板書: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將軍傭 武士傭 騎兵傭 馬傭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
三、精讀課文
1、點擊課文“規(guī)模宏大”:
⑴ 自讀課文:
找找整個小節(jié)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齊讀。
⑵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同學們可以找找句子?
① 面積:
已發(fā)掘的三個傭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么大。
② 兵馬俑個數(shù):
坑內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
說明方法?
(列數(shù)據(jù))
③ 氣勢恢弘:
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傭、馬傭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tǒng)率的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理解詞語“折服”、“所向披靡” 指名讀,齊讀。讀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
2、過渡: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運用的關聯(lián)詞是不僅……而且……
⑴ 誰能用不僅……而且來造個句子。
⑵ 該句子在這幾段文字中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呢?
⑶ 齊讀。
3、點擊課文“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⑴ 自由讀課文:
邊對照圖觀察,同桌的相互討論,找出不同的傭類的個性的特點。
⑵ 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
分將軍傭、武士傭……等。
⑶ 在秦始皇陵中除了這些傭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文物以及兵馬俑的種類,接下來,請大家一起點擊“課外拓展”去看看,瀏覽一番,并說說從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⑷ 不錯,同學們從書本上以及我們的課外拓展中獲得了不少的知識,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練習,看看同學們的眼力。
⑸ 點擊進入“小練習1”先可以根據(jù)觀察來判斷,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看自己到底做對了多少,可以看看答案。交流你是怎么樣來區(qū)別的?根據(jù)是什么?
⑹ 是啊,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我們點擊“神態(tài)”這段文字,師引讀。
① 自由的讀一讀:
品味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
指名讀。
② 在這個自然段中,同樣運用了修辭手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a、他們神態(tài)各異:
……好象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排比)
b、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夸張)
③ 齊讀。
⑺ 出示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說說知道了些什么?抓住詞語“惟妙惟肖”、“絕無僅有”。齊讀。
(首尾呼應)
⑻ 完成小練習2:
通過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做做選擇題,看看自己對課文的了解掌握情況。
⑼ 秦兵馬俑是我國歷史上豐富的瑰寶,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資料,我們可以點擊“資料庫”,在這里面有很多的知識,希望大家利用課余時間自己閱讀,此外我們同學還可以自己主動上網(wǎng)搜集關于秦兵馬俑的圖片及資料,推薦給班內的其它同學閱讀。
四、布置作業(yè)
學習作者寫秦兵馬俑的說明方法,選擇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寫一段話。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6
【教材簡析】
課文著重表達介紹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和類型眾多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激發(fā)起讀者的民族自豪感。本文介紹的重中之重還是類型和個性,因為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體現(xiàn)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雕塑藝術。課文語言生動,描寫細致。作者對兵馬俑的外觀形象都進行了極生動的描繪,尤其是捕捉住了兵馬俑的神態(tài),描寫得栩栩如生。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運用準確、生動。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974年,在陜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的驪山陵東側,發(fā)現(xiàn)了三個兵馬俑陪葬坑,從中出土了大量刻畫精致、形態(tài)逼真的兵馬俑。這便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介紹秦兵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課題:
秦兵馬俑
齊讀。
二、看錄象,創(chuàng)設情景
1、仔細欣賞:
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交流。
2、自讀課文:
了解大意。選擇感興趣的內容練讀,讀給同桌聽。
3、說說兵馬俑給你的印象。
三、學習生字詞
1、讀帶有生字的詞語,正音。
2、理解詞義:
可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試讀課文:
讀準確,讀通順。
四、精讀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課文從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2、集體討論:
⑴ 從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體會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⑵ 從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數(shù)量體會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3、朗讀前四句:
感受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4、人們看到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
(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潮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5、讀最后一個長句子,前半句講了兵馬俑的恢弘氣勢,“看上去真像……”講兵馬俑的高超制作工藝。
6、有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綜觀全文
1、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兵馬俑,這兩個方面是通過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反映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3、課文那幾節(jié)來寫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具體用了哪些詞語來描寫各種類型的兵馬俑的?
4、人們看到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
六、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讀準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3、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人民智慧的無窮。
4、利用網(wǎng)絡開展拓展閱讀,增加對兵馬俑等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遺產(chǎn)的了解,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2200多年前,秦始皇動用70多萬刑犯,耗時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為以為統(tǒng)一六國的皇帝,他在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留下了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如今已成為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這個神奇的地下王國看一看吧!
2、讀題。
二、教學第二段
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課文通過那兩個方面來介紹秦兵馬俑?
生回答,板書:
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
2、課文那段話介紹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
認真讀讀這一段,找一找從哪些句子寫得特別好,突出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的宏大。
3、“己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
生交流。
要讀好這句化,突出那些詞?
4、作者還用1號坑來舉例。指明讀 。
5、還有哪些句子寫得特別好,突出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的宏大?
6、規(guī)模宏大,唯物雄壯,想不詳看一看?播放錄象、圖片。
7、齊讀。
三、教學第三段
1、過度句導入,課文介紹了兵馬俑那些類型?
快速讀課文、畫出來、指名答。
2、出示圖片:
從圖上觀察,你能判斷出這是什么傭嗎?
學生觀察。
3、交流:
說出是的理由,指名讀課文。
說出不是的理由 那些描寫和和他不符和?
4、要區(qū)分任務,主要叢那些方面?
(動作、服裝、生態(tài)、位置)
5、其實,我們平時描寫人物,也可以從這己方面落筆。
6、你比較喜歡將軍俑,還是武士俑?為什么?
