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老歌的歌詞,內容淺顯,語言清新生動,洋溢著生命的活力。歌詞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和風拂面,水波蕩漾,四周環境繞著綠樹紅墻的北海公園里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盡情快樂的春景圖。伴隨著歡快優美的旋律,唱一唱,讀一讀,能讓孩子盡情享受無憂無慮、豐富多彩的童年時光,使人歡笑,讓人陶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得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課注重的是情感體驗、感悟。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搭建體驗、感悟的平臺。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學會“做、排”2個生字。
2、能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能隨著優美的曲調歌唱。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豐富多采,董得生活在祖國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夠珍惜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做、排”2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和精彩,懂得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設計理念:
1、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主要是一個不斷發現、不斷探究的過程,要想讓學生有所發現、自主探究,教師必須首先善于發現、勤于探究,這樣才能給學生以點撥,且要點在關鍵之處,撥在朦朧中,幫助學生捕捉住語言文字傳達出的多種信息,以引領學生或“登堂入室”或“曲徑通幽”……從而真正走進文本。
2、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優雅動聽的音樂中,喚起已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
3、“讀”領風騷,引導學生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通過“讀”來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讀激發出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悟,從而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 ,今天我們仍然和那群北京的少先隊員一起到北海公園去泛舟。(板書課題,讀題)
二、讀中感悟
1、看圖,聽教師在音樂伴隨下范讀,說說課文里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愉快?
2、學生談感受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第一節。
學生談到“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時,指導學生讀出美感,通過看圖,理解詞語“倒映、四周環繞”。
1、2行歌詞與3、4行歌詞對比著讀:
小船開始是怎樣的狀態?后來又是怎樣的狀態?
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推開波浪”和“輕輕飄蕩”的不同之處,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變化是因為“我們”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陶醉其中了。
指導學生讀第一節,讀出美感,讀出愉快、贊美之情。
(2)第二節。
學生談到“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引導學生理解:
“紅領巾”指什么?
(“紅領巾”指少先隊員,因為它是少先隊員的標志)
人們常用“太陽”來比喻什么?
(人們常用“太陽”來比喻中國)
“紅領巾迎著太陽”是什么意思呢?
(少先隊員心向著黨)
“陽光灑在海面上”僅僅是灑在海面上嗎?陽光灑在海面上,灑在少先隊員身上是什么感受?
(灑在海面上,一片光亮,灑在少先隊員身上,他們感覺很溫暖。)
指導學生讀出幸福、溫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