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 (第七冊)美術教案
重點難點:
動物形象剪刻。
動物特征表現。
準備:剪刀,釘書機。
教學過程:
課題導入:欣賞各類動物剪紙,復習上堂課內容。
揭示課題。
新授: 讓學生分析剪紙中的紋樣。 復習各類剪紙紋樣。教師問。學生答。
問:人物與動物的主要區別? 毛發。 四肢走路。 耳朵。 尾巴。 問:你們準備刻哪種動物?貓、狗、豬、牛、羊……
逐一詢問,思考各種動物主要特征。 共同商量紋飾運用。 學生進行外部形體創作。展示并集體講評。
紋飾創作。 教師示范總過程。 畫稿。 紋飾。 剪刻。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小結:展示作品,集體講評,表揚優秀。彩色剪紙
教學目的:
感受彩色剪紙的美。
彩色剪紙的兩類形式認識。
套色染色剪紙練習。
重點難點:
彩色剪紙方法。
染色剪紙濕度。
準備:剪刀、釘書機、顏料、水杯、毛筆。
教學過程:
課題導入: 欣賞書中的彩色剪紙。 請學生對書中的剪紙分類。套色,染色。
兩種剪紙的特點: 套色:線條為主,刻完背面貼上彩紙。 染色:塊面為主,刻完用顏料渲染,一般以宣紙為材料。 新授: 套色剪紙示范: 請學生思考其制作方法。 以一簡單圖案為范例,依學生刻法制作。 請全班學生提出優缺點。 擬定一個新方法。先用陽刻方法,處理設計,以線條為主,空去大面積,以便于背后襯上多種顏色。
染色剪紙示范: 介紹染色剪紙的方法。 請學生上臺示范。 集體講評。 提出干濕適度的原理。 學生選擇其一制作。 教師指導。 小結:展示學生作品。
集體講評。
擇優表揚。
學國畫
教學目的:
培養對民族繪畫的感情。
認識干濕濃淡墨色。
認識中國畫的特點。
重點難點:
認識中國畫特點。
“墨分五色”的認識。
準備:毛筆、墨汁、調色板、舊報紙、宣紙、抹布。
教學過程:
課題導入:今天,我們要學國畫。
新授: 介紹中國畫:中國畫是我過傳統的一種繪畫形式,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與民族風格,稱國畫。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介紹工具:a)筆:羊毫筆、狼毫筆、白云筆。
b)墨:有松煙、油煙。
c)紙:宣紙——生、熟。
d)硯:硯墨用的是石頭。
e)色:可用水彩顏料代替。
各種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類: 題材:人物、山水、花鳥。 方法:工筆、寫意。 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筆法:中鋒,側鋒。 分辨: 濃淡墨。 中側鋒。 干濕畫法。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三.小結:講評。
畫葫蘆
教學目的:
培養對民族繪畫的感情。
認識寫意畫。
臨摹一幅葫蘆圖。
重點難點:
認識色彩明度的變化。
作畫時明度對比的利用。
準備:毛筆、墨汁、顏料、水杯、調色板。
教學過程:
課題導入:今天,我們要用所學到的國畫知識,畫葫蘆。
新授: 復習上堂課內容。 請學生觀察書中的葫蘆。問:是哪種畫法?
寫意。
問學生葫蘆分部:葉子、藤。
分析畫法: 葫蘆:側鋒、濕墨、色彩。筆數3~4筆。
請學生上臺示范葫蘆畫法》
集體講評。
教師糾正。
學生再示范。
葉子:側鋒、濕、濃墨。
筆數5筆加5筆。
學生示范,集體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