那請你來讀一度,通過你的朗讀,使更多同學喜歡將軍俑(或武士俑)。
7、課文還有許多兵馬俑寫的形勝兼?zhèn)洌┟钗┬ぃ氩幌肟矗?/p>
8、看完,請你對照課文讀好,選擇一個同桌介紹,可以感情朗讀,也可以復述,還能自由發(fā)揮介紹。
9、指明1~2人介紹。
四、教學第八段
1、引讀8段:
讀完著段,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交流:
請同學們自己練讀這幾種神態(tài)的描寫。
你能讀好哪一種神態(tài),就選這一種來讀。
3、省略號表示什么?
看著這些兵馬俑,你還能發(fā)揮想象,仿寫一個句子嗎?
4、交流。
5、是啊,他們神態(tài)個儀,多么生動傳神,讓我們通過這些文字,在近距離的感受一下這些藝術珍品。
齊讀
五、教學第九段
1、面對這雄偉壯麗的秦始皇兵馬俑,你想到了誰呢?你想對他說什么?
2、交流。
3、他的背后,蘊涵者中華民族的精神,濃縮了勞動任命的智慧,展示了華夏文明的原遠流暢。
4、朗讀課文。
六、寫話
【教后小記】
對兵馬俑大家都不陌生,它顯示了秦國時的強大,更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一開始教的時候,我們師生都屏著一股子勁──自豪,為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而自豪。因此,我抓住一個“情”字來促學。
課題的是否能讀出氣勢對下文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于是讓學生用各具特色的語調來大聲地朗讀“秦兵馬俑”,結果,一個比一個讀得字正腔圓,飽含深情。我一看,“情”已醞釀得差不多了。于是讓學生到文中去找“情”──感受兵馬俑的“享譽世界”、“珍貴”、“文物”、“絕無僅有”。更從兵馬俑的規(guī)模及形態(tài)萬千來具體感受。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讀準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3、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人民智慧的無窮。
4、利用網(wǎng)絡開展拓展閱讀,增加對兵馬俑等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遺產(chǎn)的了解,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你知道兵馬俑嗎?請你說一說你對兵馬俑了解多少。
2、出示課題:
秦兵馬俑
理解一下秦、俑及題意,秦兵馬俑究竟是什么樣的,自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要求:
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僻的字詞摘抄出來;讀順句子,把難讀的句子摘抄出來;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檢查自學:
⑴ 指名在展臺上出示生字詞,進行認讀(重點詞):
享譽、臨潼、俑坑、鳥瞰、披靡、魁梧、戰(zhàn)靴、擎著、駕馭、殊死、弓弩手、戰(zhàn)車千乘
⑵ 指名在展臺上出示摘抄的句子,指導讀句子。
⑶ 以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全文。
三、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
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秦兵馬俑,是用哪句話連起來的?
2、交流,完成練習:
這篇課文從( )和( )兩個方面介紹了秦兵馬俑,是用( )這句話連接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起( )作用。
3、給課文分段,可以是三段法也可以是四段法。
四、練習
聽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秦兵馬俑錄象片斷,激發(fā)興趣。
2、指名談談觀錄像后的感受。
二、學習第二段
要求:
一讀,自讀第二自然段;二理,理清課文介紹的思路;三賞,讀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四議,課文中哪些介紹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說明理由。
1、學生交流,相機出示“秦兵馬俑示意圖”和“一號坑全景圖”。
2、完成練習:
在三個俑坑中,二號坑和三號坑的總面積有( )平方米,相當于( )多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 )個。
3、總結學習方法,按此方法自學下文。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學生交流:
相機出示“將軍俑圖”、“武士俑圖”、“騎兵俑圖”、“馬俑圖”和“群兵馬俑圖”。
3、完成練習,說出各圖片的名稱。
4、討論,你是根據(jù)什么來作出準確的判斷的。
5、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
讓學生說省略號的作用,從中讀懂些什么,有什么體會,包括對寫作方法上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四段
1、文中怎樣評秦兵馬俑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這樣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好處,說說理由。
3、你能根據(jù)這兩段內容提出一個問題并自己回答嗎。
4、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鞏固復述
你參觀了秦兵馬俑,你準備向你爸爸媽媽介紹些什么,準備一下,同學間說一說,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第三課時
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項完成,進行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
1、關于秦兵馬俑還有許多知識,你想了解什么,從網(wǎng)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關圖片和資料告訴大家。
2、類似于秦兵馬俑的文化和藝術很多,從網(wǎng)上搜索有關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遺產(chǎn)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報。
3、從網(wǎng)上搜索你感興趣的資料,模仿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及第三自然段的過渡形式,寫一篇短文。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狀物類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tài),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兵馬俑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974年,在陜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的驪山陵東側,發(fā)現(xiàn)了三個兵馬俑陪葬坑,從中出土了大量畫面精致、形態(tài)逼真的兵馬俑。
這便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介紹秦兵馬俑的一篇佳作。
揭示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 品詞析句
1、整體把握:
⑴ 這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快速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
課件出示: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⑵ 默讀思考:
課文哪部分是寫規(guī)模宏大?哪部分是寫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
2、感受規(guī)模宏大:
⑴ 默讀思考:
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體現(xiàn)在哪里?著重介紹的是什么?
⑵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介紹的?
(舉例、列數(shù)字)
結合理解“統(tǒng)率、所向披靡”。
3、感受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⑴ 默讀思考: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兵馬俑的哪些類型?作者抓住什么來寫的?
板書:
將軍俑
武士俑
騎兵俑
陶馬
⑵ 欣賞將軍俑:
① 出示課件2:
將軍俑的圖片。
a、看圖,問:
這是什么俑,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嗎?
b、指名回答。
c、看看課文是如何來描寫武士俑的?
② 出示課件3 :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鶴冠……
a、作者抓住什么來寫的?
(身材、穿戴、神態(tài))
b、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武士?
