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憂傷不已,后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啟發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教學這篇課文的目標是:
1、知識和技能:人人讀通課文;在語境中理解詞義;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及創編名言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展示積累、收集的有關珍惜時間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2、過程與方法:從題入手,抓住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借助多媒體vcd,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從朗讀中品味情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懂得時間過去就不會回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本篇課文,課題“和時間賽跑”既是文章的重點,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一人生啟示,也與課題息息相關。所以教學本課時,我采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方式,由課題入用,引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進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輻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學“形散而神不散”,最后達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三、設計思路
。ㄒ唬⒕o扣課題,啟發學生思考。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時間的認識。“同學們,你對時間有什么理解?”有的學生說:“時間很寶貴。”有的學生說:“時間過得非?,一眨眼就過去了。”還有的學生說:“時間看不到也摸不著。”等等一些既生動又理性的感覺。通過這種談話方式,我順勢引出本課的課題:“時間這種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作者林清玄卻要與他賽跑,這是怎么回事呢?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懂的畫一畫,不懂的提出來組成學習小組共同探討。”這種教學設計,由題入手,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也為學生的個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ǘ⑹枥韱栴},引導學生探究。
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會提出許多散亂的問題,經過師生的共同整理,關于課文內容,我發現學生基本上是圍繞著以下三個問題提出的:(播放vcd)①“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②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如何?③通過與時間賽跑,我明白了什么?在教學時,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緊扣全文。
1、探索中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當時學生提出疑問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體會的就是“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同時這句話也是全文的難點。教學時,我借助vcd向學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過完了,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又攝取學生生活中的幾個鏡頭,如:美好的童年、快樂的春游日、熱鬧的游藝會。然后我問他們:“你們小時候的生活美好嗎?你們還可以回到從前嗎?”學生回答:“不可以”。“運動會、春游那么有意思,能無限延長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及自己的親身實踐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老師不必費心費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