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憑借具體語言材料,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初步了解化石的知識,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教學難點:結合課文語境,特別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來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教學工具準備一些石頭化石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過程中感情是在不斷變化著的,請在文中勾畫出有關表示感情的詞語。(好奇、奇怪、高興)
(二)導讀第一、二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為什么覺得好奇?
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過渡:勘探隊員叔叔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勘探隊員究竟在干什么呢?
(三)導讀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第一、二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隊員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齊讀第三、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奇怪”是就川川和磊磊對勘探隊員叔叔的話感到難以理解;“好奇”是說川川和磊磊對叔叔的那種異常舉動覺得新奇而產生了濃厚興趣。)
指名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導讀第五至十三自然段。
啟發思考:勘探隊員叔叔的面前明明只有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已是在讀書呢?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上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思考)
1.比較句式: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出這兩個句子在意思上是一樣的,但第一句所表達的語氣比第二句要強烈些)
2.川川聽了,“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
3.石頭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五)讀第十二自然段,聯系第八、十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作用?這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引導學生結合全文的內容來思考這些問題)
(六)導讀第十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什么就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該怎么理解?
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常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布置作業
1.寫出下列詞語近義詞。
好奇——()高興——()
刨根問底——()聚精會神——()
2.在括號里選擇正確的詞語和帶點的詞語搭配起來,再抄寫在橫線上。