(久經(jīng)沙場)
c、能通過你的朗讀讓人感受到將軍俑久經(jīng)沙場的形象嗎?
結合理解:
身材魁梧、鶴冠、昂首挺胸、鎧甲(看圖)。
⑶ 合作賞俑:
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俑,用同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匯報。
你能根據(jù)課文的描寫分別用三個詞來形容武士俑、騎兵俑、陶馬的個性嗎?
指導朗讀。
過渡:
是呀,兵馬俑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每一個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⑷ 感受個性鮮明:
出示課件4:
仔細端詳,神態(tài)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人;有的目光炯故意炯,神態(tài)莊重,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在聽侯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① 讀一讀:
看看與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 “好像”一詞能少嗎?為什么?
③ 指導朗讀。
⑸ 練習仿寫:
出示課件5:
兵馬俑圖片。
① 學習課文的寫法,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說說兵馬俑的神態(tài)。
② 學生交流。
小結:正如文中所說,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讓我們再次感受它們精湛的制作工藝,學習作者細致的描寫,感受他豐富的想象。
⑹ 齊讀第9小節(jié)。
三、課外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上網(wǎng)瀏覽有關秦兵馬俑的網(wǎng)站,更全面地了解秦兵馬俑。
【板書設計】
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列數(shù)字、舉例子
類型眾多: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陶馬
形象鮮明:神態(tài)各異、精美的藝術珍品
【資料袋】
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這一年,秦國吞并了其他六個諸侯國后,第一次完成了對中國的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統(tǒng)一了貨幣,統(tǒng)一了文字,統(tǒng)一了法律,統(tǒng)一了度量衡,對以后的中國影響深遠。
秦始皇從13歲登上王位,就開始為自己修陵墓。據(jù)《史記》記載,當時從全國各地來的藝術家和數(shù)以千計的工匠、軍官,大約70萬人為秦始皇修阿房宮和陵墓,一直修了37年,曾經(jīng)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樣歸于黃土。他生前喜好巡游,在統(tǒng)一中國后的十年里,五次遠途出巡,大部分時間都在車轱轆上度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歲。入土時,為了防止泄密,數(shù)千名參與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殺在墓中。
1974年春天,陜西臨潼縣的農(nóng)民在打井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兵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藝術家們的杰作終于重見天日。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挖掘語文的審美因素,把學生帶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
2、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抓緊語言文字,感悟形象,體會感情,學習表達,塑造心靈,陶冶情操。
3、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課程資源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12冊第19課《秦兵馬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b、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c、理解“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個性鮮明”的特點。
2、情感目標: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標:
a、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c、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質疑釋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章不僅采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因此,作者是如何寫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技術,怎樣表現(xiàn)兵馬俑眾多的類型和鮮明的個性,便是本篇文章的教學重點,當然類型和個性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質疑釋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能力,便是教學難點。
教學對象分析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電腦、網(wǎng)絡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壓抑著他們個性的張揚、控制著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期待的是開放性的課堂,充分發(fā)揮自我、大膽猜想、富于挑戰(zhàn)的課堂。
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的設計和制作:
利用網(wǎng)絡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和相互合作的學習能力。在《秦兵馬俑》的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中設計了以下幾個部分:“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知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鮮明的個性特征;“課文閱讀”——全篇課文內容,重點詞語的跟蹤解釋,聲頻、視頻欣賞便于學生整體感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資源站點”——給學生提供查找資料的信息。“學生作品”——個性展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bbs論壇”——構建互動學習的平臺。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跡,是哪八大奇跡?
生講述世界八大奇跡。
2、介紹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
生齊讀課題。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上去了解一下秦兵馬俑吧!
學生一起瀏覽閱讀秦兵馬俑及有關背景資料。
4、點擊視頻觀賞秦兵馬俑錄像。
學生看錄象后談初步印象。
(設計意圖:通過世界八大奇跡的介紹引入新課內容,讓學生瀏覽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初步了解秦兵馬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個大概的了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根據(jù)學習要求,初步感知,了解梗概。
學生點擊“課文內容”瀏覽課文,結合相關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2、交流。
3、通過自主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自學收獲。
(設計意圖:借助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讓學生上平臺廣泛瀏覽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信息資源,初步了解秦兵馬俑恢弘的氣勢和精巧的工藝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信息。)
三、再讀課文,大膽質疑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針對課文內容和有關秦兵馬俑進行質疑,幫助學生整理質疑內容。
2、學生在初學文章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并針對課文內容和有關秦兵馬俑進行質疑。
3、學生把自己的疑問發(fā)表于bbs。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將自己的問題發(fā)表與bbs。教師幫助學生整理歸類問題,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有明確的目標。)
四、激發(fā)鼓勵,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及秦兵馬俑的其他方面進行了質疑,下節(jié)課我們就要通過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的閱讀、交流來解決它們。
第二課時
一、 回首秦俑,激情導入:
1、談話導入。
2、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秦兵馬俑,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秦兵馬俑真是太偉大了!這么多的兵馬俑能做得這么完美,簡直是不可思議。
生:我知道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很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生: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聰明啊!做出這么精美的兵馬俑,我們現(xiàn)代人怎么都模仿不出來,我真想現(xiàn)在就去看一看。
……
師: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法國總理希拉克說:“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今天我們班學生組成的秦兵馬俑考古學習小組,將再次出發(fā),到這神奇的地下王國去看一看。
二、 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引導:秦兵馬俑是怎樣的規(guī)模宏大呢?課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體的描述,請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讓你具體感受到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聯(lián)想到了什么?可隨手寫下來。
學生讀后交流。
2、點擊“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欣賞三維實景圖,說說自己的感受。
3、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體會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設計意圖:走進文本,品讀語言,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適時的點撥、啟發(fā)、引導,提供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走進意境,構建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的意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大量的圖、文資料中全面感知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二)學習第4—9自然段
1、師:是啊!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的秦兵馬俑規(guī)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憑這可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了呢?(生回答不是的,秦兵馬俑除了規(guī)模宏大,它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1、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請同學們自由讀4——9自然段,說說文中列舉了哪些兵馬俑類型?
