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找駱駝
教學目標:1.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3.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能夠找到駱駝的方法是什么。
課前準備:學生事先預習;教師制作課件;事先板書好課題。
課時安排:l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引言:今天,劉老師要帶同學們去破案找駱駝,可是茫茫沙漠要尋找一只走失的駱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想先考考你們的觀察力怎么樣。
2.提供在線小游戲:對比兩幅圖找出不相同的地方。(1分鐘5處)
3.評價學生的觀察力,自然轉入課題。
二、自讀自悟
1.出示自學任務一:(課件)
任務一: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學生自讀。
3.自學效果檢測:一個大組讀一段,最后一段齊讀。
4.評價朗讀,如有錯,正音或順句后再讀。
5.出示自學任務二及閱讀提示:(課件)
任務二:默讀課文,根據閱讀提示理解課文內容。
6.學生默讀、體悟。
7.自學效果檢測:(課件出示問題)
a.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后是怎么做的?
b.小組學習交流,合作完成下表: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8.學生回答問題a。
9.學生小組學習交流,合作完成填表。
10.反饋表格內容,生答,師板書。再課件演示,學生再跟著課件鞏固說一遍。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用“因為……所以……”句式聯系課文練習說話。
2.課件出示:因為老人看見-----------,所以知道----------。
因為老人又看見-----------,所以知道----------。
因為老人還看見-----------,所以知道----------。
3.學生練習用該句式說話。
四、交流感受
1.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師補充板書:細心觀察,認真思考。
2.如果你是旁觀者,你會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3.質疑:你還有什么問題?或者,你在課文中有什么發現?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老師、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表現出不同人物的說話語氣,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找駱駝》一課,如果同學們能像課文中的老人那樣,在生活、學習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你們的字會越寫越漂亮,你們的學習會越來越好,你們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教學反思:
備課時我的想法主要有兩個:一是上出略讀課文的特點,即在教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領悟,弄懂課文的重點。二是盡可能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并設想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自己做好準備以應其需。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第一個想法是完全實現了的。而第二個想法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問題一:為了突出重點、順利地完成我的教學任務,我把理應是在默讀思考后就進行的質疑問難放在了學完課文之后,這就使得課堂上出現了“學完課文之后還有學生不明白‘跛’字的意思”的局面。如果先讓學生質疑問難,我再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答疑解難進行指導,則這個情況就可以避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