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太陽教學反思
我講授的內容是三年級下冊第21課《太陽》,它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相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和打比方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根據本課教學需要,我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緊密結合課文而不局限于課文內容,對課文作了準確、生動、詳實的說明及補充,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整個課件內容緊扣中心,富有啟發性,操作簡便,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信息平臺。
在此課的教學中,我以《種太陽》的歌曲切入課題,接著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太陽的了解,使學生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想更深地了解太陽嗎?從而引入課文的學習。
在學生學習生字詞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讀詞語,以及利用學習生字的方法掌握本課需要寫的生字。掃清文字障礙后再繼續學習太陽的特點。我利用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讓學生用科學的依據來解釋后羿不可能射下來太陽,從而自然的過度到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上來。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知道了太陽的特點,在學習本文說明方法的過程中,生動形象的課間使學生對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
教材只是一種憑借,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對探索太陽的奧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或圖書館了解更多的關于太陽的知識,為學生打開了更為遼闊的窗口。
當然我這節課也有不足存在,如:
1、朗讀指導、訓練還可以再強化一些。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在本次的課堂教學中,我似乎忽視了這一點,指名讀,齊讀似乎多了點。其實,我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對比讀,小組合作朗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課文的說明方法。
2、應做到讀寫結合
語文是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缺乏"寫"的語文課堂是不完整的,可能由于上課時間只有30分鐘的原因,我沒能讓孩子充分的寫,有些缺憾。我們應當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既要有聲情并茂的讀,也要有扎扎實實的寫。
3、評價方式的較單一
這個問題,可能是大多數男教師的一個通病,課堂上的評價語總是寥寥幾句,沒有女教師那么豐富多樣,沒能很好的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是一樣常做常新的工作。今后,我將通過不斷的聽、評課,作課來磨練自己的基本功,學習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