學生自由讀4——9自然段,交流文中列舉的兵馬俑類型。(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
2、引導:這么多的兵馬俑近7000個啊!竟找不到兩個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們一起走近兵馬俑,仔細端詳這些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兵馬俑。老師把課文內容存在了電腦的數(shù)字化平臺里,并且打上了圖片,在圖片下面還有兵馬俑的說明。老師要求大家認真閱讀,仔細觀察圖片,然后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多讀一讀,最后在全班交流。
(1)學生在平臺上看圖文。
(2)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兵馬俑資料。
例:
生:我要說的是將軍俑,該生把第四節(jié)讀了一遍。
生:我通過看圖文資料知道了將軍俑是威風凜凜,沉著鎮(zhèn)定。
師:請同學說說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真是神氣啊!
生:作為一個久經(jīng)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這個將軍俑真是威風凜凜,神態(tài)自若。
師:大家說的真好,你們能把你體會到的將軍俑的個性特點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嗎?
生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并請同學評價。
師:是啊!秦兵馬俑中的將軍俑威風凜凜、指揮若定,大將之風昭然若顯。在他的帶領之下,所帶的軍隊是所向披靡。在這么多的軍俑之中除了將軍俑外,課文中還介紹了哪幾種兵馬俑?
生: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
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兵馬俑,用剛才學習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點學習,看看圖,讀讀課文,體會體會它們的個性特點。
生自學
第5節(jié)
a選擇學習武士俑的舉手。
b誰來說說體會?還有嗎?讀出體會也可以。
c現(xiàn)在想介紹武士俑的起立——齊讀
(評價:英勇無畏、整裝待發(fā))
還有交流其他兵馬俑的嗎?
第6:騎兵俑(能騎善射、勇猛無比)
第7:車兵俑(忠心耿耿)
第8:弓弩手(箭術高超)
第9:馬俑(躍躍欲試)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fā)展語感。由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喜好不同,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等特點不同,各有各的可愛之處,學生的選擇就會有所不同,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自主選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1、引導過渡: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神態(tài)各異。引讀第十自然段,兵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2、讀后師引導說讓我們近距離地再看一看。
3、生點擊視頻,觀看兵馬俑的各種神態(tài)。老師同時配上電影《英雄》主題曲的音樂。
4、看完后老師深情的描述導入這么多的兵馬俑,這么多的神態(tài)。他們“有的凝視遠方,好像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一句后有省略號,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兵俑還有許多不同的神態(tài)。
師:誰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來替換一下?
生1:有的微閉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其他同學大笑)
師:大家笑什么?
生2:秦兵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領的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師:嗯,大家說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你想好了沒有?
生1:有的微閉雙目,好像在養(yǎng)精蓄銳,作好下一場戰(zhàn)斗的準備。師:你真棒!
生3:剛剛我看到一幅畫面,上面有兩個兵馬俑,由此我想到了有的兵馬俑圍坐一團,好像在商討國家大事。
生4:我接著說有的兵馬俑頭靠頭,神態(tài)嚴肅,好像在傳遞軍中重要情報呢!
師:引導這一段具體介紹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tài)。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仿佛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xiāng)念親的凄婉心聲;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后的血淚與辛酸……正是作者的獨巨匠心選擇了恰當?shù)挠^察視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讀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悟出中國人民智慧的偉大。
5、生齊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這樣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自由發(fā)揮,個個參與學習,人人奉獻思維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發(fā)散學生思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預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6、師引導:同學們,讀完后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們此刻是激情澎湃,滿肚子的話正無處可說,此刻正好有一個宣泄的途徑,同時又對課文的中心有了一個提升。
三、 激發(fā)鼓勵,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同學們聽了你們的回答,我也是又激動又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啊!的確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四、 課外拓展、學生收集資料。
1、引導學生自主查閱網(wǎng)絡資料解決與秦兵馬俑相關的其它問題。
2、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圍繞問題,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對網(wǎng)上資源進行探索、瀏覽,加上自己的添加、刪改對網(wǎng)上的資料進行整合、內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全面的了解,讓課內的知識得到擴展與延伸。)
教后反思
本課是第一次嘗試基于“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的語文課教學,上課前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選教材。本篇課文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網(wǎng)上比較多,可以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優(yōu)勢,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利于課外拓展,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其次是制作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的網(wǎng)絡課件。第一次運用瑞博來做課件,而且事先還要搜集大量的有關兵馬俑的資料,足足用了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每晚要做到十一二點。幾經(jīng)修改,課件雛形才出來了。
然后是確定上課思路。課件基本定下來后,其實這時教案也在頭腦中差不多形成了。大致分為這樣幾塊:
1、整體入手——看兵馬俑的全景視頻。
2、讀文體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3、圖文結合,觀看視頻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tài)各異。
4、質疑,查資料釋疑。
最后實際操作。上課實際操作的時候碰到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比如,視頻播放老師無法控制學生的電腦。老師既要上課,又要操作電腦,還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常常會顧此失彼,弄得手忙腳亂。而且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也感覺因為有了電腦的阻隔而顯得比較生硬,有的只是符號間的交流,而少了情感的溝通。
學生對到網(wǎng)絡教室上語文課感到新奇,至于上課的效果應一分為二來看。學生發(fā)言不如教室里積極,原因是電腦吸引了他們的一部分注意力。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困難,學生的自主權大了,課堂生成性增強了,要求老師有較強的教學應變能力和電腦操作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課文只是一個例子,通過這一課的設計,我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動手動腦,體現(xiàn)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974年,在陜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的驪山陵東側,發(fā)現(xiàn)了三個兵馬俑陪葬坑,從中出土了大量刻畫精致、形態(tài)逼真的兵馬俑。
這便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介紹秦兵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課題:
秦兵馬俑
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學生自認生字,劃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
課文介紹了秦兵馬俑的哪些知識?
