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為什么喜歡春天呀?(因為春天很美麗)那么,有沒有同學能說說春天哪些地方是美麗的?(花草樹木)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春天里美麗的景色實在太多了,那你們喜歡春天里的柳樹嗎?(喜歡)誰能說說春天的柳樹是什么樣子的?說得好,今天呀,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關于柳樹的詩歌〈詠柳〉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這里的詩歌是誰寫的?(賀知章)賀知章是唐朝的詩人,少年時就以詩歌著名,現存的詩有19首,除〈詠柳〉以外,〈采蓮詩〉和〈回鄉偶書〉也很有名。
二、學習詩歌。
(一)、初讀。
1.師范讀詩歌。
2.讓同學們指出生字,師生一起將生字讀準。
3.師生一起讀詩歌。
4.自由讀師詩歌,指名讀。
5.找找會背的同學同背誦詩歌。
(二)、了解詩意。
1. 、詩人都寫了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再來做進一步的理解。先請同學們想一想:“詠”什么意思?“詠柳”呢?
2、在“碧玉妝成一樹高”中,我們得理解哪些字?
“妝”——裝飾。什么裝飾了什么?柳樹真是碧玉裝飾成的嗎?
一“樹”——在這時三月示一棵樹嗎?那“一”在這里什么意思?(整棵樹)
說說詩句意思。(鼓勵展開想象,有不同的說法)
3、千萬條柳枝,在春風中飄蕩,詩人又想到了什么?“絲絳”什么意思?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說詩意。
4、齊讀1、2句,問:第1句著重寫(樹),第2句呢(枝),詩人通過形象的比喻,把新葉滿樹的翠綠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綠絲絳),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點?(翠柳、柔美、充滿生機)從而展現了“垂柳”的“美”。
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又該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寫“樹”……第3句寫什么?(葉),第四句呢?(春風→風)
7、從詩題“詠柳”上看,這首詩要贊美的是柳樹,你覺得詩人僅僅是在贊美柳樹嗎?那是在贊美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8、齊讀,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你為什么喜歡?(師小結:作者的想象多么豐富,從滿樹的新葉想到“碧玉”,從隨風飄蕩的柳條想到“綠絲絳”,多么貼切而生動呀,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大膽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風”想象成手執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風寫“活”了,也把柳樹寫“活”了。)
9、這首詩的妙處還不僅于此,請同學們看,詩人從“樹”寫到“枝”,再到“葉”,然后想到春風。詩人(整體)到(部分)先觀察后(想象)的順序來寫,顯得有條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詩,卻充分的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構思,這也許便是“詠柳”傳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讀,默寫。
1、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2、同桌對讀。
3、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背
4、生字正形,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