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葉子 教學片斷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用明麗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啟迪人們要學習葉子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怎樣使學生走進文本、充分認識葉子的內在精神呢?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體會葉子的內在美,學習它的默默無悔、無怨無悔精神,從而在心中與文本產生共鳴,甘愿做一片美的葉子。下面教學環節的展開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師:指名讀第9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讓它茁壯、蔥翠。大樹站在太陽和土地之間。”
師:如果說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那么生活的大樹是指什么呢?
生:指學校。
生:我們班。
師:可以想得更遠更廣些。
生:祖國。
(生爭著說地球、世界。)
(教師相繼畫出“班級樹”“學校樹”“中國樹”)
師:同學們,你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嗎?葉子對大樹在默默奉獻,我們身邊有哪些人像一片美的葉子,在自己的崗位上對集體、對社會作出貢獻的?
(學生紛紛列舉解放軍、老師、清潔工等行業的人)
師:你們知道最近泰州市評選出“十大感動人物”,其中有一位清潔工,她叫孫小玲,你們知道她的事跡嗎?
生:她打掃衛生,不怕苦、不怕累。
師:孫小玲從一位漂亮的女兵到一個城市美容師,她堅守崗位十多年如一日。她說:“我一人臟,換來了萬人潔。”她的家里人已為她調換了工作,但孫小玲堅持做衛生保潔工作,一直到現在。你們說孫阿姨像一片美的葉子嗎?
生:像!
師:孫阿姨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讓它茁壯、蔥翠,她真像一片美的葉子。
誰能再說一個這樣的句子。
師:我們張老師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讓它茁壯、蔥翠,她真像一片美的葉子。
…… ……
師:正因為無數葉子的默默奉獻、忠于職守,大樹才站立在太陽和土地之間。
正因為人們的無私付出,生活的大樹才能常青。你們也想做一片美的葉子嗎?用心品讀課文最后三小節。
(生讀課文最后三小節)
由以上教學片段可以看出教者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由物及人,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學生熟悉的人物談起,對葉子由衷地禮贊。在實際教學中一線的老師普遍感到文章清新,意韻深遠,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教學的一大難點。如果這一重點、難點不能很好地突破,以直白的說教、機械的灌輸取代有機的引導,文本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就不能充分觸及,只有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注重熏陶感染 潛移默化,給學生以啟示,“做一片美的葉子”的內涵才能讓他們真正體會,因為外在的說教是蒼白的,內在的感悟才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