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鐵罐
教師適時引導:
讀出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克制,“你敢碰我嗎?”語調上揚,有挑釁的意味,顯出鐵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語調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鐵罐惱羞成怒,因而聲高氣粗;“你算什么東西!”“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語調要緊湊高揚,讀出鐵罐混不講理,怒不可遏的心態。而陶罐自始至終是謙和寬容的態度,語言也是平和講理,語氣自然平穩。比如,“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對鐵罐的傲慢無理,陶罐據理力爭,“但不是懦弱”,語氣要加重,以表達自己不與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內心的堅強。
(3)同桌互換角色,再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情境表演
1、師:下面你們自愿結合,組成創作小組,演出這個故事,能做到嗎?
學生三五結合,分別排練“古代”“現代”兩幕,分角色扮演陶、鐵二罐、眾人、旁白者,人人參與,當堂練習。
2、推舉一組到講臺前表演,頭戴不同頭飾區分人物,進行表演。
五、暢談體會
1、師: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經表演完畢,在此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扮演陶罐、鐵罐的同學和部分觀眾的表演表示感謝,他們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學生熱烈討論,互相談自己的感受。
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比人優越,也沒有理由驕傲。比不上別人也不要消沉,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合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社會作貢獻……。
2、請陶罐、鐵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學談體會。
例:陶罐扮演者:“我是一個謙虛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實際中我可不是一個謙虛的人……。
鐵罐扮演者:“我是一個驕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鐵罐的扮演者。從這個角色中我感受到鐵罐因為看不起別人的長處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得了個可悲的下場、希望自己在學習中不重蹈鐵罐的覆轍……。”
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誰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答,提示:國王的御廚里有一只陶罐和鐵罐,鐵罐仗著自己堅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從廢墟里挖出來依舊精美,而鐵罐卻被氧化得無影無蹤了。
2、師:學了這則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例: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不要只看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
人們應該學習陶罐的胸懷,不應像鐵罐那樣自以為天下無敵。
這則寓言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不要以已之長,比人之短,要多看別人長處。
長處弄不好倒成了短處,鐵罐結實但容易氧化;短處弄好了也能變成長處,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
3、師:你們體會出的道理,就是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二、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課文我們讀過了,說過了,也演過了。老師想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陶罐和鐵罐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呢?把它寫在書的空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