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笑著承受一切 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詢問”、“意外”造句。
3、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感悟桑蘭面對天大的不幸仍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抓住桑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的生動描寫,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具準備:投影、電腦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們組成的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體會到桑蘭的整體形象。
教學重難點:讀準、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師板書課題,生讀題。
2、問: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本文的題目極富內涵,引導學生從質疑題目入手,產生求知欲望,為學生走進文本奠定情感基礎。這一篇文章,學生讀起來是比較輕松的,在老師引導學生幾遍閱讀中,學生也很容易理解課文。學生學會了后面的生字,并不能說明孩子已經擁有了這種“微笑”,因為這篇文章沒有完,因為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面對無數關心她的人,桑蘭帶著動人的微笑說:‘我決不向傷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來!’”
3、師選擇板書。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輕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通過猜字,記憶生字。
3、檢查
(1)出示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況。
(3)聯系上下文,理解生詞的意思。
a、重點理解:
失聲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來。
劇痛:劇烈的疼痛。
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學生提,并當場解答。
4、生再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說了些什么。
5、誰微笑著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筆畫出有關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讀課文,畫出表現桑蘭堅強的語句,再讀一讀。
桑蘭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孩子讀了會感動,老師讀了也感動。所以,17歲的桑蘭才有著這種“微笑”。所以,引導學生學習這課,千萬不可丟失掉那美麗的“感動”。
三、小結
桑蘭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天大的不幸”,為什么還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指導寫字
1、出示字,并齊讀。
2、指導,注意:
選:注意筆順。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兩邊。
套:注意中間有三橫。 療:最后一筆為“豎鉤”。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桑蘭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找出能表現桑蘭堅強的語句,細細品讀。
一、復習導入
文中列舉的這些事情是鮮活的,是感人的,讓孩子走進事例,進而走進桑蘭,當學生想到“17歲的桑蘭為什么能微笑著承受?”就是對桑蘭人生的關注,這樣 的導入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上節課,我們通過 學習知道桑蘭在比賽中不幸摔下,導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桑蘭并不氣餒,而是用微笑承受著這一切,17歲的桑蘭為什么能微笑著承受?她有什么樣的精神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回答這些疑問。
二、精讀課文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桑蘭的的美好人生剛剛開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許永遠要在輪椅上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