2、結合文章的中心句,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板書: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三、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的要求:
⑴ 再自讀課文:
抓住“規(guī)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一下,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⑵ 再輕聲讀課文內容:
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四人小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四人小組互相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兵馬俑個性特點
類
型
眾
多將軍俑久經(jīng)沙場、肩負重任 個
性
鮮
明
2、學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討論交流:
⑴ 指名學生說出各種類型兵馬俑所在的段及特點,并談談體會。
⑵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兵馬俑,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
四、品讀課文
1、我們知道了描寫的各種兵俑類型眾多,那么仔細看,又會怎樣呢?
展示課件神態(tài)各異的兵俑。
2、用課件播放各種神態(tài)的兵馬俑,教師配樂講解。
3、學生自由練習讀第8自然段。
4、開展讀書比賽活動。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
5、知識點練習:
“有的……有的……有的……”體會。
五、總結全文,抒發(fā)感嘆
1、在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地下宮殿中我們看到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在每一個兵馬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英雄的民族氣概。
2、觀看各國元首參觀兵馬俑后發(fā)出的贊嘆。
3、此時此刻,你最想發(fā)出什么贊嘆?
六、拓展延伸,共享資源
1、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并不是我們一兩節(jié)課就能欣賞完的,請同學們再來到我們的專題學習網(wǎng)站,瀏覽你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可以將自己的感想或者找到的精彩資料與你的好朋友共享。
2、學生自行上網(wǎng)。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與各種兵俑的神態(tài),使學生初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揭題
導入:
同學們,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了位于西安臨潼的兵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今天,我們也去參觀一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
1、課件播放圖片:
說說你看了圖后有什么感受?
2、帶著你的這種感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紹了兵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對全文內容的概括。
2、學生匯報:
出示第3段: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3、指名讀:
說說“宏大,鮮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偉。鮮明:鮮活。)
三、研讀主要內容
1、課文哪里介紹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哪幾段介紹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學生匯報。
3、過渡:
讓我們先睹為快,一起走進兵馬俑,去仔細看看這些神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吧!老師這里有個要求:
(出示課件)
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4~8小節(jié)。
思:想想這幾段共介紹了幾種兵馬俑?
議:向同桌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種?為什么?
4、交流匯報:
⑴ 將軍俑:說說自己對將軍俑的印象。
隨機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⑵ 武士俑、騎兵俑:說說自己的感受。
⑶ 陶馬:指名讀。
閉上眼睛,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用鼻子聞一聞,你似乎又聞到了什么?
5、小結:
對呀,那一匹匹戰(zhàn)馬,似乎讓我們聞到了濃濃的硝煙味。讓咱捫連起來讀讀這句話。
6、古代的工匠們把一個個兵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樣,作者又寫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學們也要讀得活靈活現(xiàn)。全班齊讀4~8小節(jié)。
7、哪里看出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相機理解:鳥瞰,統(tǒng)率,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糜。
師:當我們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放眼一覽那威武軍陣時,都會為之驚嘆!你能讀出自己的這種情感嗎?
8、齊讀第二段。
過渡:從你們的朗讀中我仿佛看到了兩千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軍容嚴整,氣勢雄偉。
(播放軍隊混戰(zhàn)聲音)
9、當你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如此威武雄偉,你心中最想說什么?
四、總結
1、是啊,這一行行的金戈鐵馬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文明的象征!當我們面對著這些古老而又雄壯的建筑時,不禁讓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驕傲!
2、出示: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3、齊讀李光耀先生的這句話。
【教后反思】
真正的發(fā)散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fā)生深層的對話,提升學生的認識,通過對話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引導學生體驗到母語的優(yōu)美和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3、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朗讀全文
法國前總結希拉克說過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就讓咱們憑借著文字這種神奇的工具來走近它吧!
