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 第四單元 有余數的除法
第一課時
除法豎式的認識和計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p49—50頁的例1和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含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重、難點:
1、重點:教學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2、難點:讓學生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教具準備: 教科書第49頁的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主題圖的教學
1、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些什么?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在籃球場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學,幾個同學為一組?
在跑道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學,參加跳繩的每組有多少人?
黑板報下的花盆幾盆擺一組?
兩棵樹之間插了幾面小旗?
3、誰能根據這個畫面,編一道乘法或除法應用題。
二、探究體驗:教學例題1
1、通過理解表內除法的含義,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讓學生計算。
2、教學豎式。
教學后要引導學生總結除法豎式的步驟,重點總結商的對位及商和除法乘積的寫法。
3、練習:
再現主題圖,并出示題目,操場上有16位同學,每4個同學為一組進行跳繩比賽,可以分成幾組?
學生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
4、在具體情景中,感受除法的存在,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5、表內除法的商都是一位數,所以商寫在個位上。
三、實踐應用:完成書上相關練習 。
第二課時 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和計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p51—52頁的例2和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有余數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和算式的讀法。
2、理解余數的實際意義,知道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重、難點: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課前準備: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語引入。
二、探究體驗:
1、教學例2:出示主題圖,通過真實的情景。自己算一算,然后匯報結果,觀察這些算式,發現被除數不變,變化除數,商和余數也在變化。
2、通過觀察算式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3、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例3并進行觀察。進行歸納,總結出“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
4、驗證,進一步理解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實踐應用:完成書上相關練習。除了檢查商對不對之外,還要比較余數和除數的大小。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頁的例4和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聯系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會解決一些有余數除法的問題。
2、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應用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解決一些有余數除法的應用題。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創設情境:以分組做游戲為引入,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二、探究體驗:
1、可以口算,可以筆算。
2、體會到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可以根據計算的難度和自己的計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
3、解決例題。
4、要有問題意識,同時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5、要有創新意識,敢于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三、實踐應用:完成書上練習十三的第1題、第2題。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