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長大的小姑娘》教學實錄(閱讀部分)
老師、男女生分角色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一個當媽媽,一個當小姑娘,不讀旁白,直接讀對話。
同桌分角色對課文。
師:大家都讀得很認真,哪一對同桌有信心讀好,愿意來讀一讀。(學生紛紛舉手。)請這對同桌讀,先介紹一下,誰當小姑娘,誰當媽媽。(同桌對讀。)
師:讀得不錯!通過這一同桌的朗讀,老師聽出了小姑娘不高興。哪一對同桌有信心讀得更好!(請一對同桌讀。)
師:讀得很好!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聽出了媽媽在解釋工作的忙。哪一對同桌再來讀。(同桌讀。)
師:讀得好不好?(好!)要不要給他們一點掌聲?(掌聲熱烈。)
師:從你們的朗讀老師聽出了(指課件字幕):小姑娘從奇怪地問、不明白地問到不高興地說,而媽媽呢,從耐心地解釋到有點不耐煩地回答。好,請全體起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齊讀,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根據老師的提示,讀出不同的語氣。有信心讀好嗎?(生根據提示讀出了不同語氣。)
【設計意圖:課文內容淺顯,貼近學生生活,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提高朗讀水平。】
2、自讀9—13,找出愿意長大的句子。
師:小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愿意長大呢?(不是)從課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接著往下讀課文,找出最能看出小姑娘愿意長大的句子,并用
畫出來。
生自由讀,找有關句子或段落。
師:找到了嗎?誰來回答。你是從課文的什么句子看出小姑娘愿意長大的?
生1: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可是她梳小辮子時,因為胳膊太短,夠不著后邊。她想:要是我能長大一點就好了!她每天都這樣想,果然就長高了一些,胳膊也長長了。
生2:她買菜、冼碗、做粥。可是她的個子太小,洗碗夠不著水池。她想:要是我能再長大一點就好了!
生3:唉!沒有辦法,我還得再長大一些,為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媽媽。
生4:人們贊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著心里想:長大的感覺也不錯!
師:從剛才這些句子我們可以看出小姑娘其實是愿意長大的。(板書:愿意長大)。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筆邊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和獨立閱讀能力。】
師:(指板書)小姑娘剛剛才因為媽媽沒帶她去動物園而說不愿長大,現在怎么卻愿意長大了呢?(畫箭號。)什么原因呢?
師出示第八段,生回答:因為小姑娘心疼媽媽呀!師板書:心疼媽媽,問:誰能用“心疼”說一句話。
生1:媽媽每天做家務活,很累,我很心疼媽媽。
師:你是個關心媽媽的好孩子。
生2:媽媽每天早晨很早上班,又很遲才回來,我很心疼媽媽,希望她能多休息。
師:那你要多幫你媽媽。
生3:媽媽每天早晨很早起來,幫我們煮飯,還幫姐姐梳頭發。
師:誰來當小姑娘心疼地對媽媽說?
師讀導語,生接著讀。
師:讀得多心疼啊!誰來更心疼地對媽媽說。(指名讀。)
師:多么心疼媽媽的小姑娘啊!(很多同學舉手想讀。)想當小姑娘的起立,請你們帶著心疼的心情讀。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通過用詞造句理解詞語意思;指導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領悟思想。】
4、學習第13段,分享長大的快樂。
師:小姑娘因為心疼媽媽而愿意長大,她有沒有長大呢?長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