指名朗讀正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借助課后練習,理清文章的寫作結構。
課后練習:
“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具體介紹秦兵馬俑的?”文中是用哪句話來把它們連接起來的?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哪些地方可以讓你感受到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朗讀相應的語句。
五、學習第三——八自然段
課文中介紹了幾種兵馬俑?讓學生體會到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六、總結課文
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祖先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了引以自豪的歷史,我們不能總生活在歷史中,也要通過我們的努力為這輝煌的歷史畫上絢麗的一筆。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后,空落落的,很冷靜,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但還是要把自己的上課體會記下來。
1、準備還算充分: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查閱了在量的資料,對兵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課堂上感覺游刃有余。適時給學生介紹了一些相關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們的興趣。如:介紹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率領大軍,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國家,從而讓學生們明白,軍隊在秦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對整篇文章的結構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
不充足的地方,是沒有對細節(jié)的語言進行斟酌,語言比較貧乏,比如在形容將軍俑的時候,只想到用“威風凜凜”來形容這位將軍,而成功有時就決定在細節(jié)之處。自己事先想著到時肯定會有詞語來表達的,可是到時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2、這節(jié)課上朗讀也不少,可是有幾次是重復無用的讀。比如在讀走近兵馬俑整體來觀看的那一部分,我也領讀了,但是在學生們已經(jīng)感覺到規(guī)模宏大的時候,還是又讀了,感覺重復無用。
以后讀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讀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數(shù),不到位的時候要多讀,讀到位了就要通過。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節(jié)課有效的時間。
3、這節(jié)課的評價沒有及時跟上。比如在常旭東讀完將軍俑那一段時,我的心里當時就感覺到了將軍俑的氣勢,可是當時忘記對他進行肯定了,現(xiàn)在感覺很遺憾。說明自己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欠缺。
4、這節(jié)課,很讓我感覺到高興的是:聽完課的老師感覺到我這節(jié)課有氣勢了。有了這點的評價讓我有點欣慰,因為以前的課堂,總是感覺到自己不投入,以那種心態(tài)想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上很難的。聽了他們的評價,我可以稍稍鼓勵一下自己了。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個生字8個,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兵馬俑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殉葬的軍隊官兵和戰(zhàn)刀的偶像。
二、自讀課文
1、初步感知讀準字音,勾劃新詞,理解詞意。
2、思考:
秦兵馬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檢查、交流
1、指名朗讀生字、找出新詞。
2、意思:
享譽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權利、聲譽、威望等)。
舉世無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形容極其稀有。
南征北戰(zhàn):形容轉戰(zhàn)南北,經(jīng)歷了許多戰(zhàn)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昂首挺胸: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躍躍欲試:躍躍:急于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久經(jīng)沙場:形容參加過多次戰(zhàn)斗。
絕無僅有: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長得高大、強壯。
3、朗讀詞語。
4、指名朗讀課文,說每一自然段講什么意思:
⑴ 寫秦兵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⑵ 寫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
⑶ 寫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⑷ 寫將軍姿態(tài)。
⑸ 寫武士姿態(tài)。
⑹ 寫騎兵俑姿態(tài)。
⑺ 寫馬俑姿態(tài)。
⑻ 寫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⑼ 寫秦兵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5、從過渡段入手給課文分段:
將3至8節(jié)歸并在一起。引導學生用過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
2、這一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何特點?
(列舉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增強直面感受。)
3、人們看到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
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⑴ 這是什么句?
(雙重否定句)
⑵ 換一種說法:
走進大廳,所有的人都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走進大廳,人們怎能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五、指導寫字
1、老師示范。
2、學生描紅。
六、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課文除了寫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還寫了什么?
二、精讀第三段
1、學習過渡句,領會其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找出承上句與啟下句。兵馬不僅俑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自學課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3、朗讀有關語句。
4、學習第9節(jié)引讀。
5、小結: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三、齊讀最后一段
1、這一段寫了什么?與第一段是怎樣呼應的?劃出相互呼應的句子。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與“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找出兩句中的一對近義詞:
“舉世無雙”與“絕無僅有”。
3、體會句中體現(xiàn)出的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流露出的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總結課文
1、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五、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規(guī)模宏大
19 秦兵馬俑 類型眾多 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個生字8個,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抓住過渡句統(tǒng)領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課前準備:兵馬俑的資料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殉葬的軍隊官兵和戰(zhàn)刀的偶像。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讀準字音,勾劃新詞,理解詞意。
思考:秦兵馬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檢查、交流:
1.指名朗讀生字、找出新詞。
2.意思:享譽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權利、聲譽、威望等)。舉世無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形容極其稀有。
南征北戰(zhàn):形容轉戰(zhàn)南北,經(jīng)歷了許多戰(zhàn)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昂首挺胸: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躍躍欲試:躍躍:急于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久經(jīng)沙場:形容參加過多次戰(zhàn)斗。
絕無僅有: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長得高大、強壯。
3.朗讀詞語。
4.指名朗讀課文,說每一自然段講什么意思。
(1)寫秦兵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寫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
(3)寫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4)寫將軍姿態(tài)。
(5)寫武士姿態(tài)。
(6)寫騎兵俑姿態(tài)。
(7)寫車兵俑姿態(tài)。
(8)寫弓弩手姿態(tài)。
(9)寫馬俑姿態(tài)。
(10)寫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11)寫秦兵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5.從過渡段入手給課文分段。(將3至10節(jié)歸并在一起。引導學生用過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
2.這一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何特點?(列舉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增強直面感受。)
3.人們看到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1)這是什么句?(雙重否定句)
(2)換一種說法。(走進大廳,所有的人都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走進大廳,人們怎能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五、指導寫字
1.老師示范。
2.學生描紅。
六、作業(yè)抄寫詞語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課文除了寫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還寫了什么?
二、精讀第三段
1.學習過渡句,領會其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找出承上句與啟下句。兵馬不僅俑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自學課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馬俑
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 久經(jīng)沙場,肩負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騎兵俑 勇猛善戰(zhàn)
兵車俑 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弓拏手 張弓搭箭,神情專注
馬俑 形體健壯,躍躍欲試
3.朗讀有關語句。
4.學習第10節(jié)引讀
5.小結: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三、齊讀最后一段
1.這一段寫了什么?與第一段是怎樣呼應的?劃出相互呼應的句子。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與“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找出兩句中的一對近義詞。(“舉世無雙”與“絕無僅有”)
3.體會句中體現(xiàn)出的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流露出的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總結課文
1.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五、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規(guī)模宏大
14秦兵馬俑 類型眾多 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8個,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抓住過渡句統(tǒng)領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課前準備】
兵馬俑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釋題: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殉葬的軍隊官兵和戰(zhàn)刀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思考:
秦兵馬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朗讀。
2、交流生詞的意思:
享譽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權利、聲譽、威望等)。
舉世無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形容極其稀有。
南征北戰(zhàn):形容轉戰(zhàn)南北,經(jīng)歷了許多戰(zhàn)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昂首挺胸: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躍躍欲試:躍躍:急于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久經(jīng)沙場:形容參加過多次戰(zhàn)斗。
絕無僅有: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長得高大、強壯。
3、全班一起朗讀詞語,要求邊讀邊想生詞的意思。
4、指名朗讀課文,說每一自然段講什么意思。
5、引出過渡段:
并說說這句話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啟下。
從過渡段入手給課文分段。
四、學習第二小節(jié)
1、過度:
第2自然段寫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認真讀讀這一段,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秦兵馬俑規(guī)模的宏大。
2、生自己讀。
3、指名交流。
4、引出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
帶著問題再瀏覽第二小節(jié):
為了表現(xiàn)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這一小節(jié)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用具體的數(shù)字來說明呢?
