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相生,使課堂精彩紛呈——《花鐘》教學片斷分析與反思
2、從學生角度出發,精心做好生本預設。教師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出發,預設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學;預設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預設學生學習路上生成的個性化體驗,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望;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細膩的觀察,往往就發現不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發現不了教學中出現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沒有精心的預設,就不會出現真正充滿生命氣息的靈動的課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欣然怒放” 一詞的意思還是比較困難的,在這堂課中,我們看到當第一個學生說“欣然怒放”就是開得很大的時候,單老師親切地對她說“你能用動作來表示萬壽菊是怎樣開放的嗎?”學生的動作表演只能說是一般花兒開放都有的樣子。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欣然怒放”就像過年時燃放的煙花。這一描述實在是太精彩了,單老師及時抓住了這一來自學生的生成資源,要求學生帶著觀看煙花綻放時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這時學生對“欣然怒放”這一詞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學生腦海中不僅有豐富的表象,還有對情感的頓悟。也正因為此,學生的朗讀才能如此到位,聲情并茂。而這都該歸功于單老師對教材的深入透徹的理解,歸功于單老師對教學過程的精心預設。
片段二:
師:還有哪個花仙子來介紹一下自己是怎么開放的,好嗎?
生2:我是薔薇仙子——“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師:我看你滿臉都是笑,你能說說為什么這么高興嗎?
生2:因為我特別美麗啊!
師:你從什么地方讀懂的?
生2:我是從“艷麗”這個詞語中讀懂的,“艷麗”就是顏色非常鮮艷美麗的意思。
師:你真會讀課文,你能配上動作讀一讀嗎?
生2:(配上自編的動作,滿臉笑容)有聲有色地又讀了一遍。
……
師:還有哪個百花仙子也想介紹一下嗎?
生:我喜歡曇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生:我還知道曇花只開兩個小時,開花后就枯萎了。
師:你能配上動作讀一讀嗎?想想曇花開了又收,該怎么用動作來表示呢?(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
生:我還喜歡月光花——“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師:“舒展開”是怎么樣的呢?(教師示范動作)這句話該怎么讀呢?引導學生用稍慢的語速讀好這句話。再指導學生配上動作來讀。
……
其它幾句的指導與上面相仿,都是學生先說句子,然后教師指導朗讀,再配上動作朗讀,最后齊讀。
從以上這個教學片斷,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把握是很到位的。她對課堂的預設也是充分的。但在這個案例中,對于描寫各種花兒開放的句子,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方法比較單一。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學習的熱情也難以調動。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盡管教師想盡方法加以引導,但學生還是不能入境,讀悟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可以這么說,學生是游離于文本之外的。他們與文本的對話是浮于表面的,至于對花開的美,對大自然的神奇的感悟更是不夠的。我們知道課堂教學中需要預設,但決不能僅僅依靠預設,要隨時審時度勢,預設要根據課堂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的關系,把預設與生成有機的結合起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在教學中預設要有彈性,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所以我認為,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有重點地加以指導,而后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讀,或畫,或表演,或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課堂教學千變萬化,教師要提高生成教學的駕馭能力,貴在平時意識的養成訓練,只有足夠的意識加上良好的實踐,才會具備隨機處理的能力;只有及時整頓課前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為學生生成提供條件,鼓勵生成,才會出現更多的生成時機。總之,只有讓預設與生成和諧相生,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