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讀中感悟《檢閱》教學案例與反思
四、情感升華 拓展延伸
〔案例四〕師:學習了課文,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深深地感動了,這次國慶檢閱不僅檢閱了孩子們整齊的隊伍,更檢閱了他們美好的心靈,我相信每個人特別是博萊克永遠都忘不了這次特別的檢閱,或許這次特別的檢閱將激勵他充滿自信地去走完人生的每一步。
師:大家剛才都有很多話對博萊克說,現在請你們用筆把你們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的結課方法很多,不管是圓滿地畫上一個句號,還是寫上一個凝重的嘆號,還是意猶未盡地點上一個含蓄的省略號,都要因文(文章的特點)、因情(情境)、因人(學生)而異,促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情感品質的轉化、升華。
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課堂學習由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使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健全兒童是很難體會到殘疾人的難處,面對自己“不一樣”的殘疾人,他們可能還會覺得好笑。課堂上,我們設計了一個角色轉換,讓學生充當殘疾人,使他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殘疾人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們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尊重。從此,“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這一道德品質就會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步養成。
真實的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內心感受,而教師不滿足于現狀,還要讓學生把“殘疾人博萊克在訓練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和“戰勝困難后的博萊克說些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打開心靈之窗,暢所欲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體會、表現自我,展示才華。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使感情得到了升華,課堂氛圍也推向了高潮。
〔啟示〕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感悟,是《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理念之一。那么,在閱讀教學中的感悟應注意什么呢?
一、自主感悟與指導感悟相結合
閱讀教學中的感悟是一種閱讀心理活動,是一種語言實踐活動。所以,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感悟的主體,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主揣摩課文中的內容,體會語言文字所滲透的情感。只有讓學生充分自主感悟,才能心領神會,學有所得。
二、整體感悟與重點感悟相結合
每一篇課文都是有機的整體,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出發,感悟課文寫的是什么,是怎樣寫的。只有進行整體感悟,學生才能感受到課文的整體美,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完整的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讀、仔細品、認真想,使學生會意、入情、明理。
三、讀中感悟與思中感悟相結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讀中感悟與思中感悟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感悟中,思維永遠處于活躍狀態,產生一些有個性、有價值的感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