5、指名當小導游讀第2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詞。
2、摘抄文中你認為精彩的短語及語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絕無僅有 南征北戰(zhàn) 所向披靡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同桌互改,訂正。
2、用上剛剛聽寫的詞語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馬俑。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師過渡: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思考交流:
“類型眾多”是什么意思?“個性鮮明”是什么意思?
3、接下來課文描寫了那幾類兵馬俑?
4、學習第5小節(jié):
⑴ 過渡:
哪一種類型的兵馬俑描寫的最詳細?
(武士俑)
⑵ 指名讀第5小節(jié),其余同學思考:這一小節(jié)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武士俑?
第一句:外貌
第二句:動作
第三句:神態(tài)
⑶ 你覺得哪一句描寫的最生動?讀出來,并說說理由。
⑷ 這三句話能隨意調換嗎?為什么?
(由整體到局部,這是外貌描寫常用的方法。)
⑸ 齊讀第5小節(jié)。
三、用剛才的方法自學4、6、7、8小節(jié),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四、總結3到8小節(jié)用了詳略結合的描寫方法
五、學習第9節(jié)
1、學生自讀。
2、說說這段話圍繞哪個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讀讀這句句排比:
想想它有什么特點。
(先描寫再想象)
4、你最喜歡哪個分句,說說為什么,并讀一讀。
5、續(xù)寫。
6、齊讀這一小節(jié)。
六、再讀全文
1、師生接讀: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秦兵馬俑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
2、再讀全文。
七、課后作業(yè)
仿照課文5到8小節(jié)的寫法(有詳有略,詳寫的部分注意描寫的順序),描寫課間活動。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6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教學中如果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充分地運用專題學習網(wǎng)站來學習課文,感悟語言。
【設計理念】
網(wǎng)絡學習是一場智能的革命,也是一場學習的革命,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習者聯(lián)系世界的方式,對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者的知識與發(fā)展的空間,對人的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課文看似描寫簡單,實質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采用網(wǎng)絡教學,利用賞讀課文、瀏覽網(wǎng)頁、搜集資料、想象交流等符合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能力結構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興趣,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從而產(chǎn)生互助,達到互惠,使整個課堂教學形成共識、共享、共進的氛圍。
所以本課的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學時,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充分地誦讀、充分地瀏覽專題網(wǎng)站中的內容,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領悟文章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堂課中我會注重學生朗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2、能力目標:
運用網(wǎng)絡技術,讓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和網(wǎng)絡中的拓展閱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網(wǎng)絡資料探究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2、認真朗讀文本,細細品味,感受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描寫細致。
【教學流程】
一、誦讀文章
這篇課文著重介紹了秦兵俑的規(guī)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這兩個方面是通過“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連接起來的,在文中起著過渡和中心句的作用,指導學生誦讀文章時,就從這句話入手,找出描寫這兩個方面的段落反復誦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課文的語言。導讀第二段,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數(shù)據(jù)中感受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導讀第三段,通過對各種類型兵馬俑的動作、神態(tài)、衣著等方面感知將軍俑的“久經(jīng)沙場、肩負重任”;武士俑的“威武凝重”;馬俑形體健壯、肌肉豐滿、躍躍欲試和他們的神態(tài)各異、制作精湛。導讀第一和第四段,第一段總起全文,抓住“舉世無雙、享譽世界”體會兵馬俑珍貴的歷史價值;最后一段總結全文,與第一段相照應,抓住“惟妙惟肖、絕無僅有”等詞語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非凡創(chuàng)造力。所有這些首先應該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細細體會的。
二、提供環(huán)境
對同一主題素材寬泛的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秦兵馬俑以“大、多、精、美”聞名于世,教材所提供的有關秦兵馬俑的信息是有限的,要充分領略秦兵馬俑的藝術魅力,離不開生動具體的圖文再現(xiàn),要對它形成較全面的認知,離不開相關文字資料的補充閱讀,因此利用校園網(wǎng)和internet交替,建立“秦兵馬俑”專題學習網(wǎng)站。網(wǎng)絡的無限容量,使得語文教學所需要的資料可大量儲存,而面對大量的原始材料,大多數(shù)的學生受年齡、心理、能力、時間、客觀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可能抽提內核真正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在“秦兵馬俑”專題網(wǎng)站中,輸入經(jīng)過加工整理的資料,有關于課文中所介紹的六種類型的兵馬俑的大量的圖片和相應的文字說明介紹;有關于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有關于秦兵馬俑博物館及三大俑坑的錄像片,還有相關的歌曲、美文……,處理后的內容便于學生搜索,提高對有效信息的捕捉效率,加大了課堂的信息量,使學生可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在信息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開自主學習,教師提供便于學生學習的自由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借助網(wǎng)絡,瀏覽資料、欣賞畫面、展開想象,感受著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個性鮮明”,使學生在一種親切感、安全感,樂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生動精美的圖片,詳實的文字資料,充滿想象的樂曲,多種資源的整合使學生走向綜合性的學習。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愉悅。
三、個人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網(wǎng)絡環(huán)境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個性化的空間,如在學習、欣賞將軍俑、武士俑等六種不同類型的兵馬俑時,網(wǎng)站中每一類兵馬俑都有許多幅圖片和大量的相關資料,在時間有限的課堂內不可能每一幅都去仔細欣賞,每一段介紹都去認真研究,因此,在重點段落(3~8自然段)教學時,設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感興趣的一類兵馬俑進行“個體研究”,在學生獨立探索、研究的過程中,他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看圖片,瀏覽相關資料,品讀課文描寫,學生自主、自由地操縱鼠標去點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然后對自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準備在小組中發(fā)言交流。學生探索的結果應該達到以根據(jù)課文描寫,結合資料,展開豐富的想象,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并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多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個人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探究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四、交流內化
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而是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搭建了良好的發(fā)展平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的贊美,引領學生感受蘊藏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是這一自然段的重點,這也是全文教學的重點。在欣賞完不同類型的兵馬俑、神態(tài)各異的俑頭特寫后,借助多媒體,在大屏幕上投射一號坑的全景圖,目睹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齊,氣勢恢弘的秦兵馬俑,再加上音樂《秦兵馬俑幻想曲》的渲染,同時通過語言的動情描述:“在遙遠的戰(zhàn)國時代,諸侯爭霸,戰(zhàn)火四起,秦始皇用了整整10年時間,滅了六國,一統(tǒng)天下。在這十年間,有多少男兒告別年邁的父母,告別新婚的妻子,踏上征程,奔赴戰(zhàn)場……”,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學生一定會借著想象的翅膀來到兩千多年前的秦代軍營,來到那戰(zhàn)馬嘶鳴,鏖戰(zhàn)在即的歷史畫面,一定會為兩千多年前的這支地下大軍驚嘆不已……此時,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已是水到渠成了。最后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交互功能建成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把面對這一“世界第八大奇跡”最想說的寫下來,旨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大家交流的機會,使師生、生生間的學習互動成為可能。這時,學生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在朗讀、欣賞、想象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把秦兵馬俑的美,雕塑藝術的美,傳統(tǒng)文化的美的種子潛移默化地滲透進自己的血液里,達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五、延伸拓展
學生通過網(wǎng)絡學完《秦兵馬俑》后,一定在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建構起有關秦俑文化的一個知識體系,在建構的同時一定又會生成許多新的、感興趣的問題,如:秦始皇為什么要建這么多的兵馬俑?怎么會保存到現(xiàn)在的?作者是誰?這些兵馬俑原來是有顏色的,現(xiàn)在為什么看上去灰蒙蒙的了?……讓學生借助專題學習網(wǎng)站進行專題研究,激發(fā)進一步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本課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形成的技能擴大到課外、校外,從而有效完善自我認知結構,最終完成“秦俑文化”這一知識的建構。
《秦兵馬俑》教學設計 篇17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說明性散文,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2、能力目標:運用網(wǎng)絡技術,讓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和網(wǎng)絡中的拓展閱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網(wǎng)絡資料探究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2、認真朗讀文本,細細品味,感受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描寫細致。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學習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運用網(wǎng)絡技術,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課文,感受文章清楚的條理,生動的語言,細致的描寫,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導語:“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俑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法國總理希拉克這樣說。今天和我我們班全體學生將組成秦兵馬俑考古學習小組,利用網(wǎng)絡這條信息高速公路,再次到兵馬俑現(xiàn)場去看一看。好嗎?
2、復習:在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魅力,那么你能說說你心目中的秦兵馬俑嗎?(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文中有一段話,把文章連在了一起,概括了全文,是那一句?出示過渡句(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齊讀)。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3~12自然段,感受一下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二、自主探究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快速瀏覽3-9自然段,找一找你發(fā)現(xiàn)有多少種兵馬俑。
2、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種?你就瀏覽主題網(wǎng)站上的有關資料,看看圖片和文字介紹,讀讀課文,想想這種兵馬俑有什么特點?同桌可以相互說說。也可以模仿模仿動作。
3、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
將軍俑:久經(jīng)沙場、肩負重任;身材魁偉、高大,膀闊腰圓,給人一種指揮家的印象,形神兼?zhèn)洹庥畈环玻硕苏奈骞伲季加猩竦难劬Γ@得神態(tài)威嚴、性格堅毅,足智多謀。
武士俑:威武凝重;造型高大渾厚,健美、洗練。神采各異,栩栩如生,身著短衣或鎧甲,腿扎行膝,姿態(tài)不一,威武矯健。
騎兵俑:頭戴圓形小帽,下穿緊扣連襠長褲,足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衣服短小輕巧
馬俑:形體健壯、肌肉豐滿。腹背壯實,輪廓優(yōu)美,前腿如柱,后腿如弓,英武驕健。
5、出示課文8自然段,齊讀。
7、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仿佛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xiāng)念親的凄婉心聲;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后的血淚與辛酸……
選一種兵馬俑的神態(tài)模仿給同桌猜猜。看誰模仿的神態(tài)最逼真。
8、兵馬俑就這么多種神態(tài)嗎?(不是)從哪兒可以看出?(省略號)請你再次瀏覽學習網(wǎng)站,試著把省略號補充完整。
9、交流。誰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來替換一下?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10、據(jù)考古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土的兵馬俑中沒有哪兩件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每一件兵馬俑的面部表情比例與真人的比例一樣。
11、看視頻錄像
大家看,這么多的兵馬俑浩浩蕩蕩,面隊這樣的兵馬俑你想說寫什么?
12、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無怪乎1978年3月,前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了秦兵馬俑后,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13、出示社會各界贊美兵馬俑的語言。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
1、學生質疑。秦始皇為什么要建這么多的兵馬俑?怎么會保存到現(xiàn)在的?兵馬俑坑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學生瀏覽質疑中心,拓展閱讀,作深入的研究。
3、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